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院隐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0-08-15 00:49刘芳李岚
关键词:学院校园特色

刘芳,李岚

高职学院隐性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刘芳,李岚

从培育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建设规范有效的制度文化和构筑特色鲜明、优美和谐的物质文化三方面对高职学院如何建设隐性文化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高职;隐性文化;建设

大学隐性文化对其所有成员尤其是对学生具有现实的、潜在的和长远的影响,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群体文化,其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大学隐性文化的内涵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三者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和动力。学院隐性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按照教育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制度文化为保障、物质文化为载体,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逐步建立特色鲜明、体系完善、成果丰富的文化体系。

一、培育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

一是明确办学特色,确立学院精神。学院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经过大学的文化熏陶,离开学校时带走的最珍贵的财富就是大学精神。而最能体现大学精神的是校训,它能传承历史,把握方向,弘扬精神,洗涤灵魂,它是办学精华[1]。因此,学院向师生广泛征集体现学院办学特色和发展历史的校训,进一步增厚学院文化底蕴;在学院范围内开展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研讨和提炼,进一步明确学院精神;加大学院校训和学院精神的宣传力度,增强全体师生对学院精神、理念、传统的认同感。

二是更改校名,突出“铁路”二字,把底牌变王牌,打造衡阳“名片”。学院是一所具有近60年历史的铁路名校。校名可改,但“铁路”特色不能丢,专业建设应与时俱进,紧扣“铁路”或“高速铁路”做文章,永葆学院特色。

三是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精品。(1)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大学生文明修身承诺活动、爱校周、敬老周、教师节慰问服务等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尊师、爱校、敬老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文明素养;充分利用好“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及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培养学生爱国家、爱民族情怀;利用入学、毕业、入党入团、成人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2)文体艺术活动。按照“大型活动届次化,中型活动特色化,小型活动社团化,品牌活动普及化”的活动思路,积极开展各类特色鲜明、参与面广的大学生文化、体育、艺术活动,精心打造“雁峰之春”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文化活动。办好体育节、艺术节、合唱节、读书节等深受学生喜欢的活动,通过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兴趣与爱好。(3)社会实践活动。坚持“项目化运作、专业化实践、基地化发展、制度化保障、社会化推进”的工作思路,组建实践团队,进一步扩大社会实践规模,加强实践基地建设。(4)学生社团活动。建立院系分层次管理体系,本着“突出科技创新型、加强志愿服务型、优化文体艺术型、鼓励兴趣爱好型”的思路,调整学生社团布局结构,保持40个左右有影响的学生社团规模。

四要拓展校园文化建设阵地。文化阵地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大力加强各类阵地的建设,把握时代精神,坚持正确方向,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1)加强校报、广播站、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展板等宣传媒介的建设,严格各类论坛、讲座、研讨会的审批和管理。(2)规范网络文化建设。从管理的层面加强对师生网络行为与道德准则、诚信与责任意识的引导。(3)延伸校园文化建设阵地,努力创建校友文化,使学院成为广大校友的精神家园。

二、建设规范有效的制度文化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现代大学制度文化建设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议事规则与决策程序,依法落实党委、校长职权。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专业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尊重学术自由,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确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一)建设原则

人本化。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诉求,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坚持教育公平。在人事管理、教学管理等制度设计中,应以学生、教师为主体,加强人才流动,加强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在教学、科研上的创新;在教学、科研管理及学的专业设置和发展方向上,应积极采纳教授的意见和建议,向“教授治学”的方向发展[2]。

系统化。将所有的制度建设纳入一个体系中,注意校内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协调配合;系部制度与学院制度的一致性;基本制度、具体制度、程序办法与实施细则之间的照应,使各项制度彼此衔接、环环相扣,真正发挥法规制度的整体合力。

适用化。及时对制度进行废、改、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学院的制度要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对于一些不合时宜的制度应及时废止、修改,对新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应及时制订合理的制度予以管理、规范,注意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做法上升为制度。

民主化。建立和完善党委会议事制度;坚持和完善教代会民主管理制度;重视团代会的作用;依法完善和切实执行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和完善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不断扩大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在民主监督和参与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二)建设措施

