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犯罪主体研究*
——富二代与贫二代犯罪现象透析

2010-08-15 00:43
外语与翻译 2010年4期
关键词:贫困生犯罪大学生

刘 毅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法律系,湖南长沙 411000)

大学生犯罪主体研究*
——富二代与贫二代犯罪现象透析

刘 毅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法律系,湖南长沙 411000)

大学生犯罪已经成为一个日益引起社会和学界关注的问题。大学生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家庭,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这种家庭环境差异在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中到底带来什么样的规律,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分析两种家庭背景的大学生犯罪主体,一是富裕家庭,二是贫困家庭,并对他们犯罪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大学生;富二代;贫二代;犯罪

中国有古语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一般来说,我们将人的富裕程度分为三等:富裕,一般,贫穷。在这里很难将富裕的程度给出一个通用的标准,这对于下文的论述也无实质性意义,笔者将取两端论述:大富 (在中国社会也包括大权,即权力掌握者)和大贫(城市或者农村低收入家庭或者弱势群体),将大学生犯罪的主体分为如此两类:富裕家庭大学生 (富裕大学生)犯罪,贫困家庭大学生 (贫困大学生)犯罪。

一、“富二代”群体的特点

“富二代”是一个新名词。目前为止,并未有权威的定义。一般来说,是指上世纪 80年代出生、继承巨额家产的富家子女。但是在本书中,将要对“富二代”进行扩展,也包括家长中有权力掌握者,譬如某市长公子或者公安局长千金等等。

“富二代”一般分为:(1)有知识成功型。他们的父母意识到公司的发展与知识是分不开的,于是对子女的教育就非常重视,这些孩子也非常珍惜父母打拼所积累的家业,努力学习,不断获得成功。这些获得成功者大约占“富二代”的20%。其中一部分“富二代”不局限于父辈的传统行业,投身于科技含量高的新兴行业,比如 IT产业、软件开发、广告传媒等。(2)纨绔子弟败家型。这种现象在“富二代”中很普遍,起码占 50%。很多民营企业家在打拼创业中吃了很多苦头,不愿意让子女吃苦,生活条件太优越,父母积攒的家业毕竟很有限,由于这些占半数的“富二代”们往往不思进取、坐吃山空,很多学业未完成,大多家业都破产了。(3)顺其自然型。第一代创业浪潮中的掘金者,虽说赚了点钱,但也不是太有实力,就是比普通人富裕一些。他们平稳发展的同时,对子女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在这种不温不火中,他们的孩子有 60%学业是成功的,既能创业又能守业,而和真正的富人相比,规模不会很大,估计在 18%左右。(4)父衰子落型。由于父辈在那种特殊时期,钱来得太快,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完善中,所遇到的形势和原来完全不一样了,自己不具备相关知识水平和资质能力,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就处于劣势,还没等到“富二代”登上舞台,就成为平民了,这个比重大约是 12%。

笔者认为,另一类特殊的“富二代”就是所谓“高干子弟”,他们也被称为“官二代”,他们的父亲或者母亲,在现行的体制内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这些子女并不一定拥有巨额的继承权,但是他们通常能够占有更多的和更稀有的社会资源,由于中国社会传统中的官本位,权力本位思想,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甚至可能比前一大类“富二代”更有优越感。

实际上,对于“富二代”犯罪问题,在学界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许多学者眼中,“富二代”犯罪还远远没有演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从司法统计数据来看,青少年犯罪中“富二代”所占的比重的确很小,而“穷二代”、“农民工二代”等才是当前日趋严重的大学生犯罪的主要人群。

二、“富二代”犯罪现象分析

案例一:2009年 5月 7日晚 8点左右,杭州师范大学体育系年仅 20岁的胡斌驾驶大红色三菱跑车在杭州繁华的街头与朋友“飙车”,将正在穿过斑马线回家的 25岁青年谭卓当场撞死。事发路段标明限速为每小时 50公里。经鉴定,胡斌当时的行车速度在每小时 84.1至 101.2公里之间,对事故负全部责任。法院认为,胡斌无视交通法规,案发时驾驶非法改装的车辆在城市主要道路上严重超速行驶,沿途时而与同伴相互追赶,在住宅密集区域的人行横道上肇事并致人死亡,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犯罪情节严重,应从重处罚,最后以交通肇事罪判处被告人胡斌有期徒刑三年。

