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

2010-08-15 00:46郭绍兴
黑龙江史志 2010年23期
关键词:能源资源经济

郭绍兴

(中共宁德市委党校福建福安355000)

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

郭绍兴

(中共宁德市委党校福建福安355000)

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低,资源能源短缺等多重挑战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压力。因此,中国应抓住发展低碳经济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提高能源效率,同时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低碳经济 经济结构 温室气体 节能减排 能源

低碳经济是实践生态经济理论的发展模式。其宗旨是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即在经济活动中降低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人为碳通量,通过减排二氧化碳、减少碳源、增加碳汇,改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平衡从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将为人类社会迈向生态文明开辟出一条新路。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出口导向型和投资拉动型增长方式造就了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奇迹”,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但是,这种主要靠资源、环境和劳动力的低成本投入和外部的需求的驱动难以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专家分析,中国增长的3/4来自资本聚集。这种生产结构或增长方式失衡的主要表现是:在压低生产要素价格下大量投入劳动力、资本和资源,低成本促成高利润,高利润又转化为投资,不断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形成高投入、低效率的外延式粗放型增长方式。投资、消费、外贸的经济结构失衡影响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外部需求的疲软极大地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从而显露了我国原有经济增长模式的缺陷和脆弱性。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而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要发展低碳经济。

众所周知,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人均主要资源(包括耕地、淡水、能源、铁矿等)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到1/2,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和天然气更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0%。近些年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和能源的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明显地制约了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首先,中国不仅能源、资源相对短缺,而且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报告,今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将达到2.1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49.8%。目前,中国每美元GDP的能耗是日本的11.5倍,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其次,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未来十几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未来一个时期对资源的需求必将持续增加。国内外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未来2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7%-8%是比较客观和实事求是的。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有力拉动下,中国的原材料生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飞速发展。城市道路、供电、供水、供气、公共交通、市政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将会产生对钢铁、水泥等各种重化工业产品和建筑材料的巨大需求。因此,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人均GDP翻两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资源是难以为继的。

2009年6月,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发布的《中国生态足迹报告》指出,中国消耗了全球生物承载力的15%,中国消耗的资源已超过其自身生态系统所能提供资源的两倍以上。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作为世界的加工厂,为国际市场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消费品,而自己却承担了生产过程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目前,我国与能源相关的CO2排放已位居世界第二;预计到2030年,我国CO2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这种现状是我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增长的一个体现,过去30年年均10%的经济增长率是以牺牲巨大的资源环境为代价的,而环境污染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必然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正视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所付出的沉重的代价——资源的超常消耗、低价劳动力的透支付出和环境的严重污染,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经历了“高碳”工业化道路之后提出的新战略,我国正处在重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尽管从现在开始由“高碳”向“低碳”转型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也应看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被视为继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五次科技浪潮。在信息革命之前的几次经济浪潮中,中国远远落后于世界,在信息革命中,中国抓住了机遇,实现了较快的发展,如今的低碳经济则是中国加快发展、实现赶超的历史性机遇。如果不尽早行动,继续走高碳工业化的道路,我国极有可能被“锁定”或“固化”在高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之中,成为发达国家转移高碳产业的基地,这不仅要付出更高昂的资源环境代价,而且还会丧失掉赶超发达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发展低碳经济这个历史性的契机,实现中国跨越式的发展。

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生产方式落后、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严重,综合竞争力较弱的局面仍未根本改变。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源消耗总量大,增速快,另外由于中国人多、地少、资源人均占有量低的国情,因此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资源密集和污染严重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一般说来,当经济衰退、经济周期进入下行阶段时,需求大幅减少,那些劣等生产条件的企业会在竞争中被淘汰。同时,危机或衰退将刺激新技术应用,并催生新的产业,成为新技术投资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起点。1929年,前苏联利用美国当时的经济危机,完成了最重要的产业升级。按照美国国务院当时的报告,前苏联当时有2/3的大型重工业企业的技术来自美国。可以说,每一次经济大波动都将引发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大调整。金融危机将带来一轮产业的洗牌,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低碳经济将顺应社会的发展规律而成为世界的主导经济。

