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课堂教学的改革与体会

2010-08-15 00:49刘丽霞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园林课件建筑

刘丽霞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课堂教学的改革与体会

刘丽霞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课立足于旅游专业对古代建筑与古代园林知识的实际需要而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建筑和园林的历史以及文化、技术方面的特征。文章旨在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学体会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课程作为旅游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侧重于引导学生解读对中国古代建筑和古典园林丰厚的文化历史审美内涵,感悟民族文化精神,满足旅游观赏活动中的文化需求。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懂得教材上的文化知识体系,还应借助大量的古代建筑实例来充实和丰富学习的成效。笔者作为高职院校一名专职教师一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认识阐述如下:

一、《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课程教学内容和目的

1.教学内容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与古典园林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典型传统建筑与古典园林实例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传统;熟悉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由简至繁、再由繁至简的风格、建筑的形式与结构;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在不同时期发展演变的特点和技术成就。

2.教学目的

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包括儒、道、释和民俗民风等基础知识;同时还具有基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文化艺术,以及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语汇的表达方式;让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的相关知识,在旅游服务实践中更好、更准确地传达华夏民族人文遗产的精神意义;能够运用建筑美学观念,了解中华民族在古代建筑文化上的审美意图。

二、《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课程教学方法

通常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多媒体教学法,现将专业知识口语技能训练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将所学各类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统一结合。

(一)多媒体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现代高职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法,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改变过去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方法。如在讲授中国古代坛庙建筑时,可以先通过天坛视频引入坛庙建筑,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述坛庙建筑的起源与发展、坛庙建筑的欣赏,在课件中可以插入具有代表性的坛庙建筑图形、图像等方面的信息,这样使学生对坛庙建筑的布局、特征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也大大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

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收集大量的课堂讲授素材,加大信息量,提高讲授效率,并要及时更新内容,改进备课方式,从而能很好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二)专业知识口语技能训练

专业知识口语技能训练是学生运用专业术语通过实例讲解,对所学内容进行再说明、再阐述、再认识的一种口语表达技能。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也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交流,变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教学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如当学习完坛庙建筑知识后,组织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口语技能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对中国古代坛庙建筑有一个更为系统、具象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能更深层次地挖掘中国古代建筑的深刻内涵,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设计

1.布置任务

在进行古代建筑基本知识总论教学的过程中,开始布置任务。任务要求有:(1)从宫殿建筑、坛庙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古塔、古典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中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对象,建筑应该是一个或一组完整的建筑,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讲解,并附有相关的讲解词。(2)课件要求内容全面具体,能够清楚表达所要阐述的问题。(3)讲解者的举止大方,声音洪亮。(4)讲解过程中其他同学做好记录,并给予一定的评价。(5)每位同学的讲解时间不少于5分钟,不超过8分钟。(6)课件及讲解词的设计在两周内完成。(7)通过邮件发送作业。

2.作业汇总

将所有学生的作业进行整理、分类汇总,主要建筑对象选择包括宫殿建筑之沈阳故宫、太和殿、布达拉宫;坛庙建筑之孔庙、外八庙;陵墓建筑之清东陵、清西陵、十三陵;宗教建筑柏林禅寺、隆兴寺、寒山寺、少林寺、灵隐寺、相国寺、北大寺、潭柘寺、大明寺、独乐寺、山西恒山悬空寺、智化寺等;古塔之应县木塔、大雁塔等;古典皇家园林避暑山庄;私家园林之拙政园、狮子林、留园、十笏园等;其他建筑有滕王阁、北京钟鼓楼、西安钟鼓楼、甲秀楼、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

3.课堂教学

在各论相关章节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所选择的建筑对象,每堂课挑选4-5名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口语表达,教师及其他学生则对所讲述的内容进行记录、总结和评价,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学生讲解结束后,教师进行现场点评,点评主要从内容的组织、导游词的组织、语言的表达、课件的制作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课堂教学的成果通过视频反馈给学生。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

1.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更新

以往的课程教学内容是“以课本为中心”,教师一般按学习课本知识的需要来收集专业信息,而多媒体课件则变成了重复课本内容,数字化、形象化、大容量的“新式课本”。现代高职教育需要学生掌握多样化、复合化的知识,学生有必要正确利用互联网、课外动手、合作交流等方式来获取课本以外的更多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与更新,首先将中国古代建筑分为总论与各论两个部分,总论部分主要讲述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古代建筑的外观组成及特征、古代建筑的结构类型及特征、古代建筑的布局形式及特征、古代建筑的装饰及特征五个部分的内容,各论部分主要讲述宫殿建筑、坛庙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民居建筑、楼阁建筑、古塔建筑等。其次在各个章节中对相关内容进行拓展、补充说明,比如在讲解建筑装饰时,由门簪引出建筑外部装饰中的“门当户对”。对各论部分中的建筑进行概括讲解与说明,各论部分的实例就由学生讲解来完成。第三就是做到“有的放矢”,在中国古典园林部分中,通过两个实例讲解对其进行概况总结,引导学生如何进一步加深对该方面内容的认识和了解。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教学环境的改观

随着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调整,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制作过程中将大量的图片、视频、音频引入到课件之中,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知识。比如在课件中插入一些音乐,或在讲授完一个完整的内容时,播放一段音乐,既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前面的内容,又可以舒缓学生紧张的精神,同时又便于后面内容的讲解。这样的做法在学生的总结中也得到了认可,很多学生对教师课件的制作及课堂气氛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3.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多向交流

现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仍然偏重于“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过去语言、粉笔、黑板抽象的“满堂灌”被现在语言、网络加多媒体形象的“满堂灌”的新手段代替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不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改变以往的注入式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专业知识口语技能训练,把课堂教学变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轻松、自由、开放的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尤其是在思维上的深层次参与,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培养能力、全面提高素质的关键。

4.注重非智力因索的作用和学法指导

现在高职院校生源呈多样化趋势,生源基础相差较大,其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差别。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教学的动力,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整的作用。因此,如何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模式中进一步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由“不爱学”到“爱学”,由“不知道怎么学”到“知道学什么”,由“学会”到“会学”,注重学法指导,突出从“学”的视角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比如有学生在总结自己的体会和收获时,谈到自己由以前“经常不上课、逃课”到“每节课都去”,由以前做作业“不认真”到“认真做”,由不知道“为什么做作业”到“知道做作业的目的”,在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学习兴趣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改善。这就是教学目的之所在,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5.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专业知识口语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如班容量过大,给每个同学一个机会,对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就会有影响。所以应该适当控制班容量。

该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古典建筑,适当地安排外出实习机会,学生可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也可引导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在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还需要进一步摸索。

[1]唐鸣镝.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

[2]伍建桥.高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3):91-92.

[3]聂文琪.高职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思考[J].理论月刊,2007,(8):89-90.

G718.5

A

1673-0046(2010)6-0030-02

猜你喜欢
园林课件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清代园林初探
建筑的“芯”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