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共生

2010-08-15 00:48张启发张会敏刘秀玲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河北省核算环境保护

张启发,张会敏,刘秀玲

(1.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河北石家庄050051;2.河北科技大学外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3.烟台南山学院,山东 烟台 265713)

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共生

张启发1,张会敏2,刘秀玲3

(1.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河北石家庄050051;2.河北科技大学外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3.烟台南山学院,山东 烟台 265713)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该建立在环境保护前提之下,在发展中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共生。这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把绿色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加快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绿色 GDP;低碳经济;产业升级;循环经济

2008年美国率先出现金融危机,随后金融危机又迅速蔓延到全球,并且给世界经济造成恶劣影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经济出乎意料仍旧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比如,2009年中国 GDP仍然保持了8%的高速度增长。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生命力以及中国经济应对金融危机的巨大伸缩性。鉴于此,人们坚信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也必然能够继续保持这一高度发展的势头。但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不再是以前那种单纯的经济数字增长,也不是那种不顾及资源消耗、无视环境污染的低层次的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应该是建立在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前提之下的可持续增长。”[1]倘若离开了环境保护而空谈经济增长,这种短期的增长本身就是一种长期的破坏。那么,如何在发展中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共生?以下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把绿色 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

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发展中解决前进中所遇到的问题。倘若不能实现GDP的快速增长,那么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就无法提高,也就不具备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物质条件。但是,单纯以GDP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的指标又确实存在问题,“其计算过程中没有考虑经济生产对资源环境的消耗利用,由此过高估计了经济活动的成就。通过环境经济核算估算所谓绿色 GDP,就是要将经济生产对资源环境的利用予以价值核算,将该环境成本从GDP中扣除。GDP的核算方法是比较成熟和稳定的,因此,绿色 GDP核算的关键就是环境成本的估算。”[2]片面强调 GDP增长会助长盲目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从长远来看这种情况会使GDP的增长难以为继。故此,怎么才能既保证GDP增长,又不盲目消耗资源、破坏环境呢?这就提出了绿色 GDP这一衡量经济增长的全新指标。

所谓绿色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即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其计算结果可称之为“绿色 GDP”。绿色 GDP核算的基本思路是将资源和环境独立出来,建立资源和环境账户,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补充,在此基础上对现行GDP进行扣减和调整,从而得出绿色 GDP。简单地说,绿色 GDP=传统 GDP-资源环境损害+环保部门新创造价值。对绿色GDP的实际测算,目前集中在对资源环境损失的测算上。可以说,绿色GDP这个经济发展衡量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就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可见,绿色 GDP不仅能反映经济增长水平,而且能够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和谐统一的程度,可以很好地表达和反映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和要求。通过绿色 GDP核算有利于真实衡量和评价经济增长活动的现实效果,克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倾向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GDP唯上的政绩观,增强公众的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可以说,绿色GDP核算概念的提出,找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效利用资源的结合点,实行绿色 GDP核算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与此同时,要把绿色GDP这一科学的概念转化为实际操作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这缘于绿色GDP核算面临的两大挑战:一是对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进行量化困难;二是绿色 GDP对资源耗费的估价没有标准,不同的人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所以有一个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的问题。但是由于绿色GDP所具有的优越性,开展绿色GDP核算肯定是一个发展方向。

就我国而言,江苏省作为全国绿色GDP核算的试点之一,首次也是全国首家向社会公开通报了全省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与监测效益。但是,江苏试点并不代表全面计算完整意义上的绿色GDP,最多只能称之为“浅绿色”GDP。而且在已有的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足,如现有核算只是对当年流量的核算,对历史造成的污染治理成本如何估价,悬而未决;污染损失的口径范围也没有明确等。

河北省可以有效地借鉴江苏省绿色 GDP核算的方式,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所提升。一方面,把绿色GDP作为衡量河北省经济增长的全新指标,这是在发展中实现河北省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建设双赢的首要措施。河北省要善于审时度势,抓住绿色GDP这一全新衡量标准,推动河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互动与共生。另一方面,把绿色GDP作为衡量河北省经济增长的全新指标,也可以不断提高省内一些领导干部在保持河北省经济快速发展前提下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足够重视,尝试在全国率先提高绿色 GDP核算技术与掌握其可操作性标准,为绿色GDP核算的方式在全国推行做出应有贡献。

2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

目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也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虽然中国GDP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单位 GDP的碳排放强度很高,加之能源安全存在隐患,生态承载力不断下降,自然环境逐渐恶化,使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着资源瓶颈与环境代价的双重困境。面对这种情况,全方位地发展低碳经济、开发清洁能源,促进绿色增长则成为破解这种困境的金钥匙。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 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比如国内开发新能源的龙头就是BYD汽车,BYD研究是用锂电池作为动力的电动车。这一技术正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益从而发展低碳经济的著名案例。有目共睹,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趋势,并且将是世界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一些发达经济体将来可能以低碳问题为借口制造各种障碍。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占领世界发展的至高地,分一块新市场的蛋糕。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我国在国际低碳经济竞争中获得稳步发展,从而缩减乃至消除我国因错过前几次产业革命的机遇而形成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最终使我国走出一条真正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腹地,河北省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低碳经济。一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例如,河北省保定市提出了建设“中国电谷”的理念,依托保定国家高新区新能源和能源设备产业基础、区内的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打造光伏、风电、输变电设备、新型储能、高效节能、电力电子器件、电力自动化及电力软件七大产业园区。“中国电谷·低碳保定”已成为保定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新亮点与新品牌。其中,保定市建成了国内首个集五星级酒店与光伏电站于一体的中国电谷大厦。这座太阳能光伏大厦将太阳能玻璃幕墙融入到整体设计之中,建筑的外立面采用大规模呼吸式太阳能玻璃幕墙。整座大厦的发电量可达0.3 MW,相当于一个小型发电站,不仅能够满足大厦的公共照明,而且能够并网发电。二是率先尝试征收碳税。低碳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制定和完善发展低碳经济的经济激励机制已刻不容缓。“积极运用政策手段,为低碳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被认为是富有经济效率的政策手段。”[3]未来我国需要以低碳经济为发展重点,因此,需要借鉴发达国家征收“气候变化税”的经验,适时开征碳税。