1、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当前中国必须抓住全球产业洗牌的机遇,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大力推动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走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和发挥比较优势的节约型道路,改变世界能源提供者和廉价产品提供者的身份。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大力增加对节能减排和环保技术的投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2、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能源结构要从能源构成结构和能源使用结构两方面来考虑。首先,从能源结构来看,中国的能源状况是贫油少气富煤。有关资料显示,如果以世界人均水平为基础单位计算,中国除煤炭能达到58.6%的水平之外,其他重要矿产资源都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储量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7.69%、7.05%,但是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很丰富。因此,中国应着力调整和改进能源构成结构,多开发清洁能源和低碳能源。充分利用和开发中国的水利资源、风力资源、太阳能、生物燃料、地热、潮汐能,以及核能,把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综合形成一条能源链,达到调整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短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资源可持续供给。其次,从能源使用(消费)结构来看,在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与工业相关的占到了较高的比重,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的潜力较大。因此,一方面通过产业政策导向和经济手段,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减少国民经济发展对工业的过分依赖;促进外贸方式的转变,限制资源型产品的出口,优化工业内部结构,达到优化能源使用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目标。另一方面,要鼓励新能源的采用、低碳燃料的开发、传统化石燃料的清洁生产及循环利用。如,中国每年产生10亿吨左右的工业废渣,其中钢渣、粉煤灰、电石渣、煤矸石、磷渣等都可以通过清洁生产及循环利用,作为建筑材料,可以节约生产建材的能耗。又如,农村可以利用以稻草等农作物秸秆为沼气发酵原料,其制气即节能又环保。第三,必须重视高碳生活方式的改变,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和效率。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消费领域节能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也有巨大潜力。中国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现在国外发达国家正在逐步推行采用零排放的交通工具,逐步引进不产生二氧化碳的燃料,比如生物乙醇、生物柴油、沼气等。我们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光热发电以及地热能、海洋能等,广泛运用于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汽车、太阳能取暖等;在广大的农村广泛利用生物能源,大力发展沼气,为百姓做饭、取暖、照明等,培育低碳生活方式。

3、提高能源效率,大力发展先进的低碳技术

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很大,而且由于粗放式发展模式还为根本改变,还普遍存在能源效率低,浪费大的问题。在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方面,中国有着巨大的潜力。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WWF2050展望》中文版报告称,目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仅为33%左右,相当于发达国家20年前的水平。具体来讲,在能源效率方面,从煤开采到运输到发电,再到用电,煤的热量仅仅使用了不到1/4,造成大量能源损失浪费;从单位能耗来看,目前,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从能源开采率来看,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世界先进水平低20%。以煤炭开发为例,全国煤矿平均开采率只有30%;等等。因此,低碳经济对中国的含义不仅是要求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更迫切的是要全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即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尽可能做到“吃干榨尽”,使单位GDP的碳消耗逐步降低,实行零基排放。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先进技术、加强能源管理、深化资源能源的市场机制改革等措施实现大幅度能效的提升。

能源安全来自于资源安全和技术安全,人们往往重视资源安全而忽视技术安全。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它的支撑是低碳技术。中国必须积极研发包括清洁煤和可再生能源在内的低碳技术,形成低碳技术体系。目前,中国需要通过自主创新和国际技术合作与转让,积极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能源利用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绿色消费技术、生态恢复技术等,有效发挥先进技术在节能中的特殊作用,优化发展煤油等化石燃料深加工技术,促进清洁生产和清洁循环利用,提高能源附加值和使用效率,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鼓励推广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技术在内的“低碳能源”技术,广泛应用于清洁燃料交通工具、节能型建筑、环保型农业等领域。通过推广和应用新型低碳经济技术方式,引领中国向新型低碳经济发展,以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低碳化。

4、建立碳减排的市场和社会机制

无论是节能减排还是碳减排,我国都是以政府直接推进为主。必须强调的是,在碳减排领域,世界各国都是由政府主导,原因在于其公共物品特性,因此政府在碳减排中居于舵手地位理所当然,但仅仅靠政府的规范和单纯地运用强制性规章制度无法构筑低碳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发达国家在拥有强有力的政府引导机制的同时,还拥有活跃的社会和市场机制。只有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才能激励人们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最终才能实现经济活动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今后,我们应继续坚持以改革的办法解决环境问题,在履行好政府环保职责的同时,重视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积极稳妥推进能源资源价格改革,形成能够反映能源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污染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健全碳减排的市场机制,促进企业和全社会降低消耗、减少排放、保护环境。比如,利用中国区域间碳源和碳汇拥有量的差异建立“碳源—碳汇”交易制度,企业之间的碳交易制度等。

发展低碳经济,将是我国经济摆脱金融危机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向。低碳经济之所以被认为是未来经济最有希望的增长点,是因为它具有经济增长、劳动就业、节能减排三重效益,是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增长点。未来30~40年全球每年在低碳经济上的投资至少在5000亿以上。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合理调整产业与金融结构,需要发展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市场,可再生能源将是其中的重点。而且,金融危机暂时缓解了能源紧张的局面,客观上为寻找替代能源和资源赢得了宝贵时间。我们如果能够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上一批新型能源项目、环境保护项目,形成和发展一批绿色节能环保产业,无疑一方面将为缓解气候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又可创造就业岗位,推动绿色就业,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中国应该抓住这次机遇,跨过先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将依附、跟进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为自主创新为主的模式,迅速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通过核心的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具有经济增长、劳动就业、节能减排等三重效益的新型产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1]戴星翼.基于我国国情的低碳道路选择[J].生态环境与保护,2010,(7).

[2]潘家华.怎样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J].绿叶,2009,(5).

[3]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5,(11).

郭绍兴(1958—),男,中共福建宁德市委党校高级讲师。

猜你喜欢
能源资源经济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我给资源分分类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