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教育意义

2010-08-15 00:42康万栋
关键词:研究性研究者变革

康万栋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天津 300387)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教育意义

康万栋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天津 300387)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提出标志着教师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研究的主体。“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生产教育知识,解决教育实践情景中的实践问题;将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转化为实践力量;在研究性变革实践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教师主体的回归。

中小学教师;研究者;教育意义

20世纪 8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具有号召力的口号和教育理念,被广为传播。其实,早在 1926年,布克汉姆 (前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会长)就明确提出了他对教育研究的独特理解,他强调:“教育研究不应该是专业人员专有的领域。这一领域没有不同于教育自身的界限。‘实际上,研究根本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方法,是一种观念。’”[1](P5~6)把研究首先理解为一种观念和态度,对于解释教师工作的研究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次正式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口号的,是英国学者斯腾豪斯。20世纪 60年代,斯腾豪斯首次提出了这一口号,并且使它成为了一种有影响的运动。“教师成为研究者”来自于“专业人员即研究者”的启示,其基本假设是,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由教师来研究改进自己的专业工作乃是最直接最适宜的方法,外来的研究者对实际情境的了解往往非常肤浅,因此提出来的建议往往无法切入问题的关键。“教师成为研究者”运动的出现,标志着教育研究在观念上的根本转变,从而打破了教育研究由专家、学者把持的局面,表明了教师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研究的主体。

虽然“教师成为研究者”在国际上已成为一场运动,但在我国,目前“教师成为研究者”还尚未成为教师普遍的共识。不少教师认为我们有“课程标准”之类的东西,有专职的教育研究者提供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教师的任务就是“执行”和“操作”,没有必要去研究。那么,教师为什么应成为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何在?

一、生产教育知识,解决教育实践情境中的实践问题

教师的工作是一门专业,而专业活动有赖于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专业活动的高度复杂性,致使它存在着大量理论上的未知领域,而专业人员单凭已有的专业知识,难以解决实践情境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具体问题。因此,专业实践要求专业人员一方面要掌握运用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另一方面在已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探索,解决原有理论未能解决的实际问题,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专业实践。专业实践把专业服务和专业研究融为一体,专业工作者不但是专业服务人员,而且还是专业研究人员。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既是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拥有者和使用者,又是这种知识的发现者和生产者。正如朱小蔓教授所指出的:“目前,教师职业活动方式与教育知识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过去我们一般认为教育知识是研究者生产出来以后再变成学科知识,在师范院校进行传递,从而成为一批又一批职前教师的学科准备。但是,现在我们认为大量的,或者真正有用的、真正能够跟上教育形态不断改变的原创性的教育知识,其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大量的知识,如关于人的发展的知识,都来自于教育的原生态。”“所以,教育的现场研究,基于教育现场的扎根性研究和行动研究就变得越来越重要。离开了原生态的教育研究,离开了扎根性教育研究,离开了教育行动研究,教育知识就变得不可靠,或是不那么用得上。”[2](P2)因此,教师成为研究者,只有进行基于教育现场的原生态的、扎根性的教育研究和教育行动研究,才能生产出不断变化的教育形态所需要的“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既是可靠的,又是能用得上的”教育知识,以解决教育实践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

二、将教育观念和理论转化为实践力量

当前,新的教育理论不断涌现,而我们所缺少的是如何将这些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真正转化为一种实践的力量。转化的关键是什么?是教师,是教师的研究。任何一种教育理论,只有内化为教师的教育信念和“个人知识”并在教师行为上发生变化时,才能真正将一种观念变成一种实践。美国有学者把教育理论分为观念中的教育理论和教师行为中的教育理论,认为这两种教育理论处于分离当中,许多先进的教育理论往往都处于观念之中,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往往是口头上讲着观念中的教育理论,而行为上却依循着另一种属于自己的“教育理论”,这就是为什么教育理论不能推进教育实践向前发展的根本原因。

怎样将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行为,进而转化为一种现实的实践力量呢?重要的是使教师成为研究者,因为只有那种具有探索精神,时刻保持着教育敏感性和批判精神的教师,才能秉承理论向实践过渡的桥梁,才能在实践中以理论的方式把握实践,并赋予实践一种理性的精神和内涵,使实践过程体现一种理性的信仰和价值。

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研究观念,这就是“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究”的实质是要求教师个人应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教育过程之中,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施行动,使教育的新思想、新理论真正迅速地转化为自己的实践。

