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探讨*

2010-08-15 00:43唐赞玉
外语与翻译 2010年4期
关键词:课件计算机教学模式

唐赞玉

(吉首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

新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探讨*

唐赞玉

(吉首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而不规范的网络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本文在剖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整合各种教学模式、开发教学资源库、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讨。

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人文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中小学普遍开设了以计算机使用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条件、师资力量和重视程度的不同,多数高中毕业生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还未达到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大学校园中的教学对象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这对原有的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要求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在大学校园更有效地开展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另外,随着网络的普及,中国的网民迅速增长,其中大部分是在校的学生。而当今的网络环境中存在着道德弱化、垃圾和有害信息泛滥的现状,侵犯个人隐私、道德失范的现象不绝如缕。这些虚假、消极的信息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1]。由此可见,大学计算机教育在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诚然,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不是素质教育课,但也必须承担一部分教育责任。如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让网络环境下的青少年能自觉杜绝有害信息,也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

二、课程教学中整合多种教学模式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2]在当前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幻灯片放映方式代替黑板书写方式,提高了上课的速度,增加了上课内容,却依旧保持着传统的“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教学模式;另外,现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时压缩严重,而计算机教学具有层次多样、内容纷繁、实践性强、软硬件知识更新快等特点,老师上课填鸭式教学是不可能满足各层次学生要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即使有些部分使用案例教学,学生反馈的结果经常是“看老师操作很容易,自己做却很难。”

鉴于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和现在学生本身的现状,为了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有效教学,普遍提高学生的理论和操作水平,笔者认为,首先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教学模式,不仅要在不同的课程部分考虑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要充分考虑课件的设计,课堂的组织和实验的安排,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的基础部分和网络部分属于基础理论部分,内容比较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更新也快,老师的课件重点演示的是最基本的部分,基本是条款式设计,而教材也由于篇幅的缘故,很多知识也就一笔带过,甚至忽略了。笔者认为这个章节部分可以采用大容量的自主阅读教学模式,老师编制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学生从中选择若干相关的课件进行学习。这些课件提供大量适合学生理解的,既有趣味性又符合教学要求的材料,而且针对材料,老师设计一定的习题以增强学生的理解。

实现这种教学模式的前提是要有比较系统的教学软件资源,这也是笔者将在第二点中提到的教学资源库建立的必要性。基础理论部分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下足功夫,要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有预见性;习题要有科学性,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要体现计算机学习的层次性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全面的了解相关的知识,老师备课的时候可以把一些知识以链接的形式给出,上课的时候考虑到时间不够,可以课后通过网站形式发给同学自己来掌握。通过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水平自己选择,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满足的了学生的知识面的扩展,满足不同层次的同学的需求,特别是减少一些同学“吃不饱”的现象出现。笔者认为学生的反馈也很重要,要求学生给老师反馈阅读课件学习以后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学生的反馈,可以补充老师没有考虑周全的内容,也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这种反馈模式形成良性循环,既增加了师生交流,又完备补充了教师的课件和教学资源。

操作系统部分考虑到现在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使用情况,先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对于学生基本掌握了的内容采用规范化为主,规范术语和操作,而对于学生操作较少但是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则以任务式教学模式来解决。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获取、加工和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它是一种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套路,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多方面的能力[3]。

应用软件部分,老师基本都是采用案例教学模式,这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在案例设计的时候,尽量多采用生活化实例,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WORD教学中,对于文档编辑的课程中可以使用案例和素材比较多,老师可以选择通知,红头文件,电脑小报等生活化的案例给学生上课,又比如在 POWERPO I NT教学中,上课时以我的理想,或者我的大学生活,我的家乡等学生很有感触和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案例来教学,提高他们上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堂安排时,尽量让学生一堂课内完成指定的内容,这样让学生因为这样的素材和案例让他们既能体会课程的趣味性和重要性,又能体验到成就感。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根据各章节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确保每堂课中学生都有所收获。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就有了学习好这么课程的自信心,建立了正向的心理循环,为以后的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组建教学资源库,将备课由教师个人的后台暗箱工作,变为团体的前台的工作。发挥环境优势和群体资源优势,实现备课资源共享;备课不应该再是老师单打独斗,而且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要借鉴其他老师,特别是优秀的、有丰富经验教师的课件和资料,达到优化教师备课环境,提高教师备课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充足的课件和资料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平台,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的提高,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的任务。

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师上课时的课件,学生扩展知识的课件和资料,当然还要包括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资料,习题及习题分析,实验的内容,实验的样张,实验报告,教学大纲,上课的课件,实例演示,教学素材,练习测试,考试模拟等等。

四、实验分组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增多,公共课的课堂人数都比较多,老师辅导方面不能一一照顾,特别是实验课。实验教材没有自己的特点,有的实验内容步骤太具体,学生实验时只要“照方抓药”即可完成,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难以培养和造就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的实验内容只讲要求,没有给出样张,学生实验难理解,不知如何下手;有的内容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对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和提高[4]。

当前随着各个高校实验环境的改善,基本上能保证每个同学的实验环境。但是网络的联通让没有自律的同学把实验课的时间花费在了聊天,购物,游戏等其他的休闲功能上。教师的监督作用在这个时候显得比较弱势。显而易见,学生只有充分利用实验课,才能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水平和应用能力,鉴于现在的学生自律性差,没有韧性等特点,笔者提出在实验课中采用三人小组协作学习的方法。三个同学组成一组,相互协作,为了便于管理,小组设立小组长,负责小组纪律的检查。而且通过适当的纪律条例,组员可以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基础操作个人独立完成,遇到难题则和组内先讨论,如小组也无法解决,再向老师提问。这样大大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而且学生学习中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此外,协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对待学习内容与学校的乐观态度、小组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5]。

值得补充一点的是,教师资源库中也要增加一些额外的实验,以满足一些“吃不饱”的学生在完成实验教材任务后,有精力和兴趣的小组可以继续一些深入的项目和实验。

五、实施人文教育

技术是理性的,但是计算机基础教育不能沦为一种工具理性至上的机械式训练,如果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只是机械式训练,那么无论是教育主体与对象都只是这种科学技术的一种对应物,人之为人的丰富的情感、人文精神在这里缺失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不是素质教育课程,但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要鲜明地突出人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们理解到技术是人的能力的延伸,也包含了人类的道德、价值等精神内涵在其中。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加强,主要是体现在教师本身的言传身教,还有就是教学课件设计的时候体现人文精神。如WORD教学中,作为文档编辑中的案例,本可以随意选择一段文字进行演示格式操作,但如果根据当时各个班级的具体情况,选择捐款倡议书,选择有关生命意义和价值等和人生观,价值观或者社会世界密切相关的案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内容进行稍微的提示和肯定,这样让学生在一个不是说教的情况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六、结语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整合各种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给学生以人文指引,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比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交流更为密切,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1]龙敏敏,陈菲.大学计算机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9.

[2]赵君.论推进高师文科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6.

[3]王孝兵.基于任务驱动法的计算机教学模式研究[J].信息技术与研究,2009.

[4]何克抗.论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新阶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其协作学习模式 [J].中国电化教育,2000.

2010-10-20

唐赞玉 (1978-),女,湖南益阳人,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课件计算机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