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等教育公平现状及解决对策

2010-08-15 00:55
关键词:经费支出教育资源公平

陈 媛

(宁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21)

试析高等教育公平现状及解决对策

陈 媛

(宁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21)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教育公平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高等教育公平的各种问题也凸显出来。探讨教育公平的内涵,分析高等教育的公平现状,从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调整高校招生政策、建立补偿机制几个方面,推进高等教育公平化、合理化、透明化。

教育公平;高等教育 ;教育经费

2001年,山东青岛三名女高中生状告教育部制定招生计划的区域差别,使得各地录取分数不一,造成了全国不同地域考生之间接受教育权的不平等,违反了宪法中关于公民享有受教育权平等的规定。这一事件引起人们对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极大关注。教育公平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由于国家大力扶持,义务教育已经免费并且基本普及。当越来越多的人们追求高层次教育时,高等教育公平的各种问题也就凸显出来。因此,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从两个方面对教育公平进行了阐述:一是公平的教育应该使每个人都能通过教育获得发展,必须提供相同的教育机会,这种机会不应该受种族、地域、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二是个人的能力应该向有益于整个国家的方式去发展。也就是说个人的发展不能以妨碍他人或整个社会的发展为代价[1]。

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在教育领域内,国家通过制度性安排,使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得以恰当分配及切实实现。国家制定各种方针政策,将公共教育资源恰当地分配到教育领域内各个地区、各个学校以及各个受教育者,使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各个受教育者都能够享受平等的权利并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确保每个社会成员的教育权利平等实现。

二、高等教育公平现状分析

(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

一是“区域差别”造成省际间的教育壁垒。由于高等院校的地域分布不均,直接影响了高等教育的投资和当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北京、上海、江苏等发达地区高校众多,各高校对当地又分配了较多的招生名额,当地的学生就可以以较低的分数进入重点高校。看似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高考制度,却由于各省之间采取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办法,录取分数高低不一,对考生造成很大的不公平。在同样分数的情况下,有的地区的考生能够进入名牌大学,而有的学生只能被排斥在大学门外。如北京市高中生毕业生数量只占全国 0.9%,而北大、清华在北京的招生名额却占其招生数的 13%和 18%[2]。各大重点高校对所在地的招生名额较多的制度导致了整个社会接受高等教育权利不平等的状况。据不完全统计,恢复高考制度 30年来,清华、北大在湖北省每年招生不足百人,在北京市则不低于 500人,招生人数两者相差 5倍,而湖北省的人口总数是北京市的 5倍。即在同等条件下,如果湖北省只有一个招生指标,北京市却拥有 25个[3]。

二是教育腐败造成的入学机会不均等。由于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历来被视为是“纯净之土”的教育领域也未能幸免。由于一些教育制度和规范还不健全,一些教育部门和个人趁此获取个人利益,违法乱纪和腐败行为不断滋生。曾被视为公平竞争的高考升学,也成为腐败的温床,当大部分学生都在为高考公平竞争时,却有部分人通过金钱和权力交易,换取进入高等院校的机会。高校招生实施“保送生 ”以及“特长生 ”、“三好生 ”、“优秀学生干部 ”加分制度,已成为一些人谋取私利的手段。

(二)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公平

由于高等院校的地域分布不均,也直接造成了国家和政府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不公。1985年中央政府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后,国家调整了教育财政制度,规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个人均有投资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然而由于国家经费不足,教育经费和教育资源配置都向重点大学倾斜。20世纪 90年代开始,我国提出 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重点大学,即“211工程”。这样的重点大学无论是在经费、师资、硬件设备等各方面都比一般大学好。据统计,2001年中央各部属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 23 500.23元,中央部门普通高校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达到或超过 20 000.00元的有 9个省份:北京、天津、吉林、上海、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东;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低于 20 000.00元的有 13个省份,这些省份大都在中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生均经费支出为 12 743.42元,在地方普通高校中,生均经费支出达到或超过 10 000.00元的有 24个省份;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低于 10 000.00元的有 7个省份 (山西、内蒙古、安徽、江西、贵州、青海、新疆)。这些省份基本都在经济不发达地区[4]。原本条件优越的重点大学由于国家的扶持好上加好,而普通高校却是先天不足,后天发育迟缓,与重点大学的差距越拉越大。如社会的贫富差距一样,形成了“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也导致了各高校的不公平竞争。虽然中国高等教育已迈入大众化阶段,很多学生都有机会进入高等院校学习,但在教育过程中却又无法受到平等的待遇,有悖于教育过程平等的宗旨。