三、在研究性变革实践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研究性变革实践”是叶澜教授对“新基础教育”学校变革实践特殊性的概括。这里我们借用这一概念特指研究型教师的实践研究。“研究性变革实践 ”把“研究 ”、“变革 ”、“实践 ”三者融为一体 ,有以下四层含义:它是内含变革理论的实践,要求教师努力学习相关理论,逐渐成为自觉的、有理念作为指导的、自主的变革实践者;它是超越经验的、具有更新指向的实践,强调教师日常的教学与反思,要求研究要渗透于实践之中,以及教师的反思参照系因新理念的介入而更新;它是创生性的实践,它将实践后的反思,指向实践中变革成败的原因,以及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重建;它是将研究的态度、意向和内容贯穿到实践全过程和多方面的实践。学校生活是教育理论创新的沃土,教育实践是教育思想的源泉。然而,并非所有的实践都能产生鲜活的教育思想,都能促使“个人实践知识”的不断更新,只有研究性变革实践,才是鲜活的教育思想和正确的“个人实践知识”生成的不竭源泉。

如今“科研兴校”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共识,那么“科研兴校”的原理是什么?“科研兴校”具有二重功能,一是对教师提出了转型的要求,教师角色期待由“教书匠型”转换为“学者型”、“研究型”;二是“科研”作为一种机制具有转型功能,可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而教师角色的转型又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改善和发展。即“科研兴校”的逻辑是以实现教师转型来达到学校教育的改善与发展的目的。正如叶澜教授所指出的:“只要是真实的、有质量的、有力度的学校改革实践,就会在改变、发展学校的同时,改革和发展教师。这种学校与教师在实践中产生‘同期互动’的改变与发展效应,是解决创建新型教育缺乏新型教师这一难题的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3]据此,她提出了“在学校研究性改革实践中造就新型教师”的主张。实现教师转型与学校发展的同期互动是“科研兴校”的基本原理,这一原理告诉我们:研究性变革实践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造就研究型教师的一条基本途径。

四、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主体回归的必然

当代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就是在重视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更加注重人的意义与价值、注重人的主体性、固有潜能和创新精神的发挥,试图通过培养个性健全、人格独立、富有创造性的人来满足社会的需要,更好地推进社会的进步。

这种重视主体性和个性发展的价值取向,既是社会发展到今天对人的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对我国教育长期忽视人的主体性和个性的一种反叛。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过多地强调教育的社会工具价值,不同程度地忽略了人自身的价值,特别是人的主体价值,这不仅反映在学生身上,也反映在教师身上。人们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定和赞许也主要停留在教师劳动的外在社会功用上,如“红烛”、“园丁”、“春蚕”等成为教师的代名词。

由于受到这种价值取向的影响,造成教师主体性的普遍缺失。教师在职业生活中习惯于听从、执行、模仿,而缺少自觉、自悟、自省,缺少自主与独立,缺少批判与创新;不能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自己职业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对教师职业内在主体价值的追求,抱负水平较低,即使是骨干教师,往往也是在某门学科上书教得很出色,但是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蕴,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到的教育理念。他们比较满足于成为“熟练”的“匠人”,缺少成为“学者”与“大家”的勇气和胸怀。这当然是体制与环境使然,但与中小学教师远离科学研究不无关系。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正是由于脱离了科学研究才使他们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不能像医生、律师、科学家和大学教师等职业一样,享有受人尊敬的专业地位。教师只有通过参加教育科研才能使自身获得应有的尊严,使教育学成为既是科学的又是生动的学问。[4](P11~14)教师作为研究者是解放教师的武器。正如西方学者所说,“教师作为研究者意味着教师确信自己的能力能够构建知识和改进他们的实践,采取研究的态度能够从一个否认个人的尊严和迷信外部权威的教育制度中把教师和学生解放出来。”[1](P15)教师主体的回归,就是要使教师在从事其专业活动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在教学领域内进行自主的研究和独立的创造,体验因研究和创造带来的内在尊严与欢乐。

[1]宁虹.教师成为研究者——国际运动·理论·路径·实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朱小蔓.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叶澜.在学校教育改革实践中造就新型教师——面向 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提供的启示与经验[J].中国教育学刊,2000(4).

[4]皮亚杰著,傅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责任编辑:况 琳 ]

Educational Meaning of Teacher as a Researcher

KANG Wandong

(CollegeofEducation,TianjinNormal University,Tianjin300387,China)

The introduction of“teacher as a researcher”is an important symptom o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becoming main for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Generally the educational meaning of“teacher as a researcher”includes:producing educational know ledge to solve the realistic problem in the teaching process;transforming educational notion and theory into practical power;imp rov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reform to benefit the return of the main body of teachers.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researcher;educational meaning.

G451.2

A

1009-7228(2010)03-0051-03

2010-04-10

康万栋,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研究性研究者变革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变革开始了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