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高校开展羽毛球运动不利因素探析

2010-08-15 00:49连期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步法普通高校羽毛球

连期待,胡 勇

(1.山西省太原市教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2.江西省华东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学院,江西 南昌330013)

关于普通高校开展羽毛球运动不利因素探析

连期待1,胡 勇2

(1.山西省太原市教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2.江西省华东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学院,江西 南昌330013)

羽毛球是高校体育课热门的项目之一,大部分普通高校都开设羽毛球这项运动。但是在场馆、器材、师资力量、教学组织管理、羽毛球技术及学生自身对开展羽毛球运动存在不利因素,制约了普通高校羽毛球项目的开展。笔者通过对不利因素的探析,旨在为开展好高校羽毛球运动提供参考。

羽毛球;普通高校;不利因素

羽毛球运动是隔网运动,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安全性高、娱乐性强、活动时间灵活,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的一种良好手段,同时也能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和优良的意志品质,因此深受广大高校学生的喜爱。最近几年,羽毛球在我国发展迅速,高校陆续开设了羽毛球课,但开展得并不令人满意,研究表明有如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场地器材的制约;第二方面是师资力量不足,大部分教师不是专业羽毛球教师;第三方面是教学组织管理不当;第四方面是羽毛球技术动作复杂多变使学生难以熟练掌握;第五方面是学生自身对羽毛球运动的认识。论文就目前普通高校大学羽毛球运动开展的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场地、器材

1.虽然羽毛球对于场地、器材的要求可高可低,可选择球馆,也可以选择室外羽毛球场,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多数高校的羽毛球场地还是不能满足普通学生的需求。大多数的高校都有体育馆,但数量较少,体育馆都只作对外开放或代表队训练使用。有些学校室外专门羽毛球场地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学生只能在没有球网的空地或场外练习。而室外场地易受天气的影响,尤其是下雨和刮风的影响特别大。所以场地对学生想打好羽毛球是个问题,特别对于那些刚接触羽毛球的学生更是如此。很多学生学习初期很积极,练习一段时间后就没有激情了。

2.羽毛球是一项消费比较高的运动项目,有专门的配套设备,对球拍、球、球鞋都有一定的要求。学生使用的羽毛球拍和球的质量都比较差,其材质是木质,较好的用碳素一体及铝合金的球拍,有些重有些较轻,多人使用手感差,而且不牢固,有些拍的拍柄和拍框都变形,更有甚者拍线也断了。对于初学羽毛球的学生而言,由于还没有掌握击球的正确方法,打不到羽毛球的球托,很容易击打羽毛球的球毛,几拍就把一颗球打坏,羽毛球不能循环使用,消耗非常快,其价格也不菲。羽毛球运动需要在场上快速地移动,对鞋要求比较高,有专门的羽毛球鞋,而普通的鞋对脚起不到保护作用,很容易造成运动损失。因此,装备对于开展羽毛球运动必然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二、师资力量

在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客体、指导者及服务者。师资力量是影响高校开展羽毛球运动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开设此课程的实力。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学生技术掌握的快慢、技术掌握质量的好坏及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从目前的现状看,高校羽毛球教师比较缺乏,特别是缺乏羽毛球专项的教师。高校羽毛球师资不能满足上课需要,以至很多高校的羽毛球教师是其他专项教师改任或兼任,但是专项技术不够过硬,甚至动作技术不够规范,使得这些教师对羽毛球运动的知识或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有一定差距,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也有所欠缺,这对在教导学生学习正确的羽毛球技术是极为不利的。由于学生自身水平低,没基础,仅凭兴趣或某种需要而进行羽毛球学习,会由于教师水平不高或教学经验不足而使学生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丧失信心,逐渐失去兴趣。

三、教学组织管理

1.羽毛球课程体系不完整,课程建设的理论混乱,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内容繁杂。现有课程模式在理论或操作上尚未建构学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所形成的现有课程模式大部分理论研究比较单薄,中国体育课程模式的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因此,羽毛球课程遇到了教育理念更新不快、教育思维无法突破的困难。

