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城镇建设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0-08-15 00:49赵俊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城镇实训案例

赵俊伟

(山西省城乡建设学校,山西太原030013)

中职城镇建设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赵俊伟

(山西省城乡建设学校,山西太原030013)

文章结合中职学校城镇建设专业教学的具体情况,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材、实训基地、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等方面上作了一系列的思考,提出了专业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力求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为城镇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中职;城镇建设专业;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飞速发展,对城镇建设专业中职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同时对他们的专业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整个城镇建设队伍的总体技术水平比较落后,尤其是中小城镇中的城镇建设单位,缺乏大量的城镇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再加之目前中职城镇建设专业的教学模式与城镇化建设的人才需求严重脱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中职城镇建设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完善,特别是对专业的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探索。

一、城镇建设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城镇建设专业教学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和新阶段中职教学改革的要求,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毕业生质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材滞后,与实践脱节。作为理论课教材,必须具备理论内容的成熟性和教学要求的完整性。但由于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一些城镇建设理论的总结、教材内容安排远远落后于实践,同时与城镇建设相关的学科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其最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循环过程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造成了教材滞后,与实践脱节。学生拿到教材却发现与教学内容相差很大,有无所适从之感。

2.实训基地少,实训时间短。由于中职院校经费短缺及实习单位在经济效益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实训基地较少,学生实践不足,缺乏实际操作技能,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学生在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3.教学方法落后,手段单一。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较为直观的教学手段,只能传达有限的文字信息和单调的图形符号,难以满足飞速发展的城镇化建设需求,加之城镇建设领域的理念、法规更新速度快且又较为抽象,因而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4.教师实践经验少,队伍单薄。城镇建设专业的专业性、实践性强,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也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目前大部分授课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无实践经验,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要求。同时,目前中职城镇建设教师队伍单薄,稳定性差,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二、城镇建设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新形势下,针对城镇化的发展趋势,结合目前中职教学改革的要求和城镇建设专业存在的问题,下面主要从教材、实训基地、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尝试突破原有的框架,摸索出适合新形势下中职城镇建设专业的教学改革之路。

1.及时更新教材,改革课程体系

根据城镇建设专业的实践性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发展特点,授课教师应及时进行了解,在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组织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对教材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增加必要的典型城镇建设实例,使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现代城镇化建设的理念与方法,达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效果。

同时,在教学中主动摒弃传统的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强调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与时俱进,不局限于基本教材,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下,选择通过自备教案或者案例教学的模式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2.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加实训时间

稳定的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首先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其主要是进行城镇建设设计实践学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技能水平,为以后从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是积极与城镇建设单位协调,并与一些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以解决城镇建设单位对学生安全管理问题的后顾之忧。实践证明,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中完成他们最早的职业认知和技能训练,明显提高了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3.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创造多样化的教学平台,提高教学效果

在城镇专业教学中尝试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模式来穿插教学,使理论教学课堂焕发出激情。

案例教学法。由教师收集设计并整理编写案例库,将案例以及围绕案例需要回答的问题交给学生去解决。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素材的分析、对比、归纳、总结,以案促学。整体而言,这种教学方法能使枯燥的原理法规鲜活起来,并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法。课前由教师提出问题并拟定好课堂目标,课堂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使课堂的主体性由教师中心性转向学生与老师的双心制,最后教师根据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小组讨论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高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人际交流沟通能力。

上述两种教学方法相辅相成,互为补充,针对不同章节内容的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或者穿插使用几种方法。如对于讲授《城镇建设的实施管理》这一章内容,可以事先将一些实施的案例及存在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并总结所应用到的相应的法律法规条文,其后在课堂组织小组讨论,选取小组代表发言并结合正在开展的实际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延伸讨论,这样一来开拓了课堂思路,丰富了教学模式,也弥补了教材内容枯燥、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地位与待遇

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是教学的关键,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要求专业任课教师具有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提高城镇建设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学历的继续深造,及时了解新理念、新方法,充实和更新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定期到城镇建设一线进行实践和锻炼,弥补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除了加强培养专职教师教学能力外,学校应积极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城镇建设经验和一定理论基础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他们通过课堂或现场授课,讲授典型城镇建设案例,其内容是实际工程中遇到的极具代表性问题,尤其是课本上没有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实际案例。实践证明,通过专家授课使学生进一步扩大了视野、开拓了思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受学生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进一步提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如在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申报职称时给予优先考虑,并把教师的实际工作阅历和效果作为聘任、加薪和职务晋升的重要条件来考虑,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定期实践制度,从而稳定教师队伍。

[1]张文艺.城镇建设教育改革:从知识型转向能力型[J].规划师,2005,(4).

[2]夏纪梅.教育的中心是老师还是学生[N].广州日报,1995-12-27,A29.

G718.2

A

1673-0046(2010)6-0143-02

猜你喜欢
城镇实训案例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文化边城镇远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