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研究

2010-08-03 06:25底亚楠,王海燕,米伟娜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0年7期
关键词:适应性新课程

底亚楠,王海燕,米伟娜

摘 要:本文基于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新课程适应情况的调查,分别就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教学实践两方面的适应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本调查研究的结论,并进一步探讨了促进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适应新课程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4-0012-03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06年9月起,浙江省开始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阶段。新的课程标准在目标、内容、结构、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有重大改变,信息技术课程也不例外。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观念和实践能否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带着这一问题,笔者主要依据《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研究了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促进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适应新课程的相关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1)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际调查,探明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知识结构、能力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状况。

(2)分析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因素,提出促进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策略。

2.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来自浙江省11个地市中新课程实验区高级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为保证选取样本的代表性,在各市学校样本的选取上均考虑到了学校地域(城乡)、层次(重点、普高)之间的差异,并尽可能在保证整体教师样本性别均衡的基础上随机发放问卷169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65份,问卷回收率为97.6%。

3.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的编制主要依据《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中对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的简述以及陈时见主编的《学校教育变革与教师适应性研究》中对适应性概念的分析,即教师适应的内容包括心理、知识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三方面的适应。本文是从知识、能力和教学实践两个维度来阐述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非心理方面的个人“硬件”对新课程的适应程度,并依据这两个维度设计了调查问卷。

问卷总体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关于适应性的调查,主要分为知识、能力方面的适应以及教学实践方面的适应两个维度;第三部分为主观题,以期教师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弥补客观题目的不足。访谈方面,我们利用QQ聊天的形式对随机抽取的若干名信息技术教师就知识、能力以及教学实践方面在新课程改革后的适应情况进行了访谈。

三、统计结果与分析

1.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见表1)

2.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知识结构和能力方面的适应情况

(1)知识结构方面

知识结构方面的适应主要指教师的知识面、知识结构对新课程标准的适应情况。在调查问卷中主要是通过“教师现在拥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是否能够适应新课程的需求”以及“新课程实施后,教师个人知识结构的更新情况”这两个维度来考察的。

数据显示有82%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自己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基本能够适应新课程的需求。然而,从新课程实施后信息技术教师个人的知识结构更新程度来看,有大概60%的教师认为更新比较大或更新非常大,而只有11%的教师表示更新不大。以上这些数据很明显表明了新课程对信息技术教师在知识结构方面提出了一定的挑战。被调查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知识结构方面对新课程的适应情况还算比较乐观,表现为基本能够适应。然而这是在大多数教师知识更新的基础上做到的,这说明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以现有的知识适应新课程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能力方面

能力方面的适应主要指信息技术教师目前具备的能力在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的适应情况。

在调查问卷主观题目的统计信息以及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访谈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进行常规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之外,还负责学校的机房管理、网站管理以及教学资源的开发等工作。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这几方面的能力对新课程标准的适应也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起点差异问题”。这就在某种程度上要求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起点差异问题,制作出优秀的适合不同起点学生的教学资源。

然而,调查数据显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中有将近80%的教师能够基本独立完成教学资源的开发,但这近80%的教师当中又有58%的人则是由于某种原因很少去做。那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具备独立开发教学资源的信息技术教师不去开发呢?这不仅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

3.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实践方面的适应情况

要衡量一个教师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主要基于他在日常教学中的表现,这种表现的好坏、成效就是教师的适应性。而教学实践就是教师素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衡量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适应情况,对其教学实践能力的衡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学校教育变革与教师适应性研究》中对教师教学实践的适应性简述以及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在教学实践方面的适应性包括:

(1)新课程实施中,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2)新课程实施中,对待学生起点差异以及处理教材顺序的情况;

(3)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情况;

(4)教学设计中对知识重、难点的把握情况;

(5)教学和评价中,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视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新课程改革后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方面只有20%的教师的回答是完全可以,而回答基本可以和一般的占到了75%,可见,在新课改后由于课时紧、任务重等问题,大多数的教师还不能很好地、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此外,有一半以上(55%)的信息技术教师经常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重组。新课标的课程设计理念要求:“关照全体学生,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有92%的教师重视学生的起点差异问题,其中47%的教师能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来解决差异问题。不过也有45%的教师虽然意识到了学生的差异,却因为课堂时间紧、班级容量大而没有办法很好地解决。不过,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组织中还是比较重视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情况的,这一点也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此外,在“教学设计中对知识重、难点的把握”一项中的数据显示,有关80%以上的教师能够对知识的重、难点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因此,在这两项的调查中,数据显示教师的适应性良好。

此外,新的课程标准中规定要“通过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以及“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实践”。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整体上对教学评价还是比较重视的,但具体的评价形式和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1)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改后个人知识结构的普遍更新比较大,以现有的知识结构适应新课程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大多数教师都具备独立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但却由于各种原因,很少去实践;

(3)教学实践方面,新课程实施中,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不是特别理想;多数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的起点差异并能及时调整教材顺序;教学组织中比较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评价比较重视,但具体的评价形式和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2.建议

(1)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包括知识、能力方面),适应新课程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要

针对以上信息技术教师在知识结构、能力方面对新课程标准的适应中出现的个人知识结构更新比较大以及没有充足的时间开发相关的教学资源等问题,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以提高自身的素质: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就本文第三部分对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自身知识结构更新的调查结果来看,很多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后,都存在比较大的知识更新。21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知识每天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更新。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其次,发挥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的优势,开发出一些适应本学校学生的教学资源,以弥补教师时间上的不足。另外,信息技术教师要加强技术交流与学习,鼓励共享优秀的教学资源和多媒体作品。

(2)加强交流与合作,充实评价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实践能力

由于新课程标准中内容上分为了一个必修模块和五个选修模块,选修模块内容的增加以及高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任务量的加重,并有可能导致在课堂当中不能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建议信息技术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和合作,最好做到分工明确,对哪些教师负责哪几个选修模块做到详细的分工,以提高备课的效率以及课堂教学的效率。另外,还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师生之间有效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因此,不但要重视评价的作用,还要不断地充实评价的形式和内容,使评价起到新的课程标准中规定的“通过评价的合理实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信息素养”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时见.学校教育变革与教师适应性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审定稿)[S].2003,2.

[3]王海燕.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的适应性探究[J].当代教师教育,2008,(3):89-93.

[4]李晶,李龙.教育技术职业人员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中国教育技术标准(CETS)研究》项目阶段性成

果之四[J].现代教育技术,2005,(1):5-10.

(编辑:刘轩)

猜你喜欢
适应性新课程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既定PSS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适应性分析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