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洪广祥教授“治肺不远温”思想论治老年咳喘病

2010-08-15 00:44万文蓉福建中医学院附属厦门中医院361001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7期
关键词:葶苈子命门痰饮

万文蓉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厦门中医院(361001)

运用洪广祥教授“治肺不远温”思想论治老年咳喘病

万文蓉 福建中医学院附属厦门中医院(361001)

咳喘病;肾阳虚衰;验案;辨治思路;洪广祥

洪广祥教授是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长期从事呼吸系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洪广祥教授通过对慢性咳喘病的深入研究,在中医药治疗咳喘病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提出“治肺不远温”的治疗思想。在2003年首次将“全程温法治疗哮病”的观点运用于临床,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笔者有幸随师侍诊,深刻体会到“治肺不远温”是老师对张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学说的发展与深化。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中指出了痰饮是咳喘病的基本病理因素。痰饮为阴邪,治疗当以温药和之。篇中共有条文4l条,其中与肺有关的l8条,他脏影响肺而引起的咳喘有9条,可见痰饮与肺的关系极为密切。临床运用洪广祥教授“治肺不远温”思想辨治老年咳喘病屡获佳效。现从其病因病机、用药思路等汇报如下,请同道斧正。

1 病因病机

老年咳喘患者具有脏腑虚弱、气血不足的生理特点,加之伴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疾病反复发作的病史,根据久病必虚、久病及肾的病理转归特点,认为肾阳虚衰是老年咳喘的重要内在原因。因为咳喘反复发作,病久及肾,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脏,《灵枢·本输》曰:“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一旦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肺阳,肺主皮毛,为人身之藩蓠,则卫阳空疏,屏障失固,外邪尤其是风寒之邪易乘虚而入,诱发病作,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而阳气虚衰,无力祛痰散瘀,致使痰瘀胶结,阻塞气道,引起咳喘持续发作。痰瘀为阴邪,阴胜则阳病,阳虚更甚,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肾阳虚衰、痰瘀伏肺是老年咳喘反复发作的重要病理变化,其进退直接影响本病的转归。而寒邪为其主要的发病诱因,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形寒寒饮则伤肺。”所以不论是外感寒邪内侵还是饮食寒凉之品,均可引发肺之宣降功能失调。

著名医家陈修圆说:“痰之本,水也,原于肾;痰之动,湿也,主于脾。余又从而续之曰:痰之成,气也,贮于肺……肾虚不能制水,则水不归源,上泛溢为痰。”《类证治裁·喘证》曰:“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因为“肾中真阳”亦为命门之火,它是人身生化之源,清·陈士锋《石室秘录》指出:“命门,先天之火也……肺得命门而治节……无不借助命门之火而温养之。”由此可以看出肺功能的正常运转,有赖于命门真阳的温养。因此肾阳虚衰为病之本,痰瘀伏肺为病之标,寒邪内侵为病之因。

2 验案举隅

林某,女,65岁。咳喘1周于2003年10月15日初诊。患者1周前因感冒后诱发咳喘,症见咳嗽、咯痰,痰白有泡沫,早晚为甚,遇风寒明显,动则气喘,伴胸闷不舒,肢末不温,神疲乏力,纳可,大便正常,寐安,舌暗红,苔白腻,脉沉。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病史10余年,每至季节交替或秋冬季时即发咳喘之症,以早晚为甚,夜间不得平卧,发作期间多服抗生素、激素加支气管喷剂,方可缓解,但自觉体力不支,且极易复发。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中医诊断:咳嗽、喘证。辨证为肾阳亏虚、肺失宣肃。治法:温肾利气、止咳平喘。以二仙汤合小青龙汤加减。处方:仙茅10g,仙灵脾10g,麻黄9g,细辛3g,法半夏10g,干姜6g,紫苑10g,款冬花10g,葶苈子15g,青皮10g,陈皮10g,皂角6g。5剂,1剂/d,早晚分服。