一时间,富家子撞死浙大高材生、警方最初关于车速“70码”的错误认定、“交通肇事”与“危害公共安全”罪名的争议,都激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尤其是肇事之后胡斌几位朋友赶到了事故现场,照片上看去,他们打扮时髦,手揽漂亮女孩,嘴叼香烟吞云吐雾。现场除了三菱跑车,还有英菲尼迪、保时捷、法拉利几辆豪车。他们在现场对于事故和死亡无动于衷,自顾聊天,好像周围发生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强烈不满。

案例二:2010年 10月 16日 22点左右,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发生校园学生被汽车撞伤事件,两名女生在学校宿舍区超市门口被撞将近数十米左右,伤者正在被抢救中,伤者均为河北工商学院大一新生,肇事者企图逃跑,被学生拦下,已经被送往公共安全专家机关。该男子为河北传媒的学生,叫李启铭,十月十六晚九点四十,河大新区易百超市门口,黑色轿车冀 Fwe420,撞到两名轮滑女生后企图逃逸,后被截获,车速很快,大约 80—100码,司机疑为酒后驾车,被撞女生腾空特别高,而且该车撞人后并没有减速,后轮从一女生身上碾过,去女生宿舍楼接女朋友,接完人想从大门口逃跑,后被学生及保安拦下,下车后,没有丝毫的歉意,竟说“看把我车刮的!你知道我爸是谁嘛?我爸是李刚!”李刚系保定市某区公安局副局长。

这是从 2009年到 2010年两年间发生的震惊全国的案件,公众对此保持了高度的关注。“富二代”犯罪这一公共所承载的是公众对于富人尤其是“富一代”的基本观念。事实上,“富二代”这一概念在中国社会自古便有,但是为何在当代引起了如此广泛的关注,这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市场经济行为文化以及教育密切相关。当今的“富二代”是社会主义中国靠合法继承取得巨额财富和社会地位的第一批,这个群体在历史的舞台上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首先从我国古往今来的纵向比较上来说,中国古代社会的“富二代”多数是“世家之子”,其家庭中的几代人经过了累世经学,方能从政,形成累世公卿,在传统儒家思想的道德伦理支配之下,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教养缺失。而中国当代改革开放之后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很多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在子女需要教育的成长阶段,他们绝大多数忙于事业,无暇顾及,而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类思潮的冲击,很容易导致“富二代”的教养严重缺失。其次,与西方其他国家的富二代”相比,西方社会的教育更加重视人格的培养,加上文化的影响,富一代给与富二代的往往是方法见多,甚至有些富翁取消其子女的继承权,死后将财产全部捐赠给社会。而在中国特定的市场经济背景之下成功的富一代,往往对其子女有着严重的补偿心理,不希望他们再吃苦再付出,便能通过继承获得巨额财富。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富二代的人格缺失。人格缺失与教养缺失,又是导致富二代违法,犯罪等各种越轨行为的根源。譬如,2009年在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上,一段 90后女孩手提一大麻袋现金逛车展的视频也成为了当时广大网民热议的话题。后经网友“人肉搜索”,据称这个女孩来自山西,是煤老板的后代。该女孩手持一个貌似编织袋的手提袋出现在某个展台旁。在闲逛了一会儿后,该女子变让一位参观者帮忙拍了几张照片。拍完照片后,该女子打开了麻袋,而麻袋中装满了面额为一百元的崭新人民币。女子随即掏出来一把钞票,递给了帮她拍照的参观者,表示感谢。该 90后女孩称:现在的人怎么都这么无聊啊?我有钱,我带点零用钱逛个车展关你们什么事?“麻袋女”身份曝光以后,立刻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反响,纷纷表示实在难以忍受该女孩目中无人的态度和恶俗的“炫富”行为。

