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流行语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

2010-08-15 00:49张宁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流行语校园心理

张宁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教育研究与探讨〕

从校园流行语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

张宁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校园流行语是大学生活的载体之一,通过关注校园流行语的发展,可以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和内心需求,从而真正关注他们的发展,为他们的发展指引方向。

校园流行语;大学生;思想发展

我们日常的生活交流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我们思想的载体,通过语言我们阐述自己的想法,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萨皮尔——沃尔夫假设指出,是语言创造了心理范畴,人们通过这种范畴来理解世界。大学生处在一个快速发展与变革的时代,他们的思想观念紧跟着时代的潮流,在某种意义上引领时代的发展,他们是新思想的推崇者、新文化的拥护者,通过校园流行语这一特殊的大学生“口头语”,从一个侧面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一步剖析大学生的文化心理。

一、校园流行语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通过对各大论坛、网站以及报刊资料的收集,对大学生群体的深入了解,一些校园流行语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反映了他们的思想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心理。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梦想无法照进现实”。“被就业”“纠结”“蚁族”“郁闷”“崩溃”“面霸”等成为了大学生的口头禅。在“纠结”的背后是大学生内心矛盾的体现。毕业后的他们更多的要承担就业与生存的压力。他们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凭借自身的力量来把握自己的命运,然而,真正步入社会才发现一切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样乐观。他们在困惑中博求,在迷茫中承担。“面霸”与“蚁族”这两对校园流行语中,隐含着大学生的无奈。他们在未走出校园之时充满活力与激情,在一次次面试中渴望被尊重与认可,他们内心承载着自己的梦想,在走出校园的那一刻希望放飞心中的梦想。而“蚁族”又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真实写照,由于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接合部,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又是被淡漠的群体。他们在不安中承担着责任,在艰苦中有着永不放弃的信念,在“纠结”的心理状态下渴望关注,仍然坚强。自我期待过高与现实实现率低的矛盾是很多大学生的真实写照。

2.冷酷外表下渴望理解的双重心理。大学生被冠以“80、90后”的头衔,他们大多出生在我国经历巨大社会变革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的时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中是“皇帝”“公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了高傲、冷漠的性格,不会关心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但在内心深处渴望被理解与尊重。在人民网——教育频道所列出的校园流行语中“宅男宅女”“囧”高居前十位。这样的一些校园流行语体现出大学生们的一种认同感、自我感。“宅男宅女”是一种新新人类,他们以网络为生,足不出户,他们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网上的新鲜事物等,不喜欢与他人交流,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这一新的在大学生中普遍出现的“宅”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宅”一族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些大学生慵懒的生活状态,不愿融入社会与群体生活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宅”的背后反映出他们内心的孤独,生活在虚拟的自我社会中。而“囧”这一火星文的出现,体现了大学生之间游戏、标榜个性的心理。“囧”被赋予多种涵义,可以是郁闷、悲伤、无奈等等,“囧”的背后是一种态度、一种归属感。在学习压力和生存压力之下,莘莘学子们渴望心灵的归属与理解,在校园中应当创造一种氛围,使他们真正融入集体,在校园生活中找到快乐。

二、校园流行语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1.校园流行语是大学生情感的宣泄方式。当代大学生有很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他们的成长环境中,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已不多见,他们成长于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在思想上求新求异,对于主流媒体的文化表现出一种叛逆和不屑。一些校园流行语表现出对于主流文化的一种批判。“我靠”“我晕”“fuck”“有情人终成家属”等等,表现出大学生对于主流文化的反叛,体现出一种边缘化的特点。他们一方面必须遵从教育机构所制定的各项制度、规则,以完成自己的学业,另一方面他们渴望更多自由的时间、自治的空间,并表现出对于主流文化的一种挑战,希望规则能够被他们所改写。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异于成人的,在价值观形成的初期,往往对异质性的观念表现出认同感,以此来体现自身的与众不同,感到自己个性十足,并有一种成就感。通过“我靠”“我晕”这样直抒心意的表达来发泄,来泄愤。

