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金朝开国功臣完颜宗弼

2010-08-15 00:46魏琳
黑龙江史志 2010年23期
关键词:金朝金兵赵构

魏琳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简评金朝开国功臣完颜宗弼

魏琳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完颜宗弼,即《岳飞传》中大家所熟悉的金朝大将金兀术。由于一些史书和著史者的立场或角度不同,一直以来我们都有这样的错觉,就是金兀术以及他所代表的女真民族,都是非常野蛮残忍,肆意杀戮的侵略者。然而,从金朝统治中国北方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上来看,女真民族的不断发展壮大,北方各民族的相互融合,经济生产的逐步恢复和发展等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方面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因此,把完颜宗弼简单的定义为野蛮的侵略者似乎不妥。近年来已有一些学者关注到这个问题。

女真族 完颜宗弼

完颜宗弼本名兀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是女真族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史书中记载他“为人豪荡,胆勇过人。猿臂善射,遇战酣,出入阵中,部众惮之”(1)。早年他随从都统完颜杲追袭辽军时,“宗弼矢尽,遂夺辽兵士枪,独杀八人,生获五人,遂审得辽主在畋猎”(2)。可见,他确有胆识,而且勇猛过人。作为一名皇族的成员,宗弼出将入相治国安邦,无论是对外战争还是内政改革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由主战到主和,完颜宗弼对宋战争思想的转变

在宋金交往的历史进程中,完颜宗弼的思想经历了一个由主战到主和的转变过程。这种战略的转变,实与他屡次攻宋的切身遭遇和宋金两国军事实力的消长变化是密不可分的。

(一)宗弼战功赫赫,“搜山检海”追击宋高宗

辽天庆五年(1115),完颜阿骨打在建立金朝之后,便挥兵南下。在金、宋的夹攻下,金太宗天会三年(1125)五月,辽亡。在与宋交涉灭辽事宜中,北宋王朝暴露出的腐败无能,使金太宗决意把对辽战争进而扩大到对宋战争,迅速灭亡了北宋。此中原局势陷入危急之际,宋康王赵构于天会五年(1127)五月即位,建立南宋,是为宋高宗。金兵并没有放弃南进的战略,三次南下中原追击赵构。

在天会八年(1130)之前的金宋对峙中,金明显地处于优势,此时的宗弼确是一位“狂热”的主战派。天会六年(1128)七月,金太宗下诏讨伐在扬州的赵构,金兵分路南下,“攻开德府,宗弼以其军先登,奋击破之。攻大名府,宗弼军复先登,破其城”(3)。天会七年五月,金兵奔袭扬州,赵构南逃建康(今南京)。十一月,宗弼在和州(今安徽和县)大破宋军,强渡长江至建康。赵构逃往杭州、越州。宗弼紧追不舍,经湖州攻下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又渡曹娥江,大败宋军。赵构仓皇入海,逃奔温州。金兵“遂行海追三百馀里”(4),追之不及乃还。这次追击赵构的过程中,宗弼跨越江河关隘,搜寻于山川大海,时间之短,战线之长,地域之广,出人意料,金人称之为“搜山检海”捉赵构。此役大大振奋金国朝野,宗弼一战成名。

(二)由战转和,金宋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天会七年金兵犯扬州时,从表面看,金朝似乎还很有力量,但实际已是“强弩飘风之末”。十月,宗弼统军大举南犯,八年(1130)夏,金军退回长江以北,这是金、宋战争史上一个重大转折,也是金宋保持南北对峙的开始。九月,宋军宣称要调集五路大军收复永兴军路(今陕西省大部),双方交战于富平。金兵的左翼军为宋军所包围,“宗弼陷重围中,韩常流矢中目,怒拔其矢……跃马奋呼搏战,遂解围”(5)。“宗弼左翼军已却,娄室以右翼力战”(6),富平一战才以宋大败结束。天会九年(1131)秋,宗弼军自陕西侵入和尚原。在阵山口金兵被打得大败,宗弼被流矢射中,“仅以身免,巫剔其须髯遁归”。和尚原之战是金朝南侵以来最大的一次败仗。此后在饶风关、仙人关展开的大战均以金军失败告终。

宗弼在陕西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特别是和尚原之战,损失惨重。当时东起淮水,西到秦岭的战线渐渐稳定下来,金兵无力再南下,南宋也摆脱了经常处于逃亡的局面。

随着金、宋两政权相峙局面的出现,金朝把对南宋的侵略政策,转变为对内部的改革与整顿,矛盾的焦点也转向内部改革派与守旧派的斗争。天会三年(1135)正月,金熙宗即皇位。熙宗自幼受汉族文化影响很深,是第一个用汉官制改革女真旧制的皇帝。他即位后积极采取措施铲除来自各方面旧势力的阻碍与反对。

(一)翦除宗翰集团

宗翰的专权和“淫刑毒政”早在太宗在位时就曾想除掉他,“二酋(指宗翰、希尹)在燕云则有众,(吴)乞买(太宗本名)虽欲易之,不可得也”。(7)熙宗即位后,他利用宗磐与宗翰的矛盾,以贪赃罪杀宗翰的心腹尚书左丞高庆裔、转运使刘思。七月,宗翰亦愤恨而死。接着升挞懒为左副元帅,宗弼为右副元帅。天眷三年(1140)九月,又杀宗翰集团的左丞相完颜希尹,右丞萧庆及希尹子。

