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教师职后培训模式初探

2010-08-15 00:42
关键词:培训教育教师

石 阳

(山东省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23)

“80后”教师职后培训模式初探

石 阳

(山东省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23)

随着大批“80后”教师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力量,针对其特点进行职后培训成为迫切任务。应针对以往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重新定位培训目标,选择多种培训模式,尽快提高“80后”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80后教师”;职后培训;培训模式

近些年来,一大批“80后”走上了教师岗位,并且比例逐年增大,在有些地区、有些学校“80后”甚至成了教育教学的主要力量。“80后”教师学历高,专业知识准备充分,但缺乏教学经验,因此常常有陷入教学困境的感觉。很多“80后”教师承认自己“离了教参不会教书”,更有一些“80后”教师承认自己缺乏自主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的能力。[1]

综上,为“80后”教师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培训模式迫在眉睫。

一、对“80后”教师培训目标的重新定位

教师职后培训是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强大动力,特别是“80后”教师面对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面对学生群体的各种变化和需求,更需要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以应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为此通过教师自学和有计划、有组织的职后培训,帮助他们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技术与方法,提升教学能力,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同时,“80后”教师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教育生涯中职业倦怠感的消除以及教师人格的完善等,也都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师职后培训达到其目的。[2]

(一)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职后培训内容与职前培养内容重叠。当前教师职后培训内容缺乏创新,照搬职前教育课程,只重视教育学、心理学等经典知识的传授和基本功、基本技能的培养,忽视在职教师的发展特点和现实要求,缺乏教育观念更新和体现学科特点的教育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学与不学都一样,从而使教师对培训失去兴趣和信心,导致教育资源浪费而使培训流于形式。

职后培训内容缺少层次性、针对性。每个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都必然要经历从新手到相对成熟,再到成熟的不同发展阶段。在各个发展阶段上,教师都会适时接受相应的培训,以便更迅速地促进自己的成长,如果每次培训的内容都大同小异,方式方法因循守旧,那么,培训也就失去了意义。另外,前来参训的教师水平不同、学科不同、需求不同,而培训的主办单位限于培训资源紧缺,为充分利用资源,培训干脆“一勺搅”、“一锅煮”,这种忽略教师需求和水平、缺乏针对性地培训课程,最终也会使培训失去效用和意义。

(二)培训目标的重新定位

针对以上问题,根据“80后”教师的特点,应重新定位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应以人为本。对“80后”教师的培训既不能简化为制造“匠人”的活动将他们塑造为被动的模仿者,压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也不能只是关注他们的职业技能。重新建构“80后”教师的培训模式要关注“80后”教师的主体性以及教师专业自主性问题,教师培训不仅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更要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使教师逐渐成为一名主动的研究者和创造者。

培训内容应重视观念重塑。在人本化的目标指导下,教师培训应开始重视“80后”教师基本的教育观念的重塑,突破以往只重视教师理论知识或基本技能的培训思路。综观各国教育改革,都是通过培训使教师拥有新的教育和课程理念,进而使之内化为教师的教育观念。“80后”教师只有拥有科学的观念,才能确保各种新思想深入到学校教育层面,体现在教学行为中,最终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培训方式应灵活多样。“80后”教师职后培训应根据他们的特点,摈弃单一灌输式的讲授,逐渐引入经验分享、案例教学、合作探究、现代教育技术、反思教学等方式,突出教师参与的理论和实践环节,特别是开展反思性教学实践,通过教师反思审视课改带来的变化等诸多问题。

二、适合“80后”教师的培训模式

(一)“交换途径”与“行动研究途径”培训模式

“交换途径”的教师培训模式。“交换途径”是德国心理学家翰克豪森等人在 1976年提出的。“交换途径”的教师培训模式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或决策行为中的行动成分可单独分开逐一指认,并且可以通过个别检验来确证其是否有缺陷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改进的培训模式。“交换途径”影响下的教师进修课程通常遵循以下的设计步骤:第一步,通过教师主观上在理论方面的内省揭露,并与相对应的科学理论的理念、原则和结构相比较,让教师指认出其主观理论中有缺陷的行动成分。第二步,教师感觉到自己教学上的问题、弱点或有缺陷的行动成分之后,呈现有效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给教师提供可替代性的教学行动策略。第三步,设计简化的训练情景,指导教师应用、练习所选择的教学行动策略,并提供适当的反馈,使教师能改进其教学行动策略,并能将新的教学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实际教学之中。[3]