2.校园流行语折射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多大学校园流行语语言犀利,内容简洁,形式新颖,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散。“孔雀”,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动物的称呼,而是对自作多情的人的一种别称;“可爱”并非对某人长相甜美的称赞,而是一种反语,形容某人可怜到没人疼爱的地步;“奥特曼”原是动画中的超人形象,在校园流行语中与英文outman发音相似,用来指代落伍的人,大学生通过一些语气生动、风格幽默的流行语调适了自己学习紧张的生活状态。通过这样的流行语在紧张学习之余激发了自己内心潜在的活力,自身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自身被压抑和约束的状态得到了释放。

3.校园流行语体现了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增强。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大学生已不再将自己的视野局限于校园之中,他们同样关注国家的政策、世界局势的发展,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样有很强的责任感。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背后,社会开始重新审视他们对待“80、90后”的目光。“志愿者”“做人不能太CNN”“今天你低碳了么”等一些校园流行语让我们看到年轻一代的承载与担当。在汶川地震后,很多年轻的志愿者深入灾区,抚慰着一颗颗受伤的心灵,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年轻的大学生;北京奥运的赛场上,上海的世博园区中,这些年轻的志愿者是引路人,也是一座城市的新地标。年轻的大学生们,行为紧跟着时代脉搏的跳动,节约用电,拒绝塑料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这样的“低碳”生活理念深入到了大学生的心中,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环保、节约的生活方式,用自己的行动为城市的蓝天贡献力量。

三、透过校园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特点发展的启示

1.通过语言这一载体,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丰富多彩的校园流行语是大学生活的一道风景线,透过每一个词组、语句,都折射出大学生现阶段的内在心理状态。流行语中既有积极向上的,也有粗俗肤浅的,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应一味地扼杀、制止,应当采取积极态度对其加以引导和交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仅仅只是传授书本知识,更应关注学生生活的世界,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态度,避免他们产生的心理抵触情绪,换位思考来关注他们的成长。

2.校园流行语反映出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性、思想的起伏性。唐代诗人刘希夷在诗作《代白头吟》中有这样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一句诗作可以形象地描绘大学校园的生活,每一届的学生不同,成长环境、生活的时代都有很大的差异性,校园流行语并不是能够永久不息地流传,它具有独特的时代性,它是一种特定时期创造的特殊语言,它来源广泛,形式多样。在校园生活中,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在长期共同生活中会产生影响,一些大学生的辨别能力较差,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同学中的不良风尚会影响彼此,如学生中广为流传的“金三角”“楼兰”等流行语,就是大学生考试作弊、上课睡觉这样一些现象的体现,虽然这些词语表达一种幽默,但表现出大学生人文精神、诚信意识的缺失。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导工作,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加以转变。

3.校园流行语反映出大学生思想进一步趋于成熟。大学校园流行语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大学生通过网络、报刊、媒体以及自我创新等方面丰富和拓展了校园流行语的内容,大学生是校园流行语的创造者,同时也是使用者。他们在参与其中的同时,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为模板,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价值判断标准、行为准则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侧面促进了他们的个性不断成熟。从“奋斗”“蜗居”到“蚁族”,有着大学生们对现实的无奈,但“蚁族”的“不抛弃,不放弃”,更是一种思想蜕变的写照。

对校园流行语的分析和把握,可以使教育工作者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大学四年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价值观在趋于完善,对于未来的判断也在日趋成熟,学校在第二课堂的推广以及制度化的建设上还应不断完善,创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使大学生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多一点空气、水和阳光。

[1][英]阿雷恩·鲍尔德温.文化研究导论[M].陶东风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黄涛.近年大学生流行语与校园文化风尚[J].衡水学院学报,2006,(12).

G64

A

1673-0046(2010)6-0092-02

猜你喜欢
流行语校园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心理感受
大学流行语考察
巧借 流行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