3 加快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加快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在发展中实现保增长与环境建设双赢的必要途径。可以说,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国有必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以前高污染、高消耗、高耗能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低污染、低消耗、低耗能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手段、方法、形式的总和,也是经济增长目标和手段的统一。

实际上,加快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环境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举措。一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大科技进步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含量。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现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二是狠抓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要贯彻开源节流原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大力减少资源占用与浪费并开展综合利用,做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三是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调整基本的产业结构,实现三次产业全面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四是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彻底根治环境污染问题。

在加快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方面,“腾笼换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战略举措。所谓腾笼换鸟,就是把现有的传统制造业从目前的产业基地“转移出去”,再把“先进生产力”转移进来,以达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西方很多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都会实行这种政策,以达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此,广东省率先做出了示范,提出了“双转移”的腾笼换鸟政策,即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具体而言,把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可以说,处在珠江三角洲的广东省所提出的腾笼换鸟政策,对处在环渤海经济圈的河北省在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省的发展应该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和谐发展,是统筹好区域间关系的和谐共进式发展。”[4]一方面,通过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冀北、冀西山区转移,拉动这些山区的经济发展。这样以来可以就地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另一方面,在冀东和冀中南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达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在这一过程中,既减少了冀东和冀中南平原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又在向冀北、冀西山区转移过程中加大环境保护方面的设计和考虑,从而在发展中实现保增长与环境建设双赢。

此外,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还较为粗放,资源浪费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领域依然存在,加之受产业结构偏重等影响,消耗较高。这不仅进一步加剧了资源供需矛盾,而且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只有加快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节约型经济结构,增强河北省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才能在发展中实现保增长与环境建设双赢。

4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共生的重要步骤。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进一步说,发展循环经济是方法手段,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目的,它们的本质是完全一致的。其目的都是从根本上解决资源耗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与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共生。具体而言,循环经济的研究针对的是自然资源、生产资源和废物资源的合理规划、管理和最优配置;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则是从整合社会资源角度,明确社会各层次主体的责任,并要求社会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机制制度、法律法规的协调配合,从而实现在保护资源、环境、生态的同时,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即从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资源—产品—消费—废弃物,转到新的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模式: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5]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地步,做到把对自然资源的索取控制在自然环境的生产能力之内,把排放到环境中的废弃物压缩到自然环境的消耗能力之内,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即在资源环境不退化甚至改善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由此可见,发展循环经济能够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持续发展。可以说,它是一种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致力于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社会形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与进步,现代社会日益呈现出利益逐渐分化的多元化特征。”[6]针对这种多元化趋势,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遵从自然规律,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最小的环境投入达到社会经济的最大化发展,从而使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地发展。实际上,循环经济理念,环境友好型社会理论的核心思想都是科学发展观。它们都强调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持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循环经济理念从经济层面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提高全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同样,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把人类与自然纳入到一个大的系统中来综合考虑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随着河北省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将难于为续。只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才能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实现全省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针对制约河北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启动一批高起点、高效益和见效快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示范项目,使循环经济理念得到全社会的共识和支持,从根本上改变遏制河北省环境恶化的趋势。此外,河北省还要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共生的必然措施。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宣传和普及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与产品;持续发展绿色产业;形成人人关爱环境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

[1]姬振海.生态文明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68.

[2]高敏雪.绿色GDP的认识误区及其辨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3) :57.

[3]吴晓青.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J].环境保护,2008,(3):23.

[4]董树彬.河北省农民分化状况与对策[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8,(1) :43.

[5]王玉庆.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报,2005,(6):3.

[6]董树彬.试论民主党派与和谐政治建设[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6.

The Symbiosi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Zhang Qifa1,Zhang Huimin2,Liu Xiuling3
(1.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f ice of Hebei Province,Shijiazhuang Hebei 050051;2.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ijiazhuang Hebei 050018;3.Yantai Nanshan University,Yantai Shandong 265713)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 economy should be on the premis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nd achieve the goal of the symbiosi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It is required to start from four aspects as followed:to make the green GDP as an indicator measuring economic development,to develop low-carbon economy to fulfill the win-wi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to accelerate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change economic growth pattern,to develop circular economy and buil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economic grow th;environmental protection;green GDP;low-carbon economy;industrial upgrading;circular economy

F124.5

A

1008-813(2010)02-0038-04

10.3969/j.issn.1008-813X.2010.02.0011

2010-02-23

张启发(1979—),男,河北抚宁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硕士,现工作于河北省环境保护厅,主要研究生态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河北省核算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河北省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