另外,从司法制度角度来说,“富二代”犯罪因为提供担保的能力更强等原因,往往比一般的孩子容易获得取保候审等“宽”的待遇,司法机关要特别注意“平等保护”,不能让“富二代”生成“钱能搞定一切”的观念,培养他们对法律的敬畏心。在第一次超速受罚后胡斌如果能够意识到自己行为存在的社会危害性而停止这种飙车行为,那是否可以避免其日后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正是由于每次在违法时太过轻松地渡过难关,使得现有的司法制度无法达到教育惩戒的作用。

根据对某大学 603分问卷调查显示:76.8%的学生认为富二代生活奢靡,是堕落的一群人;80.4%的学生认为富二代对社会的影响恶劣;85.04%的学生认为,富二代可以用钱解决一切问题,导致社会不公;56.3%的学生认为人们的仇富心理是对社会不公的一种发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学校园里,总体上来说,对于富二代的态度是反感和排斥的。在这种被排斥中,富二代很容易和绝大多数同学疏离,这也是导致他们疏离主流价值观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在他们对于主流价值观的疏离和漠视甚至挑战,所以富二代容易产生越轨行为。

三、“贫二代”是个歧视性的称呼吗

如果我们去搜索,可以见到这样的词条解释:穷二代,是相对于富二代的叫法,是指在中国改革开放环境下社会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社会分层,在改革开放中的普通工人、农民以及未能享受政策带来的财富的人依然贫穷,将这类人称之为“穷一代”,而他们的子女由于基础环境差,同时得到教育少仍然未能摆脱贫穷,他们广泛地存在于城市和农村之中,被称为是“穷二代”。父辈这一代穷,供不起下一代读书,下一代长大后还和上一辈一样没文化,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贫困山村诞生大量文盲的现状仍在继续。曾经在宁夏挂职过 2年的中国社科院博士林燕平,在宁夏固原市张易镇黎套村及周边几个村搞调查时,发现,仅仅在她调查的两个自然村中,6-14岁的儿童中就有 42人没上学和中途退学。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奥斯卡·刘易斯曾经提出了著名的“贫困文化”的穷二代恶性循环理论。他认为,长期处于贫困的人们形成了一整套特定的生活模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这种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屈从感、不愿为未来做计划、不能控制欲望的满足和对权威的怀疑。他认为,一旦这种“亚文化”形成,就会影响到整个贫困区域的人,并能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在这种“亚文化”的保护下,贫困被维持,并且还会导致新的贫困。

虽然对于穷二代的界定有着一定程度的客观性,但是作为一个称呼,却是带有歧视性的,因为贫穷本不应该是世袭的,而世袭产生的根源则是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所以导致了那些家境贫苦的子女在享有社会资源上具有先天性的缺陷,在这场不公平的竞争中,沿用的却是公平原则。而在大学校园里,上文中所述的“富二代”毕竟只是极少数,而这些来自与贫苦甚至极度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当中很多人带着很多被歧视的烙印,这也是不容否认的,这些烙印,是这些贫穷大学生被激发越轨的很重要的深层次的根源。

四、什么导致他们走向深渊

德国著名刑法学家李斯特说过,贫穷是培养大众犯罪的温床。因为贫穷而犯罪,几乎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无法回避也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大学生犯罪违法和犯罪的案例中,与贫穷密不可分的犯罪也占很高的比例。

