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服务形式建设百姓身边的图书馆

2010-08-15 00:46董长丽
黑龙江史志 2010年23期
关键词:馆员图书馆服务

董长丽

(穆棱市图书馆黑龙江穆棱157500)

调整服务形式建设百姓身边的图书馆

董长丽

(穆棱市图书馆黑龙江穆棱157500)

为社会提供良好书刊借阅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既是公共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责,也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本文为如何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公共图书馆 服务质量 基层图书馆建设

美国图书馆学家谢拉说过:“服务,是图书馆的根本宗旨。”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服务功能是图书馆最本质的功能,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一、建设基层图书馆的意义

基层图书馆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设施。众多基层图书馆的落后,使广大群众失去了精神营养的供应渠道,直接导致了群众文化生活的贫乏,于是搓麻将、打扑克便成了坊间市面常用的娱乐手段,影响了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建设好基层图书馆,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1.图书馆的社会作用

图书馆的基本宗旨是通过提供各种形式的资源与服务来满足个人和团体在教育、信息和发展,包括文化、娱乐和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图书馆提供广泛多样的知识、思想和见解,对民主社会的维护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新加坡,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是:全国图书馆与信息资源中心通过提供服务和学习机会支持新加坡的进步,不断拓展国民的学习能力。

2.图书馆——“社区的起居.室”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场所和公众聚会的地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缺少公众聚会场所的社区来说尤为重要,因而被人们称作“社区的起居室”。利用图书馆做研究工作和寻找与教育、娱乐、兴趣相关的信息,使社区成员能够在非正式场合下进行交流。

二、符合国情的图书馆

1.科学设计馆舍、完善配套设施、合理布局资源

即使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能否亲身到图书馆享受恬静、舒适、典雅的环境,仍是许多读者关心的问题。人们希望置身于书的海洋,亲身感受到浓郁的读书氛围。科学的馆舍,完善的服务设施,是体现图书馆服务便利程度的重要指标。

图书馆建筑要考虑各类读者的特点,从方便读者使用的角度,体现出人性化设计。比如设立残疾人通道,为残疾人提供特殊服务,增加休闲场所,美化环境,在适当的地方种植花草,在墙体上装饰字面,营造出宽敞、明亮、舒适的阅读环境。在文献资源建设上,一方面要注重质量,多收藏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雅、健康的文献资源,同时照顾不同读者群的需要。

2.合理解决图书馆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问题之一是怎样推进图书馆的普及化。普及化的要义在于不能把图书馆仅仅当作“城市标志性建筑”、“文化装饰品”甚至“形象工程”,而应着眼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图书馆服务系统;问题之二是怎样迅速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益。

(1)把优质服务送到百姓身边

按照“以让读者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原则,深入社区,将知识送到居民家门口,将图书馆“传播知识,散布生命”的人文精神融入多样化的服务形式中,从而获得持久的生命力,赢得良好的服务效益。

(2)让读者满意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效益的本质

列宁早在1913年就指出,值得图书馆骄傲和引以为荣的,并不在于它拥有多少珍本书,有多少16世纪的版本或10世纪的手稿,而在于如何使图书在人民中间广泛地流传,吸引了多少新读者,如何迅速地满足读者对图书的一切要求,有多少图书被读者带回家去,有多少儿童来阅览室和利用图书馆。列宁把满足读者需要作为图书馆工作的最高目标。我国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先生在1957年提出了图书馆五要素:读者、图书、领导和干部、工作方法、建筑设备。可见,在图书馆的工作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读者。为读者服务,让读者满意,始终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本质。例如,处处为读者营造人性化的服务环境,馆舍位置要方便读者,资源组织要方便读者,服务设施与服务方式也要方便读者等。如果每一个图书馆人都具有为读者服务的强烈意识,就能时时、处处、事事以读者为中心来解决服务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图书馆将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图书馆事业也将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三、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质量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列宁在80多年前就指出应把满足读者需求作为图书馆的最高目标,印度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图书馆学五定律:“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所有这些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1.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为读者提供优质的馆藏借阅服务是图书馆管理的主要职能。在图书馆诸要素中,人是第一要素。现代管理把人的要求放在第一位,重视如何发挥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作为图书馆管理的一个具体环节,图书馆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成为不上讲台的教师,热爱读者,读者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追求,想在读者前头,做在读者心头。只有重视读者的需求才能带动他们的参与性,使读者的积极性、能动件、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

2.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在以往的图书馆管理中,以人为本较多地注重于服务客体,认为以人为本仅仅是指面向读者、方便读者、以读者为中心,但对以人为本的另一个层面,即作为服务主体的图书馆员却重视不够。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就是要以人为中心,通过建立完善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关注并指导馆员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以馆员价值的实现促进图书馆服务价值的落实,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将图书馆所追求的目标与馆员的个人愿望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激发馆员更大的参与热情和奉献精神。

3.为读者提供人性化服务空间

在硬件上,从馆舍选址、内部装饰、书刊布局、设备配置等多方面体现浓郁的人文关怀,为读者营造赏心悦目、舒适宜人的读书环境。在软件方面,馆员要用爱心、诚心、耐心向读者提供完美的服务,以主动、细致、责任实现人性化的服务。

4.提.供服务便利度

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思路是以人为出发点和着眼点,其主要内容就是研究读者、方便读者和尊重读者。不论是图书馆建筑设计、书架、阅览座位和咨询台的安排,还是复印机、打印机、电话、电脑等方面的布置,都要始终贯彻一条主线,即“人本”思想。图书馆必须“方便读者”、“吸引读者”,迅速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一切要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积极为读者创造便利,提高读者的满意程度,开发馆藏资源的整体效益。只有实施开放式的现代图书馆管理体制,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的自身价值。

5.改进服务方式

改进服务流程。现在许多图书馆馆舍面积大,服务手续繁琐,加之缺乏训练有素的导读人员,使知识的宝库变成了读者的迷宫,读者进馆后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对图书馆产生敬畏、疏远感。因此,图书馆应更多地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树立良好的图书馆形象。解决图书馆“门难进、脸难看”的问题。例如,读者在进入阅览室的时候,不允许携带自己的有关资料,也不允许携带书包等,给读者带来很大的不便。图书馆应从有利于读者的使用出发,为读者提供最大的便利。

6.提升馆员素质

要全面和不断地提高图书馆员队伍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让其充分发挥作用,在技术上、业务上起到带头作用;另一方而要注重现有人员的继续学习,确立终身学习、不断创新的思想。有计划地进行定期培训,以提高馆员的工作能力和为用户服务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馆员的潜能,为图书馆事业做出贡献。

[1]樊晓勇.调整管理体制强化网点功能为创学习型社会服务[J].晋图学刊,2005年02期.

[2]董积生,黄园军.图书馆立法应遵循的几个原则[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3]肖希明.先进文化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J].图书馆,2004年04期.

猜你喜欢
馆员图书馆服务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