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中应用研究*

2010-08-15 00:43刘春燕
外语与翻译 2010年4期
关键词:元认知大学语言

刘春燕

(广东金融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中应用研究*

刘春燕

(广东金融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

针对大学英语视听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元认知理论为指导,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指出培养学生元认知意识对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并结合元认知理论,探索该课程有效的教学组织模式。

元认知理论;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

一、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教学改革的背景

大学英语教学在上个世纪 90年代走上了快车道。作为一门重要的大学公共课,英语教学受到了广泛重视。然而与其投入不相匹配的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却一直打着折扣。大学生英语“说不出来”与“听不明白”等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为此,教育部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也就成为英语教师的攻坚任务。

视听说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转变教育思想,在学习材料、教学模式、听说训练、教学手段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大幅度调整与改进。为此,本人应用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弗拉维尔的元认知理论,结合广东金融学院的实际,对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二、元认知理论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

大学英语视听说是一门实践性和互动性很强的课程,而大多数学生缺乏熟悉而准确地驾驭语言学习的策略和能力,不会围绕教学内容安排自己的学习,学习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结果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差,为此,我们把元认知理论引入到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探究元认知意识作用下学生在该课程中的参与性及其适当使用元认知策略的学习效果。本研究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以及学习策略的训练,旨在改变多年来困扰我国外语教学的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使学生具有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获得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也为学生英语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文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着重探索有效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旨在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们对广东金融学院 09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选取了金融系、应用数学系及公共管理系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发现,所有学生都有提高英语水平的愿望,当中,只有 33.5%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学习计划,43.4%学生会经常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习效果调整学习方法,45.1%的学生每周能花 4至 6小时进行课后自主学习,31.9%的学生在课堂上遇到不会的口语表达时,会在课后查找资料或请教老师,41.8%的学生能有意识地运用各种听力策略进行听力训练。统计结果表明,作为学习者的主体意识较薄弱,未能运用恰当的学习策略指导自己的学习,学习存在较大的被动性和盲目性。这都是导致英语应用能力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元认知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利用适当的策略进行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学生的元认知意识的培养

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元认知意识的训练,以提高学习和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前的心理自觉。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向学生详细介绍课程的要求、特点、学习任务及相应的认知策略及学习方法,并要求学生对自己实际的英语听说水平进行自我评定及反思,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确立学习目标。教师应积极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协助他们制订出自己的近期、远期计划。

其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控制。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检查学生计划的实施情况,对计划完成者加以肯定和表扬,对于计划未完成的同学要鼓励、协商与个人指导。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交互性的教学环境,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学习主体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创造条件。

最后,教师还要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估与调节。“元认知的核心之一是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

四、元认知理论指导下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的探索

(一)努力营造课堂的英语语言环境,做好教材内容的导入

导入部分可以协助营造英语语言环境。教师可以借助音乐、图片、彩纸、视频片段等与主题相关的听感和观感性较强的教学道具和手段进入主题,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切入主题。或者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用学生课前准备的主题展示(PPT演示文稿)和陈述作为导入。

(二)听说任务互相关联、交替进行,丰富课堂组织形式

在视听说课课堂上,教师除了注意听说任务从易到难、互相关联之外,还应该将课堂时间分成若干小段,交替进行听、说训练。循序渐进、不断更替的听说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期望值,维持他们参与的热情。通过听说交互,还可以使听和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三)转换教师自身角色,创新教学手段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求知需求了,教师要想掌控视听说课堂,就应该缩短讲台上的时间,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一改简单的“知识灌输者”的角色,不断地转换于授业者、演讲者、指挥者、领导者、参与者这几种角色之间,教授、激励、指导、协助学生完成既定的课堂教学任务。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更替,这样才能多方位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适当利用电影片段,丰富教学内容

利用电影来了解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是英语学习必不可少的手段。

在正式放电影之前教师必须先端正学生的态度,明确目的:看电影不是娱乐,而是学习。

在课堂活动设计方面,教师课前应结合上课内容,根据影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从影片中截取适合进行听说训练的三到四个片段,其中每个片段要有一到两个相对独立的场景,以文本的形式把重点单词呈现给学生,引起学生对单词的注意,引导学生在下一步视听的时候注意单词、短语的发音和它们使用的语境;设计导入性的问题或与该电影片段相关的细节问题,以考察学生对片段的微观理解,引导学生积极观看并进行思考;还可以设计一些口语实践活动,例如,配音练习、辩论或讨论练习、做影评、谈观后感、用英语概括故事情节、对电影进行结局改编并表演出来等。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影片中的文化因素,排除因为文化背景知识造成的认知障碍。同时,教师还应伴随着电影的进展不断进行知识点强调,要求学生对学习效果自我评价,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控,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注重输入,激活输出

根据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 (S.D.Krashen)的语言输入和语言习得理论,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即通过接受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而产生的,获得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教师要为学生建立一个学习舞台,把输入的内容、要点通过讲解传授给学生,通过为学生提供听觉和视觉等大量感知语言材料,通过让学生多看、多听、多读来接触和理解语言材料的意义、形式结构和交际功能,并注重把新的知识内化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

视听说课的核心是“说”,“视”和“听”都是为“说”服务的,因为语言输入的目的就是语言输出。为此,要把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的合作者,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听”和“说”的练习,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语言输出,让学生将输入的语言材料在多种活动中反复操练、消化、加工,使之进入长期记忆系统,并通过练习将储入的语言材料和知识重新组织,在新的交际情况下进行输出。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纯粹让学生就单词、词组、句型进行机械的操练,而应训练学生输出前定好输出计划,培养学生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执行计划,进行创造性输出,使学生的输出行为完全在自身的意识和控制中进行,成为一种有计划、有策略的行为。

(六)采用分组任务型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为解决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分组任务型教学,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给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学生在组内开展讨论、信息交换、信息汇总等活动,通过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可分为课内任务和课后任务。课内,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执行会话任务,要求学生把讨论结果进行汇总,以代表汇报的形式展示讨论结果。分组讨论促进每个小组成员参与任务的责任心和自觉性,有助于开展个性化学习,最大程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与参与意识,最终形成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任务完成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培养他们的计划、监控和评价等元认知策略,提高他们的语言输出性技能。

五、结语

以往的英语听说课程的最大弊端就是教师过多地依赖教材,一成不变的课堂模式以及对课堂信息的预知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生动有趣的教学素材,教师往往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地强化学生的元认知意识,指导学生确定目标、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督促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此外,教师还要注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重视时间分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热情,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成为自我监控、自我激励、不断进步的自主的学习者,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1]Ellis R.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Oxford:OUP,2003.

[2]Krashen S 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I 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韩颖.浅谈如何运用元认知理论指导大学英语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6,22(3).

[5]黄秀蓉.基于元认知理论的英语专业高级听力教学[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11(6).

2010-10-11

广东金融学院 2009-2010年教改项目

刘春燕 (1971-),女,广东四会人,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元认知大学语言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网络环境下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策略相关性探析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