2004年 2月 23日,在云南昆明云南大学某男生宿舍内发现一起四人被杀案件,警方在案发现场发现大量喷溅的血迹并提取了一把石工锤。后经检验,警方认定,该宿舍失踪的学生马加爵有重大嫌疑。24日向全国发出 A级通缉令。2004年 3月 15日晚 19时 35分,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被抓获,经警方审讯,他交代了杀人原因,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马加爵供述说:上大学后,因为家境贫困,他一直有很大的压力,过得不好;同时,总觉得同学们看不起他,在背后议论他的一些生活习惯甚至是个人隐私。案发生前几天,马加爵和几个同学打牌,有同学认为马加爵作弊,让马加爵积怨多年的怨气终于爆发,他觉得,他们既然看不起自己,不如杀了他们,惨案终于发生了……2004年 4月 24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因为家境贫困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何止以上几个案例,因心理失衡而暴力犯罪,因物质的极度匮乏而盗窃、诈骗,甚至女大学生卖淫以及组织卖淫等等。贫困大学生承受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身心压力。他们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千方百计找机会去打工,同时拼命学习,以期再得到较高层次的奖学金。很多贫困大学生因此身心俱疲,久而久之,人格发生变化,甚至出现精神病症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还承受着来自其他大学生群体的压力。家庭富裕的同学出手大方,交游广泛,而贫困的大学生生活拮据,既要学习,又要为生计奔波,没有经济实力和精力进行更多人际交往,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于是,贫困学生容易在心理上产生防卫反应,出现敌对态度和强迫症状。而最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是,贫困生在社会上受到的歧视,正如“贫二代”这个称呼,里面蕴含了多少歧视?强烈的自尊心使他们对“金钱至上”的社会文化表现出从蔑视到敌视的态度。一份首都高校贫困大学生状况调查资料表明,有 60%的贫困生因贫困而感到羞愧难当;22.5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42.2%的贫困生不愿在因特网或其他媒体上公开求助,不愿意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生活相当封闭;40%的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受到打击;近 20%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而且,这些被称为贫二代的贫困大学生中,又区分为城市贫困生和农村贫困生,相对于城市贫困生而言,农村学生承受的更多:环境不适应,农村和城市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农村学生对很多现代化的东西,譬如手机、电脑甚至饭卡,都不会用;学习不适应,农村教育多是“死读书”,而大学强调素质教育,一些贫困生在学习方法上一时难以转变;文化不适应,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很多习惯,包括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等都与城市文化规则格格不入;心理不适应,很多贫困大学生有不平衡心理,对家庭和社会有所抱怨,对其他同学有所排斥。

上述案例中马加爵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2000年 9月,马加爵在父亲马建夫的陪伴下到他亲自挑中的云南大学报到,他也非常喜欢生物技术专业。父子俩带上了家里的全部积蓄——6000元存款,除了留下回去的车费,马建夫将剩余的钱都交给儿子。这是他为儿子大学 4年提供的最大一笔费用,之后,儿子没有向他开口要过一分钱,马建夫说,“他不要钱,说有助学贷款,他还在打零工挣钱。”总体上,马属于大学校园里“沉默的大多数”:学业中等,貌不惊人,沉默少言,没有什么文体特长。在他身上,大家也没发现任何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比如欺骗、偷窃等。马加爵生活非常艰苦,“大学四年就那么几件衣服,常常两个馒头一杯水就过一天”。有一年助学金贷款没发下来,他没钱买鞋,呆在宿舍里几天都没上课。

马加爵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贫困大学生的生存状况的一个代表,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使他们比其他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从而对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在我国当前社会文化环境的重大变迁和震荡所带来的多种价值观的冲突及就业压力之下,使得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和所诱发的问题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突出。贫寒子弟通过求学改变命运,摆脱“贫二代”甚至“贫 N代”的帽子,是中国平等竞争、人尽其才的一个千年传统。无数寒门子弟,在贫瘠的土地上顽强生长,奋力求学求知,不但改变了自身的命运,也改善着我们这个社会的人口素质,而且很多人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而这些人才的挖掘和拯救,将会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现在与未来。但是,一旦维持他们基本生存的生活压力超过了生命承受力,悲剧就不可避免会出现和发生,经济窘迫并不是贫困大学生的错。作为政府和社会来说,应该更多的给予他们关爱和救助支撑。

2010-11-03

刘毅 (1973-),女,湖南常德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贫困生犯罪大学生
公园里的犯罪
Televisions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环境犯罪的崛起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犯罪”种种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