2.从高校羽毛球课程的现行教学内容来看,其普遍特点是:在教学训练中存在以传授专项技、战术为主的教学模式,所占比重较大;理论部分、技能部分和考核部分的教学比重小,内容不尽合理。

3.教学模式简单,方法手段单调,课堂教学静态化和统一化,学生主体性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教师上羽毛球选项课就是“两声哨响”一堂课,一声哨响集合开始上课,然后学生自由地进行准备活动、技术练习、比赛,教师对学生上课的表现基本上是不闻不问,下课时间到了一声哨响,一堂课结束。

4.教学评价主体单一、功能错位,技术学科多半采用技评加达标的考核办法。高校羽毛球课的评价主要是以发球、正手击高远球和基本步法为主,考核方法过于单一,存在不尽合理的现象,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和自身能力提高状况的评价。如一些学生尽管认真学习、刻苦锻炼,但是由于先天身体素质等原因,却难以获得较好的成绩,反之有一些学生却凭借先天身体条件的优势,就可以轻松取得优异成绩。考核只重视学生结束阶段的技评和成绩达标,忽略能力培养与考核;重视结束阶段的终结性评价,忽视平时的考核,对于形成性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严重影响了由于先天身体素质不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技术因素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对技术要求很高的运动,对学生身体能力、协调能力及快速反映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1.发力是羽毛球初学者应该首先解决的难题之一。初学羽毛球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击球的时候看似用了很大的力量,却往往不能够把球回到对方后场,多数只是回到半场,让对方一拍子打死或者使自己更加被动。这不但体会不到打羽毛球的乐趣,甚至影响学习的信心。造成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初学者没有很好地掌握击球的正确发力技巧,发力不够集中。羽毛球运动击球时发力主要是短促的爆发力,而不是绝对的力量的大小。

2.羽毛球运动快速、灵活、多变的特点决定了步法移动的重要性,尤其是实行新规则以来,比赛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因此对步法的要求也就更高了。“羽毛球是靠脚打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步法对羽毛球运动的重要性。然而初学者往往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手法的学习,而轻视了步法的学习。这种重手法轻步法的学习结果直接影响了羽毛球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重视步法的学习与训练。

五、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羽毛球运动的学习和掌握与学生本身有较大的关系。

1.学生的认识问题

休闲娱乐和强身健体是驱动大学生参加羽毛球运动的主要动机,学生认为羽毛球运动可以缓解学习的压力。目前,由于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造成了他们生活和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们需要一种合适的运动方式来缓解这种压力。不少学生参加羽毛球的动机是“拿学分”、“无事可做”,说明这些学生参与运动的动机是被动的,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羽毛球运动的意义。

2.缺乏学习的钻研精神和坚持性

羽毛球运动的掌握和学习,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在很短的时间学好羽毛球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开始学习比较积极主动,激情也比较高。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进步不大,他们往往就选择停止练习而不是继续克服这种困难。另外,动作技术的掌握还需要一定的钻研精神。学生在学习动作技术仅仅通过课堂的模仿和练习,课堂学习的时间毕竟有限,很少利用课余的时间复习巩固,更谈不上阅读相关羽毛球的专业技术理论书籍、视频等教辅材料。

六、建议与结论

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制约了羽毛球运动在普通高校的开展,笔者通过对不利因素的探析,为开展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提出以下建议:学校加大对羽毛球场地、器材等的投入,改善教学的环境;提高学生对羽毛球这项运动的认识,在学习过程要培养钻研及坚持不懈精神;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或引进羽毛球专项的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组织方法,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1]肖杰.羽毛球运动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仲达.羽毛球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和“四个基础”[J].体育教学,2005,(1).

[3]贺泽江.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改革现状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4,(3).

[4]冯秋明.我校开展羽毛球运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五邑大学学报,2003,(12).

[5]庄志勇.我国大学生羽毛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1,(2).

[6]翁林.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8).

G64

A

1673-0046(2010)6-0108-02

猜你喜欢
步法普通高校羽毛球
羽毛球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羽毛球PK赛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省时、省力、高效的2步法抛光工艺
品味“翻译六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