2003年10月21日二诊:服药后症状明显改善,精神转佳。仅晨起偶见咳嗽,痰少,气喘以行走急促则见,余情均可。以温肾阳益肺气之类中药调养1个月,后未见发作。

2004年1月19日三诊:近因天气气温突降,加之邻居装修油漆熏陶,咳喘复发。在丈夫的搀扶下仍气喘急迫,不时张口呼吸,咳嗽连连,咽痒而作,自诉夜间不能平卧,甚时头、身大汗淋漓,口干思饮,伴鼻、咽、皮肤搔痒,晨起流稀涕,打喷嚏,精神差,舌紫苔白腻,脉沉细。证属阴阳两虚,肺失宣肃。治法温肾壮阳、滋阴通滞、止咳平喘。以阳和汤合小青龙汤加减。处方:麻黄9g,熟地15g,肉桂6g,炮姜6g,白芥子10g,鹿角霜20g,细辛3g,法半夏10g,紫苑10g,款冬花10g,葶苈子15g,青皮10g,陈皮10g,地龙10g,蝉衣6g。7剂,1剂/d,早晚分服。

2004年1月27日四诊:自诉服上药第1剂后,顿觉咳喘明显好转,连续服3剂后,咳喘已愈,夜卧能平,寐安,精神转佳。因春节习俗之故,停药3d,尽管忙碌,但未有不适感,后余药以1剂2日分服,1日1次,睡前服用。刻下:偶咳,无喘,皮肤搔痒已改善,仅晨起打喷嚏,流稀涕,鼻塞,纳食、大小便、夜寐均正常,舌暗红,苔薄腻,脉沉。证属:阳气亏虚,营卫失调。治法:益气温阳,调和营卫。处方:自拟温阳桂枝汤。处方:黄芪30g,熟附子6g,桂枝10g,白芍10g,干姜6g,红枣10g,苍耳子10g,辛夷6g,地龙10g,蝉衣6g。15剂。1剂/d,早晚分服。嘱其连续服用1个月。3个月后随访,患者自诉咳喘未见发作。

3 配方思路

从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临症虽以咳、痰、喘为主要的临床表现,但常表现为咳甚则小便遗出、气喘不能平卧,喘甚则汗出淋漓,喉间痰鸣如锯,夜间为甚,怯寒畏风,鼻头青冷,肢末不温,下肢尤甚,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等皆与肾气虚衰有关。究其缘由仍为本虚标实之证,所以治疗上应扶正兼以祛邪,否则,单方面祛邪易致正更虚,而只扶正易致邪寇内留,均可使症状缠绵难愈而加剧。

根据朱丹溪“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唐容川“治一切血证皆宜治气”的古训,洪广祥教授提出治痰治瘀必以治气为先,实践证明,治气可使痰消瘀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治肺不远温”的思想指导下,对于老年咳喘病制定了温肾利气的治疗大法。临床上温补肾阳方面多选用二仙汤或阳和汤为温阳主方。值得一提地是二仙汤与阳和汤虽然均以温阳为主,但因阳和汤内含“熟地”一味,不仅具有制约麻黄过于发汗,而且具有滋养肾阴的作用。因此在临床辨治时有轻、重之别,对于发作之初,以阳虚为主者,首选二仙汤;久则以阴阳两虚为主者,选阳和汤。同时配小青龙汤加葶苈子、青皮、陈皮以宣肺利气、止咳平喘。其中小青龙汤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内有水饮,外有风寒之名方,多运用于临床治疗咳喘之症,屡获佳效。根据经云:“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选择“苦降”利气药,葶苈子苦辛寒,泻肺气以除窒塞;青皮苦辛温调肝气,达肺气,使气机升降正常;陈皮苦辛温调脾气,以杜绝生痰之源。全方配合达到虚实兼治、标本兼施的目的。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7.004

1672-2779(2010)-17-0006-02

2010-04-28)

猜你喜欢
葶苈子命门痰饮
葶苈子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葶苈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脾胃病从痰饮论治探源及经验
顷刻生阳于命门之内——说说脱证的中医急救
中医命门学说在职业病预防中的应用
《千金方》与《外台秘要方》痰饮病方药探析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5种炮制方法对南葶苈子脂肪油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浅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抓住“命门”练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