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自我教育

2010-08-15 00:46王琴琴
黑龙江史志 2010年23期
关键词:教育教师

王琴琴

(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青海西宁810008)

论教师自我教育

王琴琴

(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青海西宁810008)

教师自我教育是新时代教师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教师终身教育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有自我教育的意识,重视和加强对自己的教育,不断认识自己、改造自己、超越自我,使自我得以不断完善。但教师自我教育离不开外界的支持和帮助,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等多方共同努力才可以使教师自我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文章将在分析教师自我教育涵义及特点的基础上,努力探寻影响教师自我教育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促进教师自我教育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教师 自我教育 影响因素 途径

近年来,教师的主体地位日益彰显,教师自我教育也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教师自我教育在于实现自身素质提高与完善,涉及教师的精神境界、心理素质、教书育人的技能和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所应具有的知识等。教师自我教育对于进行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和完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自身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自我教育概述

教师自我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有其独特的方面。在此,首先对教师自我教育的涵义及特点进行概述,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师自我教育的涵义及特点

1.自我教育的涵义

“自我教育是指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其主体意义上的我对客体意义上的我进行的教育活动。具体说来,自我教育就是个体主动地、自觉地对自己进行的思想和行动及其它身心各方面的转化活动,按照确立的计划实现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过程。”(1)

2.教师自我教育的涵义及特点

“教师自我教育是指教师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教师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对象。其动力来源于教师自我的内在需要和价值准则,是教师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改造以及自我提高的过程,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主旨。”(2)教师自我教育既可以指向教师的思想、品德、心理、情感,也可以指向教师各方面知识技能的习得、行为举止的改变和各种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甚至也存在于个体参与具体情景时对自己内心活动的监控与调整等过程中。

教师自我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自觉性与约束性,教师自我教育源于教师自身对自己的愿望、追求和需要,这种教育是以教师的自觉性为基础的。要求教师要勇于自我探索,努力与自身的松懈、懒惰作斗争,消除不良的思想、改正自身的缺点并约束不良的行为。二是主客体同一性,教师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同一个个体,这个过程表现为“思想的我”针对“存在的我”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错误、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与自我批评;或者对于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观念、策略等方面的感悟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主客体是统一的。三是情景性,教师自我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在具体情景中不断自我感悟、自我体验、自我认定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四是持续性与方向性,教师自我教育不是一段时间内的事情,而是发生在教师毕生的实践活动中的,具有持续性的特点。

(二)教师自我教育的内在机制

自我意识是教师自我教育的内在机制。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自我认知是指教师对自身的道德、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的认识、评价以及由此产生对自己改善的目标。这是教师自我教育的发动机制,教师只有正确地认识到自我的优缺点、自我与社会以及自我与教育发展的关系等,才能激发起自我教育的愿望和要求,从而展开自我教育。

自我体验是教师自我教育的保障机制。教师在正确地自我认知之后,就会树立起自我教育的理想,作为情感成分,自我体验使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励、自我宣泄、调节心理状态,有意识地制止自己不合理的行为,培养坚强的自制力,从而保证教师自我教育的顺利实施。

自我调控是教师自我教育的监督机制。教师在意识上有了全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之后,就需运用这个机制对自身的各个方面进行思想和行为上的调节和控制,以使自身不断地趋于完善。

这三个环节彼此联系、环环相扣。自我认知对自我调控有着指导和激励的作用;自我调控反过会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自我体验从情感上对自我调控进行支持和保障,也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认识自我。

二、影响教师自我教育效果的因素分析

(一)教师成长的外部环境

教师成长的外部环境:社会、政策、学校、家庭等对教师自我教育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社会期望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以多种方式影响着教师自我教育的进行。良好的社会道德标准、价值观等对教师自我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提高专业能力的重要推动力。但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也给教师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使一些教师身心疲惫,凝固了自我教育的愿望,给教师自我教育设置了阻碍。

2.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包括对教师的考评、教育培训、工资待遇、教育改革等,直接影响着教师自我教育的进行。政府及教育部门等有关机构制定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对教师各方面素质都提出了要求,教师必须应对这种时代的变化,积极完善自我,这推动着教师自我教育的发展。

3.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对教师自我教育影响很大,学校环境体系的完善可以为教师自我教育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学校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两方面。硬环境是一种物质环境,主要表现为学校的基础办公设施、网络、图书室、学习资料或休息室等建设方面,软环境主要包括学校内部管理、同事间人际关系和学校的文化氛围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校氛围,并且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充足的物质条件、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适度的教学压力,是教师自我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4.家庭状况

家庭是一个影响教师自我教育的个人环境因素。教师的家庭状况,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经济、健康状况等都会对教师的自我教育产生很大影响。良好的家庭状况可以为教师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坚强的物质后盾和精神支柱,对教师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反之,会使教师在家庭和工作之间疲于奔波,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也会影响到教师自我教育的顺利进行。

