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学的影响

2010-08-03 06:25杜君楠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0年7期
关键词: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影响

杜君楠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知识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信息技术,使之形成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方式、手段以及教学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4-0020-02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以便更有效地完成课程教学,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协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目标是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实质上是在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圆满完成专业课程的教育目标,并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是一种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它在培养目标上主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在技术运用上,强调运用信息技术创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环境;在学习情感的创设上,突出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和利用等技能。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和传统教学环境中的教师在能力结构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如今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学环境改变了,教学方式方法也随之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向学生一味地灌输知识,但是遇到现实问题时,却不知道怎么解决。

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只能通过板书和教师的讲解来进行简单的交流,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完全不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迫切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型。

1.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这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学科观念,要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效地融入信息技术课程之中,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更新、创新知识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学内容要不断被丰富和更新,教师要根据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设置相关的内容,并且按照课题难度安排学习顺序和课时。这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方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

2.教师要改变学科本位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决定了教师没有现成教学方式、方法可以依赖,自主支配的空间很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这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课程整合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因此教师对学科课程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要主动去探索适应新教学模式的方法。教师要具备熟练操作各种媒体的能力,能够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引导学生交流和建构知识,获得各种信息,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还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知识水平,不能只是局限于自己的学科领域,要不断学习各方面知识,开阔教学视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促使教师在以上几个方面发生转变,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在新课程环境下应该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建立教师与学生更为亲密的关系。

既然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提倡促成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那么就应该多创造条件,把媒体的操作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教学媒体的强大教学功能主动地完成知识的构建。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学中媒体只能由教师操作的观点,适当地让学生自主操作。学生能够锻炼自己操作媒体的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互换角色,也能促使学生在建构自身知识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教师的工作,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此外,教学媒体既是教师的教学工具,又是学生的学习工具,不但可以在课堂上作为教学媒介,在课后仍然发挥作用。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运用媒体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包括学习,也包括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借助媒体的特殊优势来消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会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学环境的影响

1.运用信息技术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

第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演示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室等新的教学手段,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对于需要使用大量篇幅、图表和大量数据资料加以说明而传统教学手段下无法说明的问题,利用计算机较大的存储空间以及较高的运算能力,将其演示给学生,这样就能够解决传统教学方式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模拟训练。模拟训练就是把某些课堂以外的活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引进课堂、模拟操作、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一种方法。信息技术在模拟教学中起重要作用,它将学生要掌握的理论和技能,通过事先设计的背景材料、图示或模型、计算机程序,让学生进行模拟演练或操作。操作过程中,是以学生充当演员的角色,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操作,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以达到掌握技能和方法策略的目的。

第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生自学辅导。目前许多高校的学科课时安排相对于教学内容而言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很多内容需要通过学生自学去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对授课内容要精选精备,避免平铺直叙和面面俱到,对每章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上要精讲,对于学生自学的内容要加强指导。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工具指导学生制订自学计划,提供自学参考书目,做好自学笔记,批阅自学心得体会,检查自学效果等。

2.运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更新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基础。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都增设了多媒体教室,在多媒体教室中,借助计算机、大屏幕投影仪、扫描仪、电子黑板、幻灯片、计算机程序、音像系统等多媒体设备,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引入图形、文字、形象、声音、动画等多媒体,给学生进行理论讲授、实务操作、案例分析等。采用这些新的教学手段,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学形式的呆板性和课程的繁琐枯燥问题,使教学活动变得直观、生动、活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教学内容的疑点难点,学到书本上和讲授中难以学到的东西,提高教学水准。

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给教学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手段的先进、效率的提高,它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与主体作用的真正发挥。它拓展的不仅仅是学习的空间,更打开了学习思维的闸门。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增加信息的获取量,延长知识的运用时间,为学生理解、表达、创新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自信心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文光. 教育技术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筱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3]柳小林.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教师的影响[J]. 固原师专学报,2006,(6).

[4]张莹. 信息技术对高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影响[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8).

[5]刘迁红,程金荣.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角色分析[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1).

[6]王艳芳.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探究[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2).(编辑:刘轩)

猜你喜欢
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