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生非正式体育群体的重要性

2010-08-15 00:49王胜朱海涛
关键词:高校学生成员群体

王胜,朱海涛

浅议大学生非正式体育群体的重要性

王胜,朱海涛

大学生非正式体育群体是高校中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组成的一类特殊群体,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非正式体育群体在完善人文关怀、排解学生心理压力、缓和学校管理矛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应该利用非正式体育群体的作用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服务。

大学生;体育群体;非正式体育群体;

高校学生日常管理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抓好了高校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才能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有利于学生成才,建设一个和谐的校园。高校中特殊群体的存在及其活动,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对于高校大学生非正式体育群体活动的研究,不仅能够认识大学生非正式体育群体形成的原因、功能,还能充分利用非正式体育群体的作用和功能,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一、大学生非正式体育群体形成的基础

体育群体是指为了达到某种体育目的,而自发地或人为地组织起来的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小群体[1]。按构成体育群体的原则和方式,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具有一定的章程和文字根据,有特定的组织程序,并得到社会的明确承认。而非正式群体是在体育实践中自然形成的相对较为松散,以人们的爱好、兴趣、友谊和感情为出发点而形成的群体[1]。心理学证明,友谊和交往是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精神需要,这是在高校学生中形成非正式群体的心理动力。在从高中进入到大学这个特殊的环境后,大学生迫切需要得到他人的接受、容纳,与他人友好相处,从而有一种归属感。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一部分对体育活动有一定爱好和对体育活动健身目的有一定认识的同学自发地参与到体育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相互认识,相互交往,并在交往过程中加深了解。正是在这种交往的基础上,部分观点相近、兴趣一致、情趣相投的学生形成了一个相对其他人独立的小群体,其他人渐渐地远离这个群体的活动。这样形成的体育群体有相对固定的人数、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地点以及自己特有的活动方式。大学生非正式体育群体形成的基础是在渴望友谊和交往心理基础上的共同的兴趣爱好——体育实践活动。只有体育实践活动而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是不能形成非正式体育群体的。

二、大学生非正式体育群体的功能以健身娱乐为主

大学生非正式体育群体以地域、寝室、班级或情感作为形成体育群体的范围基础,共同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在共同参与的体育活动中,增加了解、增进交流、促进感情、改善人际关系,把参加群体的体育活动视为调节学习生活、休闲娱乐和与异性交往的手段。调查表明,近六成大学生认为在体育群体活动中能调节生活节奏,促进人际关系,丰富业余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和改善生活环境[2]。大学生参加非正式体育群体的活动首先注重的是在活动过程中休闲娱乐与人际交往,而对体育活动本身则已经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因此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变化较大,受时间限制和同一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影响明显。当与其他重要活动发生冲突、与其他成员发生矛盾或其他成员退出等因素都会使群体的活动发生明显的变化甚至终止。

三、大学生非正式体育群体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自发形成体育群体是在一定的地域、寝室、班级、情感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小群体,成员间具有较高的行动一致性,群体内部有较强的凝聚力,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容易出现与学校的管理相冲突的行为,也不利于群体成员与学校其他群体、社团的交流;群体在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的自由度,有时往往难以和学校的管理相适应,容易发生因群体的活动而出现违反学校纪律的情况;群体成员在活动的过程中,由于群体利益因素,可能因群体内个别成员的原因,而与其他群体或学生发生矛盾而导致冲突。

四、大学生非正式体育群体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非正式体育群体在完善人文关怀,培养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21世纪的高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绝大多数,相对来说,他们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不足,这是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在参加非正式体育群体的活动中,由于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关心的话题,能在群体内部达到很好的情感交流,融洽内部的人际关系,成员与成员之间在群体活动的过程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达到强健身心的目的。特别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成员间的语言、眼神、手势、拥抱等方式获得同伴的肯定和赞许,获得极大的自信和满足,这是其他任何说教的方法都不能比拟的。这为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活动积累了经验、树立了信心。

(二)大学生非正式体育群体的活动是大学生排解心理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个体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也不例外。由于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学业、就业的压力,恋爱问题以及面对社会的心理压力等,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日趋严重。高校的管理部门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大学生的重要性,但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指导不够,方法不完善,多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自杀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如果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释放,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大学生非正式体育群体能够充分发挥在消除大学生心理压力方面的作用。大学生在参加群体的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够暂时抛开困扰身心的其他因素,专注于体育实践活动本身,在活动过程中使身体得到舒展,使心理得到愉悦,并且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和其他成员的交流,在其他成员的影响和帮助下,障碍情绪得到有效的疏导,心理障碍得到缓解或消失。经常参加群体体育活动的人,总是积极乐观去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不会采取极端的行为方式。作为高校的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利用非正式体育群体在排解大学生心理压力方面的积极作用,作为一种积极有效手段,用来指导解决部分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

(三)大学生非正式体育群体是缓和学校管理矛盾的一种有效途径

社会学家曾经提出“大乱是祸,小乱是福”的观点,在设置限制人类攻击性随处蔓延的各种樊篱的同时,打开一个小小的缺口,即建立一种社会安全阀系统,让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内发泄[1]。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始连续三年的大规模扩招,使得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由1998年的643万人上升到2001年的1214万人,增长了89%[3]。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校学生人数的剧增与高校后勤、管理方面的冲突显现出来,学生对学校后勤、管理等部门的不满可能转化为一种对学校、对他人或是对社会的侵略性或攻击性行为,这种行为如果不能得到消释的话就有可能转化为具体实际的行动。非正式体育群体的体育活动能够担当消释这种侵略性或攻击性行为的作用。“在体育运动中人们有意识的、带责任感的、并在种种规范的控制下发泄自己的攻击性和侵略行为。”[1]通过群体的体育活动缓解学生的偏激行为,为高校后勤、管理水平的提高争取合理的时间,达到与现在高校的学生规模相适应的水平。所以,非正式体育群体的活动充当了高校稳定的 “安全阀”的作用。

(四)大学生非正式体育群体丰富了高校文化生活

由于大学生非正式体育群体是在一定情感、共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所以群体活动的开展有赖于其中的积极分子发挥主要的作用。他们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积极参与者,同时也是校园内其他各种活动的组织者和积极参与者,充分利用他们在各个群体内部的影响力,带动各个群体在规范的范围内搞好群体内部的活动的同时,积极参加到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建设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生活,建设一个和谐有序的大学校园。

作为高校的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非正式体育群体的存在以及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加强对非正式体育群体健康发展的关注和指导,充分利用非正式体育群体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服务。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张铁雄.体育群体对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的互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

[3]肖霞,阳桂兰.浅议扩招与我国高校的规模效益[J].长沙大学学报,2005(11).

G812.45

A

1673-1999(2010)14-0192-02

王胜(1983-),男,四川南充人,重庆科技学院体育系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朱海涛(1976-)男,重庆人,硕士,重庆科技学院体育系讲师。

2010-04-18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成员群体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