(二)教师自身因素对教师自我教育的影响

教师自我教育固然受到外界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由教师个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主要表现为:

1.自我教育意识

自我教育意识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活动的反省和认知。“作为教师自我教育发展的内因,自我教育意识的有无和强弱,直接决定着教师自我教育的成效。”(3)只有先产生自我教育的意识,才能真正开始对自我的教育;如果自我教育意识薄弱,自我教育就会受阻。

2.教师自我教育目标定位

教师自我教育与教师自我认识、自我定位有关。教师必须立足于教育发展的现实要求,客观认识自己的发展能力,深刻认识自身素质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寻求发展的策略。因此,教师应该把自我教育的目标定位得尽量高远,使教师自我教育可以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更好地发展。

3.自我满足感

教师要产生自我教育的需要,必定是对自身有不满之处,从而寻求积极的进步和改善。教师如果满足于自己的现状,就会不思进取,对自我教育起到负面的影响。

4.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的状态。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来自于职业、个人以及社会大环境等多方面。职业倦怠者感觉自己生理耗竭,对自己的职业评价下降,丧失了工作热情,无心于教学,在工作中处处不满,表现为消极地去对待工作,无意也无力去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和教学质量。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教师自我教育的进行。

5.自我意志力

教师自我意志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其自我教育能否贯彻下去,坚强的意志力可以克服自我教育中的困难,消除自我教育过程中的障碍,使教师执着地加强自我教育。意志力薄弱的教师克服不了自身的惰性,使得自己不思进取,看不到自身的缺点,懒于制定自我教育的计划,更不愿付诸自我教育行动。

三、促进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

教师进行自我教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需要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贯彻实施。促进教师自我教育的途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途径:

(一)创设有利于教师自我教育的环境

教师自我教育受外界环境包括社会期望、政策、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大。为了有效实施教师自我教育,社会各方面需要为教师自我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不仅要提供物质和制度的保障,而且应该包含情感的关怀和精神的鼓励,包括制定良好的政治经济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与管理体系、提高工资待遇、改善生活环境、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奖励研究成果等等。教师自身也需要具有敏锐的分辨能力,充分利用对自我教育有利的因素,尽可能消除不利因素对自身发展的负面影响。

(二)提高自我认识,不断开展系统反思

认识自我和反思自我既是教师自我教育得以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又是教师自我教育的具体方法。它不仅发生在教学行为之后,还应特别表现在教育教学行为的进程中,在行为过程中认识、反思自己,包括自己的教育理念、学生观、课程观、教育技能技巧等等。

(三)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教师注定要成为永远的学习者。教师只有自觉主动去学习才能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教学工作更加游刃有余。教师工作既具有个体性和独立性,又具有集体性和协作性。教师在自主独立学习的同时,还要学会与同事、教育理论工作者、学生等合作,向他们学习。教师还要注重与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合作。教师要抓紧与理论工作者交流的机会,大胆地将遇到的困惑陈述出来,充分利用专家资源。教师也需学会与学生进行合作。教师要放下架子,注重学生的反馈,以学生对自己的态度和反映为判断自己的参照,主动地与学生合作学习。

(四)重视实践经验积累,开展行动研究

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的学习、思考和教学实践是紧密联系的,只有通过运用各种实践能力,才能使教师的知识在教育行动中得到运用,教育理念得到实现。教师的研究问题来源于教育教育实践,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从而改进教学。在研究方式上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中,教师是以实践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并以研究者的姿态不断对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反思,并提出解决策略,实现自身的不断改进。

四、结语

教师自我教育是个不间断的过程,只要教师生涯不结束,教师自我教育便不能停止。它没有具体的目标,但有明确的方向,即不断地完善自我。教师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正、自我调节,不断地超越自我、提高自我,从而使自我得以不断地完善。但是,教师自我教育又离不开外界的帮助和支持,这又需要社会各方面为教师自我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质和制度保障,给予一定的情感和精神支持。教师要有辨别地利用对自我教育有利因素,克服不良影响,在与自我教育有关的一切内外环境的良性互动中,真正达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注释:

(1)杨慧囡.教师自我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2)杨慧囡.教师自我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3)[英]洛克.人类理解论(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22。

[1]杨慧囡.教师自我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2]赵炳辉.教师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阮成武.主题性教师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4]张晓静.自我教育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4.

[5]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程文晋等.自我教育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8][英]洛克.人类理解论(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9]袁春平.新课改视野中教师自我教育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7,(2).

[10]冯先杰.论生命视野下教师的自我教育与发展[J].教育探索,2005,(10).

[11]郑友训.论“第三条路径”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意义[J].辽宁教育研究,2004,(3).

王琴琴(1986—),陕西安康人,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专业教育管理学方向2009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什么是“好的教育”?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教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