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0-08-15 00:55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德育

崔 进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 450011)

美国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崔 进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 450011)

美国作为西方德育教育的发祥地,其道德教育具有以下特点: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具有平等性;教育理论构建中注重学科整合;教育实施中注重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等特点,分析其背后的一些深层次机理,为我国德育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美国;道德教育;特点

美国作为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的发祥地,经过从20世纪 50年代末到 80年代末的第二次道德改革,形成了道德认识发展论、社会学习论、价值澄清学说、品德教育教程等多姿多彩的理论和实践,从此美国学校的德育从经验型转型为科学化,学校德育在更加多样化的同时,客观标准也得以重新建立,思想道德教育成为最有生命力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迪。

一、美国道德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反对灌输,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是美国道德教育成功的基础

依杜威的观点,灌输的本质就是强制,这种强制的教育方式不尊重儿童的道德成长规律,无视儿童的理智、自由和意志,从而不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道德成长。一般地说,美国人认为道德具有双重属性,即社会性和自主性。社会性要求每个个体遵循自身以外的规范、原则并对其负责;自主性则强调个体对自己负责,是其对自己所处的关系持积极负责的态度的前提条件。灌输式教育的消极后果是明显的,一是造就无责任的人,二是造就不对自己负责只对外部负责的人。灌输由于其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权,使之不能自由决定和自由创造,从而也就使之找不到承担责任的心理支撑,导致在学校文明守纪的好学生却在社会上污言秽语,老师眼中的诚实弟子却在考试时作弊等奇怪现象。道德教育不仅要改变人们的行为,更要在根本上转变人们的观念,因此要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使学生习惯性的服从行为具有道德意义。美国道德教育尤其注意主体性,主要指两方面:一是指政府和行政对道德教育不横加干涉,实现道德自由,学校德育根据科学研究的要求进行;二是指在德育中以引导激发为主,给予受教育者充分的自由,教师不应横加阻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教材,根据学生和教学选择方法,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他们秉承的理念是:学生和老师相比欠缺的只是知识的储备,但在人格、尊严上二者是平等的,从而他们乐于在尊重学生中教育学生。

(二)注重道德教育理论上的多学科整合是美国道德教育的关键

美国的道德教育可以说效果较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重视道德教育的学科化研究。美国道德教育并没有停留在“经验”的层次上,而是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道德教育被美国教育界视为一个专门的研究对象,对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手段、德育效果等方面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法学、等不同角度来进行或分析或综合的研究,开出了许多交叉学科之花,结出了各种理论流派之果[1]。

当然,人们并没有满足于道德教育的分学科探讨,而是更加注重从多学科整合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这一领域。这集中表现在由于人们对道德教育性质认识的变化,导致研究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改变。美国哈佛大学“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前主任理查·哈什指出:如果说 80年代的道德教育比以前更加复杂,更加具有挑战性,那是因为我们不能再从一个维度来考察道德,而不是由于道德本身变得更加重要了。也就是说,随着民主生活的多元化,人们在道德教育上的努力,对道德教育的审视也应该是多元的[2](P24)。这种指导思想上的变化产生的结果是: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多学科整合的角度构建自己的理论。典型著作有 20世纪 70年代克里夫·贝克所著的《道德教育:一种国际整合的方法》,80年代埃利亚斯的《道德教育:世俗的和宗教的》以及莱斯特的《一种道德教育的国际整合方法》。他们的主要贡献就是站在哲学的高度,运用社会学、人类文化学 、心理学、教育学和宗教学等学科知识进行全方位的道德教育审视,让人耳目一新。另一方面,更加重视各门学科、不同领域研究人员的协力合作。例如成立于 20世纪 80年代的明尼苏达大学道德发展研究中心,它们的研究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学科,这样的知识结构保证了对道德教育从多学科结合进行主体式研究,并由此提出合理的道德教育计划。

(三)学校道德教育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有力地保证了美国道德教育的成效

任何教育都脱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形态和一定的社会文化传统。在美国,推崇个人主义的悠久文化传统在其国民教育中得到充分反映。同时,移民带来了多种文化,由于他们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基于个人主义文化传统的多元社会被赋予更加典型的意义,也赋予道德教育以个性化特征。它不同于以往其他道德教育追求系统性、统一性和规范性,而是开始强调它的具体性、多样性和实用性。在美国,各类学校都实施自己的一套道德教育要求和目标,而没有形成统一,在自己的价值观的指导下,各学校的校长都可以确定具有自己特色的道德教育目标[3]。所以美国的学校没有统一的道德教育教材,甚至没有专门从事道德教育工作的队伍。学校道德教育课程的开设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授课方式是就事论事地解决当时学生和社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不讨论理论问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分析和理性判断,进而为他们提供一些具体的技术性指导。个性化的特征使美国的道德教育不是用灌输等有形的方式进行,它们通常会化有形为无形,内容上松散,形式上多样,教学过程中利用社会舆论、习惯等对学生产生影响。在社会生活方面,利用宗教的教堂、宗教节目及各种历史、文化博物馆等大众传播及社会环境对学生进行渗透性影响。