1.建立学院制度管理体系。引入ISO9000标准和要求,共同建立和完善制度管理体系。学院制度管理体系分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即质量手册;第二层次是规范通用性文件,包括技术、管理规范和程序;第三层次是方案措施性文件,包括计划方案和措施;第四层次是记录鉴证性文件,包括鉴定与评价报告和记录;第五层次是评价和改进意见。各职能部门需明确岗位职责,理清部门界限,完善管理程序文件,规范管理流程,制订管理办法,做好工作记录,确立服务目标,弘扬团队精神,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办学效益。

2.全面梳理和修订现行制度。以建立现代大学管理体制为目标,构建资产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薪酬激励制度、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制度,形成制度创新和管理特色,对学院建立以来的现行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把评建的成果用制度巩固下来,体现时代发展和学院发展的要求。所有制度汇编成册,作为处理院内各项工作的依据。

3.保证和提高制度执行力。狠抓制度的落实,提高执行力。加强对制度的宣传教育,着力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抓好经常性的监督检查:要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增强制度的约束力,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做到令行禁止、奖罚分明。

质量是建筑的灵魂,管理制度是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围绕工程管理展开讨论,对其内容和影响因素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目前我国大多数施工单位已经认识到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措施优化管理工作,建筑成本逐渐减少,企业的经济效益呈现增长趋势。对于工程的管理,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加强法制教育,依法治校。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切实提高法律素质,倡导依法办事、按规则办事,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习法律知识,经常性邀请公检法专家来校讲座,对师生进行正面和反面教育,在校园中形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良好风气。

三、构筑特色鲜明、优美和谐的物质文化

在对学院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上,坚持现代的规划设计理念,体现名牌老校的文化内涵,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专业特色,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和优化办学环境,突出以服务师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努力把新校园打造成具有一定文化内涵,体现专业特色的优美和谐校园。

(一)建设特色鲜明的新校园

铁路特色。彰显铁路特色,注重企业文化进校园。整个新校区在设计理念上应体现一个“铁”字,学生不用走出校园,就能感受到浓厚的铁路企业气息,外面人员一走进校园,就要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一下子感觉到:这就是铁路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要体现出学院的专业特色。

现代化特色。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的变化。高等教育的内涵,由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向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和素质的培养为中心的开放性教育转化。规划营造多层次的交流空间,通过课堂内外环境的潜移默化,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校园建筑风格应体现出现代性和文化性,突出时代特征又适度超前。

地域特色。综合衡阳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在校园建设上体现衡阳地区建筑所独有的风貌,并以新技术、新材料来表达校园建设的时代性。

(二)建设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

2.标志性建筑物与山水绿化互为对景。新校园规划应用图底理论和透明规划的原则,把学校具有标志性的三个建筑物——图文信息中心、学生活动中心(食堂)、体育馆设计成景观中心,至于基地中位置显要的三个台地上,侧有湖水,前有广场,背靠绿山,互为对景,成为礼仪入口和生活入口的对景建筑。

3.人与自然相和谐。由于校园规模在步行可达范围内,校内以步行交通为主,并强调结合学生活动特点通过完整便捷的步行网络,将各活动场所联系起来,形成完整而有序的外部活动空间体系。

在环境营造上主要通过建筑与绿化环境设计,形成尺度宜人、各具特色的外部空间,为师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术交流、休闲娱乐等活动场所,创造具有活力的校园空间。努力营造人性化的场所,形成充满生机的山地校园文化氛围。

(三)全面推进学院标识文化建设

丰富学院logo标识内涵,提炼全院师生共同的价值目标,要强化全院各部门及全体师生员工统一、规范、严肃地使用学院形象标识的意识。要制作宣传手册,统一学院形象标识,规范使用校标、校徽、校旗、校歌,以及学院标准色、学院名称及中英文标准字体;规范使用学院的各类指示牌、名片、办公用品、文化宣传材料、学院礼品等,规范院内建筑命名,逐步完善具有学院特色的形象标识体系。

[1]王钢.丰富精神力量构筑隐性文化[J].南华大学学报,2006(2).

[2]王平川.大学制度文化的深层意蕴与应然态势[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2).

G641

A

1673-1999(2010)14-0202-03

刘芳(1969-),女,湖南郴州人,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1)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李岚(1965-),女,湖南衡阳人,湖南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处处长,副教授。

2010-04-01

猜你喜欢
学院校园特色
初等教育学院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院掠影
西行学院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