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城区园林绿化系统生态效益研究

2010-08-15 00:48孔繁德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公共绿地秦皇岛市城市绿化

王 颖,孔繁德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

秦皇岛市城区园林绿化系统生态效益研究

王 颖,孔繁德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

针对秦皇岛市城区园林绿化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要以人为本,要节约资源,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并针对当前绿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项建议和对策。

秦皇岛市;园林绿化系统;生态效益;原则;建议和对策

1 城区园林绿化系统概况调查与分析

1.1 自然地理条件

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部沿海,东邻辽宁,西接京津,北枕燕山,南临渤海,处于东北与华北地区相接的咽喉地带,素有“畿辅咽喉两都锁匙”之称,境内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又带有海洋性气候特点,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依山临海,沙软潮平,自然景观独具特色。

1.2 城区园林绿化的基本情况

大面积的风景林地将秦皇岛自然分割成三个绿化风格各异的城市区,沿海岸线呈带状分布,形成山海环抱、林木覆盖、鲜花争艳、绿草成茵的绿色组团。

城市建成区面积8 262 hm2,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绿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严格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城市外环境绿化,城市道路网络绿化和公园、游园、街头绿地建设,围绕城市绿化建设中心工作大力开展居住区绿化和庭院绿化建设,使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1]。

1.3 城市绿地建设的成绩

秦皇岛市于1999年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光荣称号,并于2003年顺利通过复查。目前,秦皇岛城区园林绿地建设,依附城市自然地理特征和风景旅游区的建设而初具规模,以城区干道、滨河系统为绿化网络骨架,以公园、景点、游园、街头绿地为建设主线,突出海滨城市景观为特色的城市绿化格局基本形成。至2005年底,全市建成区园林绿地3 013.51 hm2,其中公共绿地658.9 hm2,绿化覆盖率41.8%,绿地率36.5%,人均园林绿地38.8 m2,人均公共绿地6.2 m2。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一个城市的品牌,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对于提升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城区园林绿化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评价

2.1 绿化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2]

据2005年绿地统计,全市绿化覆盖率为41.8%,绿地率为36.5%,人均公共绿地8.5 m2。其中海港区绿化覆盖率为 21.1%,绿地率为18.1%,人均公共绿地4.8 m2;北戴河区绿化覆盖率为65.4%,绿地率为61.7%,人均公共绿地29.1 m2;山海关区绿化覆盖率为42.6%,绿地率为24.7%,人均公共绿地5.4 m2。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三个城市区绿化水平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特别是海港区作为城市中心区的绿化指标偏低。同时,城市公园、街头游园等公共绿地数量较少,没有形成合理的布局,难以满足市民娱乐休闲的需要。

2.2 部分城区城市绿化指标偏低

根据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求的基本绿化指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要大于45%,绿地率大于38%,人均公共绿地大于12 m2。我市目前的绿化指标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规定指标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差距更大。三个城市区中,海港区作为城市中心区的绿化指标偏低;同时,城市公园、街头游园等公共绿地数量较少,没有形成合理的布局,难以满足市民娱乐休闲的需要。

2.3 园林绿地的结构不够合理,绿化品种较少,缺乏特色

我市绿化品种单一的问题十分突出,到处可以见到油松、国槐、紫薇、矮牵牛、万寿菊等几种植物。品种缺乏变化,景观过于单调。秦皇岛市地处沿海,气候冬暖夏凉,这样的气候区和同纬度地区相比种质资源有所不同;加之,近百年来,秦皇岛市作为一个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很多国家上层人士在此修建别墅,带来了大量异国的奇异植物,使我市的古树名木和物种资源非常丰富,大大有别于同纬度其它地区。然而,在实际城市绿化美化中这个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城市园林植物种类只有常见的几种,过于单一,生物多样性差。这样不仅没有很好地发挥其美化作用,生态效益也较差,尤其是没有很好地利用本地的乡土树种,使本市失去了自己的园林特色。

2.4 城市水资源短缺,绿化水分利用率低

我市水资源比省内其他城市较为丰富,但近年来由于经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天气环境的影响,水供应也越来越紧张,原本应对水源起涵养作用的植被成为耗水大户,绿地面积日益增加,园林用水量也逐年攀升。目前,我市园林绿化大多以自来水为水源,且利用率很低,使城市有限的水资源更加紧缺,加剧了城市水资源的匮乏。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最积极的建设者,它的发展不应以水资源的高消耗为代价。因此,我国的园林绿化事业要更好地发展,就必须改变水资源的利用模式,使之向“节水型园林”过度,走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

2.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执行没有纳入法制化轨道

城市新、改、扩建项目附属规划绿地指标偏低,并不按规划指标进行建设。比如:有的小区开发商为了增大建筑面积,使建成小区的绿地面积远远达不到30%的标准,同时政府机关在行政审批方面,存在着重规划指标审批、轻绿化方案审查和竣工验收的现象,这些都影响了城市绿化整体水平的提高。此外,城市绿化往往与商业、房地产业、城市建设改造、道路硬覆盖等行业发生冲突,使绿地面积远远达不到规定要求,已经规划的绿地经常受到一些单位和个人的侵占,甚至沿路、沿河、沿海林带被建筑挤占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市绿化建设的有序进行。

2.6 城市绿化建设管理水平低

近年来,我市虽然加大了城市绿化建设管理力度,建设水平有所提高,但绿化规划起点低,设计周期短,绿化植物的选择及配置不合理,地域特色和城市文化内涵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由于绿化施工企业综合实力差,建设中不能充分体现设计意图和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在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方面缺乏科技含量和严格的考核措施,造成绿地景观效果差,生态效益不能很好的发挥。