“行动研究途径”的教师培训模式。教育行动研究的教师培训模式要求教师对其教学实际采取探究的态度,并遵循行动研究历程的逻辑。教师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展开积极探究,从中澄清教学的实际问题,了解现象,获得领悟,并将此教学知识和能力上的改变应用于教学实践。在行动研究中,教师可能发展出新的方法与技术,也可能从所探究的资料中建构新的实践知识和理论,其结果将有利于从行动上改变教师,从而实现岗位行动研究与自我培训提高的有机结合。

(二)参与式与学术研究式培训模式

参与式培训模式。参与式培训是体验式的一种,它引导参与者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它强调通过培训者与参与者之间的交流、互动方式,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直观有趣的手段,最大程度地调动参与者的主动性。在参与的氛围中,让学习者亲身体验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和困惑,以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

学术研究式培训模式。学术研究式主要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灌输为主要培训方法。可细分为以下几种培训模式:课题研究式是由指导教师将教育教学工作中集中突出的问题转化为教育科研课题,并担任申报人,然后分设若干个子课题,组织其他教师分别承担研究或实验任务。“学习—讲座—科研”式是教师按照要求进行自学研讨,在此基础上,听取指导教师和专家讲座,然后开展一定的教研活动,以推进教学改革。学术沙龙式是由指导教师选择一两个当前大家关注的教育、教学热点问题,启发教师自由讨论,各抒己见,旨在实现思想火花的碰撞,发展教师的创造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三)全案例式与培训菜单式培训模式

全案例式与培训菜单式。全案例式培训模式将培训课程设计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部分。必修部分均为与教师教学密切相关的实例,且其内容均为最新成果。教师可通过对必修课程的学习,了解最新的课程改革的动态,便于设计自己的教学课程。选修部分不同于一般培训课程的宏观讲解。将相关知识尽可能地划分为若干个细小部分,每一部分又结合教学实践,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充分体会课程改革的优势提供亲身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自身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有侧重地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

培训菜单模式。培训菜单模式列出适宜的培训菜单,培训内容直接取材于从教师中反馈的问题,将教师的共性问题按教师需求量,排出先后顺序,把大多数教师存在的问题放在菜单的前面。并以“问题”为中心,将有同样问题或困惑的教师编成小组,共同学习并解决这类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解决教学中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网络培训与混合学习模式

网络培训模式。网络培训模式着眼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教师自主定向学习的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激发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网络培训突破了培训的时空限制,使教师培训更加灵活化和富有时代性。它可以把名师的论文、教案、反思等及时展示给教师,直接播放名师的课例,让教师进一步明了如何钻研教材、分析教材、驾驭教材和设计教案,教师的疑难问题也可以随时在这里得到解答。

混合学习模式。混合学习模式就是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远程学习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混合学习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既要重视指导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混合学习设计模式包括五个环节:分析培训对象,制定混合学习目标;设计混合学习策略,选择传递通道;课程设计与开发;确定面授与在线学习方法,实施教学;教学实施与评估。

以上的四类职后培训模式,可用以下两种培训方式来呈现:一是结合“80后”教师的基本情况,培训不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必须科学地规划培训的周期。借鉴已有的经验,宜采取三年的培训周期,从而循序渐进地实现由“新手教师”向“专家教师”的过渡。二是实行“双导师制”。针对“80后”教师的实际情况,在培训中采用“双导师制”,即为每一位“80后”教师配“教育工作指导教师”和“教学工作指导教师”,从教育、教学两个层面接受经验丰富、专业扎实的教师的指导。

[1]毛菊.知识型教师困境之探微[J].成都大学学报,2007(2).

[2]李鐟钊.新课改中部分教师困境之归因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8).

[3]石义堂.以需为本的教师培训模式创新刍议[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5).

[责任编辑:陈 浮 ]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Post-work Training Model of Post80s Teachers

SHI Yang

(QingdaoResearchInstituteofEducationandScience,QingdaoShandong266023,China)

With increasing number of post 80s teacher splaying the main force in teaching,it is urgent to take post-work training according to their characters.Directed at the problems in previous training,it is important to reformulate training aim,select various training models to imp rove post80s teachers’teaching standard as soon as possible.

post80s teachers;post-work;training model

G451.2

A

1009-7228(2010)03-0059-03

2010-04-02

石阳,山东省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培训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教师如何说课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