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建立无理数的数感
——以的教学为例

2010-08-27 03:36郜青林温岭市第九中学浙江温岭317500
中学教研(数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点数对角线边长

●郜青林 (温岭市第九中学 浙江温岭 317500)

从有理数到实数,是人类对“数”的认识的一个巨大飞跃,其中无理数的发现功不可没.“有多大”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有多大”既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无理数的概念,也有助于建立学生的数感.

理解数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所谓数感,狭义的理解就是数字感,是指人脑对于数字或数字运算的直觉,即对于数字或数字运算的洞察与领悟;而广义的理解就是数学感,是指人脑对数学对象的直觉,即对于数学对象的洞察与领悟[1].在关于数学学习内容的说明中,《课程标准》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包括“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并且对无理数的教学提出了如下的要求,“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2].那么,对“有多大”的教学,教师该如何设计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无理数,并建立数感呢?以下是笔者的一点尝试,供参考.

1 创设情境,感知的存在

做一做 用2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事先准备好的)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分小组,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实践,教师掌握各组的进程,并作指导).

学生的几种方案如下:

图1

生1:把2个小正方形都沿着对角线剪开,得到4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把它们的直角的顶点重合按顺序拼接,如图1所示.

生2:把一个小正方形沿着2条对角线剪开,得到4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把他们的斜边与另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重合拼接,如图2所示.

图2

生3:把2个小正方形的某条边重合排列在一起,沿着如图3所示的虚线剪开(其中剪开点分别为中点),并按照如图4所示拼接.

图4

图3

师:大家拼得很好,这样得到了一个面积是多少的正方形?

生:面积为2.

师:已知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那么它的边长怎么表示呢?

生4:设边长为x,则x2=2!

师:那x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可能是有理数吗?

生5:不可能.

师:我们以前学习的数平方后都不会等于2,而要知道哪个数的平方等于2,那就必须引入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它,这就是根号.于是,用这样的记号来表示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

设计意图通过拼图活动以及师生的共同探究,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样的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 逐步逼近,体会的大小

引导学生通过如下推理:

追问:x是1点几呢?

由 1.52=2.25,1.42=1.96,得

继续追问:x是1.4几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逐步探索“究竟有多大”,渗透用有理数近似表示无理数和用有理数逼近无理数的思想.在利用“双面夹”方法无限逼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3 熟悉定义,加深理解

得出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这一概念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无理数的2个基本特征:一是小数位数是无限的;二是不循环的.并通过一个游戏来加深学生对“无限不循环小数”的认识.请一位同学在讲台上掷骰子,另一位同学在小数点后面写上骰子掷出点数.随着骰子一次一次地掷,点数一次一次地记,黑板上出现了一个不断延伸的小数0.315 426 512 3….

师:如果骰子不断地掷下去,点数不停地记下去,那么在黑板上得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数呢?

生6:能得到一个有无限多位的小数.

师:是循环小数吗?

生7:不是.

师:为什么?

生8:点数是掷骰子掷出来的,并没有规律.

设计意图无理数的概念是八年级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理解的难点就在于“无限不循环”的意义.通过游戏活动来产生一个具体的、位数可以不断延伸的小数,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真实感知的无理数模型,使得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经验来体会无理数这一抽象概念的特征.

4 回顾历史,拓展知识

公元前500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一个门徒希勃索斯(Hippasus)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的长度是不可公度的,即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其对角线的长不是一个有理数.这一发现与毕氏学派“万物皆数”(指有理数)的哲理大相径庭,希勃索斯最后竟遭到沉舟身亡的惩处.但是,这一发现第一次向人们揭示了有理数系的缺陷,证明了它不能同连续的无限直线同等看待,有理数并没有布满数轴上的点,在数轴上存在着不能用有理数表示的“孔隙”.而这种“孔隙”经后人证明简直多得“不可胜数”.于是,数学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危机[3].这对以后2 000多年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人们从依靠直觉、经验而转向依靠证明,推动了公理几何学与逻辑学的发展,并且孕育了微积分的思想萌芽.

然而,真理毕竟是淹没不了的,毕氏学派抹杀了真理才是“无理的”.人们为了纪念希勃索斯这位为真理而献身的可敬学者,就把“不可公度量”取名为“无理数”——这便是“无理数”的由来.

设计意图介绍无理数的由来,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发展的艰辛,认识到无理数的价值,并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

数学的教学设计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论证、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 詹国樑.数感的内涵[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2(1):69-7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D.E.Smith,History of Mathematics[M],New-York,Ginnand Company,1925.

猜你喜欢
点数对角线边长
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大楼在移动
画点数
边、角、对角线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看四边形对角线的“气质”
多核并行的大点数FFT、IFFT设计
数学题
一个关于三角形边长的不等式链
母鸡下蛋
巧猜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