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偏少,特别是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园艺技工严重短缺。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再精品的游园,如果没有好的专业管理队伍,没有精细的管理措施,就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在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的同时,抓好绿化队伍的素质建设尤为重要,从业务上、专业知识上、思想意识上、责任意识上,全面提升园林绿化队伍的综合素质。

3 指导思想及原则

3.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力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园林化体系[3]。

3.2 原则

3.2.1 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

以为本人,公众参与,满足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创造自由、平等、公正、安全、高效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城市居民是城市的主人,是城市发展与兴衰的决定因素,市民参与城市绿色规划设计从根本上体现了设计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而提高了规划设计的社会满意度。

3.2.2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资源和能源综合利用率,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消费、交通以及人类住区发展模式。

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使城市的开发建设活动保持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承载力范围之内,并且尽可能减少开发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城市绿色设计的生态原则就是依据环境承载力对城市发展建设规模提出可行性分析,使城市的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持协调发展。

3.2.3 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协调统一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类绿地建设规划设计时,应以生态健全为主,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在保证我市具有优美景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绿色植物在改善环境方面的生态效益,做到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的统一。

4 提高我市园林绿地生态效益的对策与措施

4.1 力争城市绿地分布的均衡合理,提高城市绿化生态效益

实现城市绿地的相对均匀性,不仅可对增加城市总的园林植被数量发挥群体效应,在扩大其总体生态环境方面作用明显,而且对避免或缓解局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恶性化、保护城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对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实现我市园林绿地的均匀分布,要做好我市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只有不断加强我市绿化规划,合理布局绿地,增加城市绿化总量,大力推进城郊绿化,建立与现代化城市发展相一致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体系,才能使整个城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

4.2 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树种选择应因地制宜,优化配植

注重我市园林绿化设计工作。绿化设计要体现我市的地方特色,突出文化艺术和科学特性。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在植物种类上注重乔、灌、花、草复层结构的合理配置,以乔木和秦皇岛地区的乡土植物为主,增加绿量,提高生态效益[4]。

城市绿地要以植物造景为主,强调绿化以生态、保健、美观为导向,提倡模拟植物群落进行配植设计,提高绿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大力推广立体绿化,采用墙面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等多种方法增加绿化空间,形成平面和立体的多方位景观,为人民群众营造更多的绿色生态空间。

4.3 充分利用水系建设城市网状绿地,构建绿色生态廊道

在总体规划阶段,应合理布局城市各类绿地,充分利用天然的河流、湖泊水系,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水景系统,尽量减少以自来水源维持各类人工水景。

在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城市绿化范围,实施“大环境绿化”。大力推进城郊、水系绿化和绿化隔离带建设,尤其加大城区周边和水系周围的绿化力度,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努力增加城市水面和生态廊道,改善城市大气逆温,畅通城市风道,提高大气环境自净能力,减少自然风沙尘,营造适宜人居的城市小气候,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增容减污”。

4.4 推行节水技术,发展节水绿化体系

园林绿化用水与城市天然水系、绿地灌溉系统相连,使水资源最大限度地重复利用。注重优化园林植物配置,以乔、灌木为主体,以复层植物群落结构为主导,强调绿量和生态效益,多种植本地耐旱的乡土树种。同时注重非常规水源的利用,大力推广节水型灌溉方式,使水资源最大限度地重复利用。加强培训,提高我市园林人员的节水意识。

4.5 多方面、多渠道筹措城市绿化资金

城市绿化建设的主体是各级政府部门,我市今后应当增加绿化土地和资金的直接投入,各级政府要把绿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年度绿化规划及建设情况,统筹安排绿化建设及管理资金。

同时,城市绿化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人民城市人民建,城市绿化也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合作兴建绿地。我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需要投入的资金庞大,完全靠政府投资是不够的,必须以多渠道筹集资金。

4.6 强化生态环保意识,加强公众参与[6]

城市居民是城市绿化的受益人,也是城市绿化的建设者。除利用法律法规来制约、规范居民的行为准则外,还要借助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引导居民规范自身行为,提高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同时,让城市居民参与城市绿化的规划、论证、决策和建设工作。这样既可以增进居民与政府之间的相互理解,让居民认真对待城市绿化建设,才可以使绿化成为真正的全民运动。

[1]王颖.秦皇岛市城市生态园林研究与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18) :8759-8761.

[2]鲁红.秦皇岛市园林绿化现状及市区园林绿化发展对策[J].河北林果研究,2000,(Z):70-71.

[3]陈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园林建设—基于河北秦皇岛市的研究[J].老区建设,2009,(10):40-41.

[4]张会茹.秦皇岛市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及配置[J].河北林果研究 ,2002,17(2) :141-145.

[5]张玉岩,马天玲.群众绿化是城市绿化工作的基础[J].中国园林 ,1995,(5) :3-39.

Study on Ecological Benefits of Botanical Garden Afforestation System in Qinhuangdao City

Wang Ying,Kong Fand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Qinhuangdao Hebei 066004)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botanical garden afforestation system in Qinhuangdao city,and proposes improving the urban landscape ecological benefits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people-oriented,conserved resources,and adhered to the ecological priority.It put forward some recommenda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urrent problems.

Qinhuangdao city;botanical garden afforestation system;ecological benefits;principles;recommenda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X37

A

1008-813(2010)02-0004-04

10.3969/j.issn.1008-813X.2010.02.002

2010-03-05

王颖(1977—),女,河北唐山人,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公共绿地秦皇岛市城市绿化
基于高德API的城市中心区公共绿地时空可达性研究
——以天津市和平区为例
公共绿地景观绿化项同施上技术要点分析——以138街坊C1-1地块公共绿地项目为例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秦皇岛市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潍坊市新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园林花卉在城市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秦皇岛市
浅析濮阳市城市绿化中树木和草坪配置
包头市东河区城市绿化现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