在美国,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都具有实践性和指导性特点。道德教育的各种理论和模式不仅重视基本原理的提出,尤其重视供教育实践者运用的操作体系的设计。例如 20世纪 80年代波士顿大学教授 k.瑞安的著作《The New Moral Education》在总结了战后美国德育得失后提出了新的教育方法,归结为五个 E:“榜样 ”(example)、“解释 ”(explanation)、“劝诫 ”(exhalation)、“环境 ”(environment)和“体验”(experience),供教师在不同的情景选用[1]。不仅如此,学校道德教育注重在实践中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增强道德责任感,在为社会服务的实践中,还注重指导,不搞强迫命令,不搞盲从,这种指导是全方位的,包含了从行为习惯到心理情绪以及学习生活的一切方面。为此,中学设有指导员,他们帮助学生解决与同伴或家长的冲突,以及解决其他情绪和心理上的问题。

二、对我国的启示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全面转型,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多元文化的碰撞,德育改革迎来了发展契机的同时又面临诸多挑战。在社会变迁的作用下,旧价值观念分崩离析,新价值观念的构建还要假以时日,各种外来文化和价值观扑面而来,他们和本土文化以及价值观相互冲突,年青一代对此感到迷惑和茫然。纵观美国的若干经验和教训,可以得出几点启示。

(一)调整德育内容,更新德育理念

我国的道德教育工作距离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要求差距还很大。在教育内容上,忽视个体价值;在教育进程上,缺乏层次性和连贯性;在教学方法上,多重视直接灌输和讲授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1]。因此,要及时更新德育教育理念,适时调整道德教育的内容,使之与时代特征相符合。我国的道德教育要突出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时代性与人文性,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宏观指导,注重基本道德规范的培养和确立,使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在道德教育中渗透外域文化介绍,使学生以开放的胸怀接纳、交流、沟通,形成自己的道德选择和判断能力。如果只局限于使学生停留在认知人生理想、人生价值等高层次内容上,而缺乏使之生活化,将收效甚微。道德教育要关注和指导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包括学习、生活、交往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扩展德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

我国道德教育实效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德育方法的单一性。美国道德教育的方法灵活多样,注重隐形和显性的结合。我们也要挖掘一切可能资源成为德育教育的载体,使道德教育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从中寻找德育的素材和契机。应深入开展“希望工程 ”、“手拉手 ”、“青年文明号 ”、“三下乡 ”、“十八岁成人仪式”等喜闻乐见的活动,培养青少年的荣辱观;发挥各类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道德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各学科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隐形教育的积极作用;努力营造一个道德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在宣传、出版、理论、新闻、文艺等方面为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在德育方法上,要使之多样化。无论灌输还是潜移默化,无论课堂教学还是发展隐性课程、渗透式教育等,各种有实效的方法均可为我所用。我们应创建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和谐的社会教育环境和温暖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学生能够实践各种社会道德规范;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规律,在传授德育知识的同时,重视情感、意识的功能和作用;把“知行合一”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相互教育、集体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真情、领悟崇高、体验光荣、提升内在品格、提高道德品味。道德教育的形式应多样化,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力求避免形式主义和空洞说教。

(三)加强道德教育队伍建设,为道德教育提供组织保证

在美国,从事学生工作的,大都是经过专业培训,取得学士、硕士乃至博士学位的专家。美国各州都设有高等教育行政专业的学校,目前该专业已发展到较高层次,以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主,他们学成后被充实到各大学或学院,担任副校长、训导长、学生顾问、指导员等。由此可以看出,在美国学生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早已形成专门的学科,培养了很多思想道德教育专家。我国需要引导道德教育队伍向专家学者型方向发展。目前当务之急是注重对德育教师的师资培训。针对目前教师往往满足于单纯的特定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传递,要培养他们包容平等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教育学生自己形成对世界对人生的观点,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释放其创造力,对其错误能够积极引导,完成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的价值观构建也同样具有极大意义,毕竟教师也是这场意义建构游戏的一员,他们的作用不可小觑。

[1]黄紫华,粟莉.美国思想道德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6).

[2]Jack Philip W.,Robert E,Boostrom,David T.Hansen.TheMoralLife of Schools[M].San francisco:CA;Jossey-Bass,1993.

Abstract:As the birthplace ofwestmoral education,American moral education has the following features:the equal recognition of the education object,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subject adjustment in the form of theory,and the combination of practice and theory,etc.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found principles among them,and it is helpful for our moral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some advic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Subjectivity;Adjus tment;Inspiration

(责任编辑:宋孝忠)

The Remarkable Points of American M oral Education and the Inspiration to our Country

CU IJin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 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Zhengzhou450011,China)

G510

A

1008—4444(2010)04—0142—03

2010-06-25

崔 进 (1975—),男,河南台前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思想政治学院 2008级研究生。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