(三)高等教育的城乡差距和阶层差距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教育政策逐渐形成了以城市和城市居民为中心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国家将更多的教育经费和公共教育资源投向了城市,不仅造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高等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延续,也深受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 2005年公布的数据表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在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招收的新学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清华大学 2000年农村学生的比例为 17.6%,比 1990年减少 4.1个百分点,北京大学 1999年农村学生比例为 16.3%,比1991年减少 2.5个百分点;而北京师范大学 2002年的农村学生比例为 22.3%,比 1990年减少 5.7个百分点[5]。不仅是北京的重点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在减少,在其他高等院校中也存在此类状况。农村学生进入一流学府已经越来越难,曾经希望考上大学来改变命运的他们,有时只能望大学门兴叹。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不仅向城市倾斜,并且也被强势群体所占有。随着我国贫富差距拉大,这种现象进一步加剧。在重点中学,干部、公务员、高收入家庭的子女占了大部分。而在高等教育阶段,阶层差距亦有明显表现。据学者调查研究统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与父母的社会阶层成正比,即父母的社会阶层越高,子女进入大学的机会也就越大。农民子女的比例随着院校层次的升高而降低,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子女比例则逐步升高。优质的教育资源被社会上层所享用占有,而处于社会下层的工人、农民、失业者子女因为经济困窘,失去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如此的教育态势使得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成为空谈。

三、高等教育公平的现实对策

(一)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特别是中西部落后地区的投入,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

西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早已达到 4%,甚至远超这个数字。但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从未达到国家法定要求。面对日益增加的高等教育需求,教育部及有关部门应对高等教育经费做出统筹安排,建立公平、合理、全面兼顾的教育经费拨款体系。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同时,也要创造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对全国各地的高校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对研究型高校投入大笔科研经费毋庸置疑,但也不可以忽视对普通高校的投入。每个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对各高校的投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稳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国家财政部及教育部要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投入和扶持,设立专项的扶持基金,制定专项的照顾政策,为中西部高校配置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例如配置更多更好的优质图书,修建更多的校舍,配备更多的优秀教师。对现有的西部高校加大建设力度,提高办学质量,缩小其与重点大学的差距。政府也应在西部落后地区多建几所高校,使西部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二)调整高校招生政策,使高校招生指标分配方案趋于合理化

针对高校招生的各地区差别,相关部门要公正、科学地制定招生政策。首先,高校招生指标应根据各省报考人数来分配,即报考人数多,分得相应指标就多,而不再是根据高校所在地来为当地分配更多名额,打破省际壁垒,高校招生名额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协调分配,使每个省的学生都有一样的机会考取名校,真正达到在高考面前人人平等。其次,教育部应将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可损害全社会接受高等教育平等的权利。同时,高校自主招生时招什么样的学生,不可唯钱是从。再次,对于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等教育发展落后地区,可以适当降低分数线,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录取,解决地区间教育的不公平问题。同时,各大高校不应限制身体有残疾或有某种疾病的学生入学,相反,对这类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不仅维护他们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而且确保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受到公正待遇。

(三)关注弱势群体,建立补偿制度

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实行公费及自费相结合的制度。处于不利位置的弱势群体,如经济特困生、少数民族学生、生理残疾学生等,对于这些有各种困难的大学生,国家及教育部门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高等教育相关政策制定者要根据弱势群体的情况,制定相关的补偿制度及措施,帮助弱势群体顺利入学,保证他们在高校中接受与他人同等的教育,享受平等的教育过程,使他们在毕业后不仅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同时能为社会做出贡献。首先,要完善高等教育国家助学金和奖学金制度,大力推行学生贷款制度和学生勤工俭学制度,开展特殊困难补助,实行学费减免制度,通过各种政策的实施执行,让弱势群体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其次,在各个高校中,要给予弱势群体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给予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更多的学习帮助。再次,中央教育资金应向落后地方倾斜,向西部地区倾斜,教育资源配置上要向弱势群体倾斜,以保证西部落后地区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公平是全社会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公平进程对全社会的教育公平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尽管还有很多教育不公平和制度不完善的现象存在,但我们正在高等教育公平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我们要通过政府、教育部门、高校、社会的广泛支持和配合,努力推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有利于全面提升国民素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迅速发展,将我国建设成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方改娥.浅谈高等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公平[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5).

[2]吴明憙.维护教育公平 [N].光明日报,2005-07-21(3).

[3]陈初越.教育部平等扩大阶层鸿沟,中国教育公平受关注[J].南风窗,2005,(4).

[4]袁振国.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J].教育发展研究,2005,(2B).

[5]钱薇.论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教育公平[D].兰州:兰州大学,2006.

Abstract:The educational equity is the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social equity and also the important basis of achieving harmonious society.In recent years,educational equity is paid attention to widely.Kinds of problems of higher education emerge.This thesis discusses connotation of educational equit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al fairness.We must start from reforming the education inves tment system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distributing social resources fairly and establishing compensation for disadvantaged people.We should promote higher educational equity and achieve higher education fairness,rationalization and clarity.Achieving higher educational equity ispropitious to advance the course of social equity,improve people’s diathesis and develop thewhole society.

Key words:Educational equity;Higher education;Educational outlay

(责任编辑:宋孝忠)

D iscussion of Higher Educational Equity and Countermeasure

CHEN Yuan
(N 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750021,China)

G640

A

1008—4444(2010)04—0145—03

2010-05-18

陈 媛 (1986—),女,宁夏平罗人,宁夏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经费支出教育资源公平
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研究
——基于Gini 系数和Theil 指数的测算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笨柴兄弟
公平比较
论高校经费支出绩效评价的工具理性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