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双证书”培养模式探析*

2010-08-15 00:43
外语与翻译 2010年4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导游外语

牛 抗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江苏连云港 222006)

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双证书”培养模式探析*

牛 抗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江苏连云港 222006)

高职高专教育实施“双证书”培养模式已是必然。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的涉外导游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以及所存在问题等,就高职院校教育中旅游英语专业的“双证书”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双证书”制;涉外导游;培养模式

“双证书”培养模式是通过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使之具备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在毕业时既取得学历证书 (毕业证书)又取得相应专业要求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这一培养模式已经得到了各高职高专院校的认可,并且在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双证书”培养模式针对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专业而言,最重要的是将学历证书与涉外导游证书相结合,相融通。涉外导游是指从事国际入境旅游服务和中国人出境旅游服务的导游人员,通常包括接待国外旅华团队或散客的中方“全程陪同导游”和“地方陪同导游”、中国人出境旅游团队由中方派出的“领队”以及旅游景区 (点)从事涉外旅游讲解工作的“景区 (点)讲解员”。其中,除旅游景区 (点)涉外讲解员由所在景区 (点)聘用、管理外,其余均属旅行社涉外导游范畴。旅行社涉外导游的主体是各类外语语种导游,包括部分以接待海外华侨、港澳台胞为主的中文普通话和方言 (如粤语)导游。涉外导游人数虽然不多,但却是导游队伍的中坚力量,承担着我国涉外旅游的主要接待任务。

一、旅游市场对涉外导游需求量大

2004年,我国被联合国列为最佳旅游目的地国,外国游客以每年几十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 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将接待入境旅游者 2.1亿人次。据统计,目前全国旅行社从业的国内导游人员约 9.23万人,而作为涉外导游主体的外语导游所占比例却不足 15%,其中还有近一半外语导游很少带团 (有的是在校生,有的改换了工种,有的担任了旅行社管理人员),致使外语导游不仅总量少,实际存量更少。

当前,中国正在实施“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方针,必将导致入境旅游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随之对外语导游服务的需求也将不断加大。能否适应市场需要,培养一支数量足、素质高、作战能力强的外语导游队伍,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入境旅游的发展速度,并进一步影响“世界旅游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和“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地位的确立。

二、涉外导游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素质涉外导游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旅游教育,国际旅游市场发展对涉外导游人才素质提出的全新要求最终必须通过导游培训与选拔工作得以实现。纵观我国涉外导游人才培养与选拔的现状,可以说离市场要求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1、部分地方高职院校涉外旅游英语专业涉外导游人才培养由于缺乏与旅游行业的有效沟通和深度合作机制,导致“产教脱节”。专业外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滞后于市场的动态发展,课程评价机制缺乏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考核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学生是否达到外语导游所要求具备的外语水平。

2、高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升。教师多由其他学科转行而来,根本没有或长期脱离导游实际工作的教师相当多。一些教领队业务的教师竟没见过护照、签证、黄皮书,不会填写出入境登记卡,不知道如何办理境外购物退税手续;一些已考取导游证的教师却从未带过或者跟过团。尽管不少高校倡导“双师型”教师,但由于经费、安全,以及教学任务繁重,甚至可能被误认为不务正业等多种因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不理想,高校导游学课程教学空对空,理论与现实脱节现象十分严重。

3、涉外导游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程度低。高校外语专业教学重心是外语语言和外国文学,很少系统地讲解涉外导游应知应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缺少相应的师资,因此高校外语专业培养涉外导游人才充其量只是外语教学的附属品。因此,外语类出身的导游员尽管语言能力较强,但却相对缺乏对涉外旅游业务知识和导游技巧的训练,需要较长时间磨练后才能胜任导游工作。

三、构建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毕业证书 +涉外导游证书”培养模式

针对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涉外导游人才培养存在的诸多问题,构建适应目前旅游市场发展的“毕业证书 +涉外导游证书”培养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一)重新调整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

课程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包括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体系。涉外导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强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本。就涉外导游专业而言,扎实的英语技能和旅游方面的专业知识都是基础,而综合运用各种相关知识处理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才是培养的重点。涉外导游专业应改变传统学科型的课程模式,根据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课程。根据该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应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即将所有课程分为四大模块:英语类课程;旅游专业课程;综合技能课程;公共必修课程。英语类课程包括:《英语导游实务》、《英语口译 》、《旅游英语听力 》、《旅游英语口语》、《领队英语 》等;旅游专业课程有《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现场导游实务》、《旅游安全学》、《旅游礼仪学》、《旅游事故处理》、《旅行社管理学 》、《旅游市场营销学 》、《模拟导游 》、《旅游策划学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导游带团艺术》等;公共必修课包括计算机应用、大学语文、第二外语、中国文化概论等;综合技能课程主要指实践性课程。

(二)搞好涉外导游人才培养的教学设计工作

以强化语言实践能力为核心,强调在“做”中“学”。旅游英语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应从过去“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语言课堂教学模式,转到“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全方位训练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多元化教学思路上来。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体验式教学法”,借助计算机技术,利用动画、图片、声音创造出仿真的英语导游工作场景和氛围,设计具有真情实景、操作性强的涉外导游工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短剧表演、景点模拟讲解训练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语言交互训练。教师还可在校内建立“导游模拟翻译活动现场”,将英语导游具体工作任务模块化,按照机场—酒店—旅行社—景区四大模块划分和装饰语言实训室功能区,让学生置身于模拟工作现场,进行较为逼真的口译训练。

(三)建立校外涉外导游实训基地,做好“产学结合、校企结合”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分期分批地安排学生到旅行社实习,担任兼职导游,并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加以指导、监控和实施评价,甚至组织现场教学。专业英语教师应注重与涉外旅行社、景区和酒店等合作单位的横向联系,广泛收集学生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在校内课堂教学中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统一消化、解决,保证“学”与“用”的紧密结合。

(四)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涉外导游专业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该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英语教师和专业旅游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还应具备技术型人才的各种素质。因此,涉外导游专业教师的智能储备应更全面,相关知识面应更宽广,知识的应用能力也应该更强。该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其对知识的传授应从培养岗位能力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因此,建立一支具有较强复合教学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以定期选派英语教师参加各种旅游专业知识的培训,并鼓励他们考取国际导游证书。另一方面,安排旅游专业教师定期参加英语口语培训,不断提高英语水平,在教学中要求他们进行双语教学。建立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涉外导游专业教学质量的必要的保证。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徐一周.关于高职教育中“考证”的若干问题[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6).

[4]刘燕,焦娟妮.关于高校经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

2010-10-13

连云港市 2007年科技发展计划 (综合类)项目 (ZH200706)

牛抗 (1981-),女,江苏连云港人,讲师。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导游外语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网约导游
大山教你学外语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大山教你学外语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