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中层干部交流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0-08-15 00:43
外语与翻译 2010年4期
关键词:中层干部岗位干部

周 勇

(湖南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湖南长沙 410081)

关于高校中层干部交流工作的几点思考*

周 勇

(湖南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湖南长沙 410081)

高校中层干部交流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首先要提高认识,凝聚共识,营造干部交流工作的良好氛围;其次要把握原则,统筹谋划,增强干部交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要拓宽渠道,完善机制,推进干部交流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高校中层干部;干部交流;常态化;制度化

2006年 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对交流对象、交流范围和方式、组织实施、交流工作纪律和保障措施等多方面作出了全面规定。今年,中央颁布实施《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其中重要一项就是要求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完善干部交流制度。近年来,各地高校十分重视干部的交流轮岗,加大了校内干部交流的力度,但与党政机关相比,仍存在认识不到位、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渠道不畅通等多方面的弊端和不足,高校干部交流轮岗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

一、提高认识,凝聚共识,营造干部交流工作的良好氛围

要在干部交流工作上取得新突破,首先必须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在干部交流工作的重要作用上取得共识。一是实行干部交流有利于解决干部“成长难”,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实践出真知,经历长才干。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地待在同一岗位上,容易使人滋长懒惰情绪,变得僵化保守、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知识面狭窄却自以为是,不利于干部的工作创新,不利于干部的“成长”。而实行干部交流,为干部提供了不同的实践机会,就等于为干部创造了不同的学习机会,搭起了成长成熟的梯子。二是实行干部交流有利于医治“班子病”,促进领导班子建设。通过干部交流,可以合理地调整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及时解决空缺、散懒、老化、内部不团结或近亲繁殖等“班子病”,实现领导班子成员在性别、年龄、性格、专业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从而合理地激活干部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打造比较理想的干部队伍。三是实行干部交流有利于冲破“关系网”,推进党风廉政建设。长期在一个岗位上任职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容易形成家长作风,搞“一言堂”,削弱集体领导;容易形成“关系网”,产生宗派主义和小团体主义,被人情关系或裙带关系缠绕,把公事和私事搅在一起,助长腐败。加强干部交流并且形成一种长期的制度,有利于领导干部摆脱人情关系的干扰,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组织关系,做到秉公办事,依法决策,从而净化党内风气,改善干部与教职员工的关系。

要把营造氛围、形成共识作为干部交流工作的重要手段。干部交流工作十分敏感,牵涉到学院 (部门)和个人方方面面的利益。要通过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舆论宣传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理解干部交流工作的目的意义,努力解决部门单位、交流对象在思想上和工作上存在的问题,从而积极参与、主动配合,确保干部交流工作得以顺利有序开展。具体说来,首先要使校党政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意识,增强公平、公正地择优用人意识和发展战略意识,在自我解剖,排除私心杂念和思想障碍等方面带好头。其次要提高中层干部思想认识,强化其竞争意识和服从组织安排、讲党性、顾大局的意识,力除不良思想和心理障碍。再次要提高广大教职员工思想认识和积极参与民主推荐,举贤荐能的责任意识。只有形成全校上下一盘棋思想,营造出积极支持干部交流工作的舆论氛围,才能使干部轮岗交流正常有序地贯彻落实到位。

二、把握原则,统筹谋划,增强干部交流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干部交流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实现干部合理有序交流,必须正确把握干部交流工作的原则。一是培养干部的原则。干部交流是干部成长的一个必然途径,根据干部个人能力素养和工作经历,开展横向、纵向交流或单位内部交流,进行定期轮岗锻炼,创造机会使其在实践中快速成长,是在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的交流,绝不能为了交流而交流。要加强与拟交流干部的有效沟通,采取双向见面、双向选择等方式方法,使拟交流干部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干部交流的重要意义,从而形成思想和行动的统一,减少岗位变化带来的不安和焦虑。二是优化队伍原则。根据干部和岗位特点,科学调配,合理组合,保持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实现领导班子成员在性别、年龄、性格、专业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三是规模控制的原则。为保证干部的相对稳定和工作的连续性,每年中层干部交流的面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一般不要同时交流,整个班子的交流比例要适当。总之,干部调整交流不是简单的交换使用干部,只有坚持从事业需要出发,把调整交流工作放在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大环境中,加以综合考虑、统筹谋划和整体推进,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三、拓宽渠道,完善机制,推进干部交流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要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拓宽渠道,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实现领导干部多层次、宽领域、多形式的有序交流。

一是横向与纵向交流相结合。根据干部的不同特点和岗位需求,进行横向交流和纵向交流,有步骤地使干部接受不同层次、不同环境、不同岗位的锻炼,提高干部的基层工作经验和宏观决策能力。一方面,可将机关职能部门干部放到教学科研实体单位进行针对性培养。机关干部下基层往往能如鱼得水,不仅较快熟悉基层工作,加深对基层干部的理解,而且进一步增强对师生员工的感情,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工作的主动性,从而理顺机关与学院的关系,较大程度的改进机关干部作风。另一方面,通过竞争上岗等措施,把那些有开拓创新、组织协调能力强、工作实绩突出的基层单位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机关重要岗位。这种面向基层和一线的干部选任工作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为干部的成长树立了良好的用人导向。

二是提拔交流与平职交流相结合。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强调,要把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作为检验和考察干部的主战场,作为识别和使用干部的主阵地。高校党委可把事关学校发展大局的重大实践、重头工作作为培养和锻炼干部的助推器、识别和使用干部的试金石,从而构筑起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另外,根据干部个人实际情况,可以分别采取岗位轮换,安排分管常务工作或其他与培养方向相关的重要职务,分配在业务上与本职工作相补充的辅助性工作任务进行针对性培养,通过轮岗交流,拓宽知识视野,丰富实践经验,优化能力结构,促进干部全面发展。

三是改善领导班子整体结构与培养后备干部相结合。根据领导班子成员的专业结构、理论素养、气质特点等不同要求,在注意班子整体结构与个人素质关系的同时,把对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与干部交流结合起来,将后备干部交流到适当岗位上进行锻炼,改善班子的整体结构,促进新老干部交流工作。

干部交流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就必要在完善干部交流工作的相关机制上下功夫。要详细制定交流规定,增强干部交流的计划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注意制定交流计划,明确交流条件,做到交流预先有谋划、操作有标准。对交流对象、交流方式、交流办法、交流程序等一系列问题,都要做出硬性规定,让每个人对交流都有清晰的认识。

要不断完善干部交流激励机制。干部交流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交流干部在任期内业绩突出,且得到群众公认的,可优先提拔使用。对在任期内工作目标任务完成较差,经考核不称职的干部,视具体情况,作降职、免职等处理。

加强对交流干部的跟踪考察,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工作表现。制定以实绩考核为主的干部考评指标体系,提高考核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交流、提拔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促使他们充分发挥潜能,创造佳绩。

[1]汪元榜.试论高校中层干部轮岗交流[J].教育与现代化,1998,(4):69.

[2]严华海.试论高校干部交流的难点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1998,(6):87.

2010-11-01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高校党建研究专项重点资助课题(XJK10DJA008)

周勇 (1971-),男,湖南湘阴人,讲师。

猜你喜欢
中层干部岗位干部
事业单位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思路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企业中层干部执行力建设的思考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校长要善于引领中层干部走出“两难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