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教与学的思考

2010-08-15 00:49朱永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工程施工考核高职

朱永伟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教与学的思考

朱永伟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文章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特点,就现行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针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整合教学内容,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新考核手段,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改革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施工管理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是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进行技术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在知识经济时代,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工程建设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和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施工组织设计已成为从事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因此,传统的教学正在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的能力教育转变。在这种转变下,必须创新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使原本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摆脱对学习的恐惧,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周围的事物,用严谨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属高等教育,但不等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它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是另一种类型的教育。高职人才的培养应走“实用型”的路子,而不能以“学术型”、“理论型”作为人才的培养目标。所以高职的施工组织设计课程不应过多强调其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而应将其作为专业课程的基础,强调其应用性、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自觉性。而实际的课程内容却并非如此,主要表现在:

1.课程内容过于庞杂,重点不够突出

由于铁道工程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的主要是施工一线的施工组织工作,因此,他们所需掌握的是施工组织应用性和实用性的知识。目前教学使用的教材内容过多地赘述了施工技术,而施工组织安排的内容又稍显欠缺,这样使理论授课内容非常庞杂,偏离了施工组织设计学习的重点。另外,在授课的安排上,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内容不是面向应用的,而是一大堆的概念和术语,使学生原本认为非常有趣的事变得十分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个性无法发挥

本课程虽然改进了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趋于直观,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教与学的关系还是“你教我学”,所不同的是将教材的内容搬上了计算机投影的大屏幕,采取的是“电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获取的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只能来自于课堂上的教师,遗憾的是,教师无法把所有的知识全都教给学生,学生也无法学会所有的知识。事实上,学生缺乏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如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另外,由于同一学习起点的学生也存在着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采取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难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因材施教,尤其是“满堂灌”的教学很不受学生欢迎。因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的新认识

高职教育属于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这就使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类型上区别开来,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第一属性。因此,高职的施工组织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量”的原则,体现“联系实际,深化概念,注重应用,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特色。为了加强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应在教学实践中对传统的内容作一些取舍和整合。

1.掌握进行本课程内容的最佳时机

由于本课程实用性很强,所以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施工实习,对施工过程、施工现场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必须做好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

2.尝试采用模块式方式组织教学内容

模拟编制各个施工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逐章逐节力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体现施工组织编制的可操作性;完成理论讲述后,随之以实例进行针对性分析和讲解,逐个突破、完成各环节的学习后,再以完整实例的讲解达到各个环节的组合衔接,使整个学习历程显现出逻辑性、连续性,让学生对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较为薄弱,主要是因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所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如在每堂课开始时即向学生讲清楚本次课的学习目标,下课之前留出5分钟时间作小结,指出这部分内容在整个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应掌握程度等。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教师甚至还要教学生课后如何看相关的书籍、复习课堂所学内容,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化繁为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施工组织设计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很强,所以就决定了其灵活性和一定的主观性,我们可以尝试“老师搭台,学生唱戏”的授课模式,突出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培养。

3.尝试口头报告式作业形式

在传统作业的基础上,增加能体现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深入理解和对知识与方法整理的报告形式,督促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整理、归纳和组织,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锻炼学生表述自我思路的口头表达能力。

4.以课后实训强化所学知识

以最新的实际工程项目为对象,给出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所需的相关技术资料,让学生自主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寻途径独立完成该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在此环节,教师可采用全程引导,重点讲述,难点剖析的方法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训内容。

四、考核形式的研究与探索

长期以来,施工组织设计的考核形式大多为限时笔试,试题的题型基本上是例题的翻版或是基础理论的搬家,无法体现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这种规范化的试题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式解决问题的习惯。为了适应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考核的要求,对课程的考核方式可尝试进行以下探索:

将学生的总评成绩分成三块:一是平时成绩 (占20%),包括平时作业、提出问题、上课发言等;二是开放式考试成绩(占30%),这部分考核以课程实训的方式进行,由学生自行独立完成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题目 (例如××桥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规定完成的期限,学生可根据需要查找相关资料,并对编制的结果结合实际给出可行性建议,最后以课程设计的形式上交评分;三是闭卷考试成绩 (50%),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为主,按传统的考试方式,限时完成。

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可以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又可以改变考试成绩表上一片“红灯”和不及格率逐年增加的现象,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学习的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以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要与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尤其是与时俱进的施工组织管理工作,更应与当前施工技术的发展相适应。我们将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为施工组织工作在已有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去研究和探索。

[1]赵君鑫,陆银根,张全文,邵国霞.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M].重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马敬坤.公路施工组织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G718.5

A

1673-0046(2010)6-0022-02

猜你喜欢
工程施工考核高职
采暖工程施工常见问题探究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内部考核
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论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地工程施工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