宗弼掌权后开始打击宗翰集团韩企先一派。其中孟浩、田珏都是的韩企先提拔的。一次企先病,宗弼往问之,“宗弼曰:‘丞相年老且疾病,谁可继丞相者?’企先举珏,而宗弼先入松年谮言,谓企先曰:‘此辈可诛。’”(8)。韩企先死后,宗弼一派“诋以专擅朝政”,诏狱鞫之,杀害了田珏、奚毅等多人。“田珏之状”从实质看是改革派和宗翰一派矛盾的继续,是宗弼为主的改革派消除宗翰一派势力的最后一个步骤。

(二)杀宗磐、宗隽和挞懒

宗磐以长子身份有直接继承太宗皇位的权利,熙宗是依靠握有兵权的宗辅等人的支持才立为帝。宗磐一直觊觎皇位之心对熙宗来说是很大的威胁。宗翰死后,宗磐更加跋扈骄恣。天眷二年(1139)七月,宗磐、宗隽谋反,宗干、宗弼联合希尹杀之。左副元帅挞懒被降为燕京行台尚书省左承相,宗弼升为都元帅,晋封越国王。八月,“挞懒至燕京,愈骄肆不法,复与翼王鹘懒谋反”,“杀之于祁州”(9)。宗干、宗弼改革派在这次斗争中取得重大胜利,军政大权已完全掌握手中。金统治集团新旧势力斗争中,宗弼一直站在改革派一边积极打击旧势力,出将入相,力挽狂澜。改革派的最后胜利使他的政治地位一跃成为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大权在握。

三、宗弼审时度势,推进金、宋再议和

熙宗在位期间与南宋有两次议和,这是在金、宋双方关系出现较长期的相持局面后,两方势力均衡的产物。第一次是挞懒策划以河南、陕西与宋为条件议和。此次议和虽然达成,但却遭到了宗干、宗弼一派的不满。挞懒主持的议和成立后,宗弼一方面积极准备收复河南、陕西两地,一方面采取措施先后铲除了宗磐与挞懒。

在收复了河南、陕西后,金兵又乘势进军淮北,但在顺昌(今安徽阜阳)城下遭到宋军的顽强抵抗,宗弼主力大败。进入相持阶段以来,金军出师作战的素质已不如当初,正如宗弼手下名将韩常所说的:“今昔事异,昔我强彼弱,今我弱彼强,所幸者南人不知北间事耳”(10)。当时金军的士气低落,尤其是汉军“本无斗志”,其他诸路金军也相继败北。由于宋廷的一再催促,岳家军才被迫退兵南归,致使颖昌、淮宁、蔡、郑诸州又“复为金有”。

皇统元年(1141)正月,宗弼再次率兵南犯。二月金军在庐州东拓皋惨败。经过这次较量,宗弼进一步意识到敌强我弱,不能再打下去了,必须另辟蹊径,创造有利局面。于是他一方面放还过去扣留的宋使者,以示愿意与宋议和;另一方面,又发兵渡淮,企图用武力促使宋朝接受投降条件。十一月,宗弼遣使到宋,“许以淮水为界,岁币银、帛各二十五万匹、两。又欲割唐、邓二州”(11)。同时,宗弼又派密使告秦桧:“你朝夕请和,岳飞却正想图河北,必杀岳飞,才可议和”。结果,宋方完全是按照金方的要求达成了“和议”,此即“绍兴和议”。这次议和及时地结束了南北之间长达15年的对抗和战争,不仅使两地民众的生命财产免遭杀戮和浩劫,而且有利于双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恢复与发展。

对于完颜宗弼的评价,《金史》中赞曰:“宗弼蹙宋主于海岛,卒定画淮之约。熙宗举河南、陕西以与宋人,矫而正之者,宗弼也。宗翰死,宗磐、宗隽、挞懒湛溺富贵,人人有自为之心,宗干独立,不能如之何,时无宗弼,金之国势亦曰殆哉。世宗尝有言曰:‘宗翰之后,惟宗弼一人。’非虚言也。”这里虽有溢美之嫌,但也比较客观地概括了宗弼一生的功绩,指出了他在维护金朝利益、巩固金朝政权等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

注释:

(1)宇文懋昭.《大金国志校正》卷二十七《兀术传》.中华书局,1986。

(2)《金史》卷七十七《完颜宗弼传》。

(3)《金史》卷七十七《完颜宗弼传》。

(4)《金史》卷七十七《完颜宗弼传》。

(5)《金史》卷七十七《完颜宗弼传》。

(6)《金史》卷七十二《娄室传》。

(7)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六六《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金史》卷八十九《孟浩传》。

(9)《金史》卷七十七《挞懒传》。

(10)宇文懋昭.《大金国志校正》卷二十七《韩常传》,中华书局,1986。

(11)毕沅.《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二十四.中华书局,1957。

[1]宇文懋昭.《大金国志校正》.中华书局,1986.

[2]脱脱.《金史》.中华书局,1975.

[3]张博全.《金史简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4]毕沅.《续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

[5]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陈述.《辽金史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7]历史研究编辑部.《辽金史论文集》.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

魏琳(1985—)女。辽宁鞍山人,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猜你喜欢
金朝金兵赵构
陈家有女
金朝酋邦社会形态下勃极烈官制始末
谁是帝王之才
谁是帝王之才
试论金朝开国皇帝太祖完颜阿骨打
旗帜的威力
旗帜的威力
少年赵构亦英雄
金朝铜钱货币流通贮藏形态管窥
关于金代钱币制度特征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