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三黄片治疗代谢综合征及对血脂的影响*

2010-09-06 08:36方剑锋李赛美林士毅王保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510405
陕西中医 2010年8期
关键词:黄片降糖证候

方剑锋 李赛美 林士毅 王保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 510405)

采用泻热祛瘀、益气养阴为法组方的降糖三黄片对 MS进行干预,来探讨降糖三黄片对 M S患者脂联素(ADP)、瘦素(LP)以及游离脂肪酸(FFA)的作用影响以及相关的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本校附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 72例,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 37例 ,男 21例 ,女 16例;平均年龄 46.57± 9.56岁。对照组 35例,男 20例,女 15例;平均年龄 45.63± 8.69岁。两组性别比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均符合 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制定的中国人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 4个组成成分中的 3个或全部者:①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BMI)≥25.0kg/m2;②高空腹血糖:空腹血糖 (FPG)≥ 110mg/dl(6.1mmol/L)及糖负荷后血糖(2hPG)≥140mg/dl(7.8mmol/L),及 /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③高血压:收缩压 /舒张压≥140/90mg Hg,及 /或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者;④血脂紊乱:空腹甘油三酯 T G≥150mg/dl(1.70mmol/L)及 /或空腹血 HDL-C:男性<35mg/dl(0.9mmol/L),女性 <39mg/dl(1.0mmol/L)。

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标准,主症为:①大便干结;②消谷善饥;③口唇紫暗;④定位刺痛,夜间加重。次症为:①口渴多饮;②怕热喜冷;③肌肤甲错;④舌红苔黄,脉数;⑤舌紫,或紫暗、瘀斑、舌下脉络努张。主症具备 3项以上,次证具备 1项以上即可诊断。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基础治疗包括饮食与运动治疗。饮食治疗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职业计算每天所需要的总热量,其中 50~60%由碳水化合物提供,20~30%由蛋白质提供,其余由脂肪提供。鼓励患者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每次进餐时先吃蔬菜类,然后进食适量主食与肉食。运动治疗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宜。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服用医院制剂降糖三黄片(医院制剂号粤 20071185;成份:大黄、玄明粉、桂枝各 6g,桃仁 10g,玄参、麦冬、黄芪各 12g,生地 15g,甘草 3g)每次 10片,每日 3次。对照组服用拜糖平(国药准字 H19990205),每次 50mg,饭服用,每日 3次。共治疗 2个月。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按尼莫地平法积分:积分比=(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比≥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积分比≥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积分比 <30%。

主要指标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建议的 M S各组成分理想的治疗目标及《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血糖水平:FPG<6.1mmol/L,2hPG<7.8mmol/L;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20%,T G下降≥40%,HDL-C上升≥0.26mmol/L。有效:血糖水平:FPG<7.8mmol/L,2hPG<8.4mmol/L;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一项者:TC下降≥10%但 <20%,TG下降≥20%但 <40%,HDL-C上升≥ 0.104mmol/L但 <0.26mmol/L。无效:未达到以上指标。

数据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用 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数据±s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自身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P<0.05被认为检验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个样本率及构成比较采用χ2检验析。

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 12例,有效 17例,无效 8例,总有效率 78.4%。对照组显效 17例,有效 12例,无效 6例,总有效率 82.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表评价的比较:本研究所采用的中医证候积分量表,为积分越高,表示各证候症状越重,或所涉及不同证候越多。如表 2所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比较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比较齐同性。两组自身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两者均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于本研究纳入病例较少,未能将病例进一步进行辨证分型分组进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表评价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表评价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与正常人对照组 ADP、LP、FFA比较如表 1所示,两组治疗前各检测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说明 M S患者血浆 TN F-α、IL-6、LP、FFA水平高于健康人群 ,ADP水平低于健康人群。

治疗组 n=37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n=35治疗前 治疗后积分 24.81± 8.359.70± 5.30▲△ 23.91± 10.0112.89± 7.39▲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0.01

治疗组n=72 正常对照组n=30 ADP(ng/ml) 2491.06± 1300.76▲ 3706.92± 2222.18 LP(U/L) 16.99± 5.30▲ 14.41± 2.83 FFA(nmol/ml) 234.92± 82.68▲ 140.97± 29.8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ADP、LP、FFA变化比较 如表 3所示,两组间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齐同可比性。两组治疗后 LP水平有所下降,ADP水平有所上升,FFA水平有所下降,经统计学检验有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后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 ADP、LP、FFA变化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 ADP、LP、FFA变化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 P<0.01

讨 论 MS属多学科交叉问题,且为多重危险因素聚集,其发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到底哪些因素起关键作用,尚有不同认识。许多研究已证实 IR在M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显示腹型肥胖是 MS最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也是导致 IR的重要原因,而腹内脂肪堆积,分解释放 FFA增多,造成甘油三酯在肌肉和肝脏异位沉积而产生 IR[1]。此外,有研究认为MS各组分间可以互相影响,每种组分既是致炎因素,也是炎性反应的促成结果,有部分学者提出 MS实际就是一种“前炎症状态”。新近的研究结果公认脂肪组织是一种内分泌细胞,脂肪组织是内分泌组织。脂肪细胞分泌的多种脂肪因子均可引起、介导或参与炎症反应。ADP作为一种脂肪源性的细胞因子,仅由脂肪细胞分泌,在多种细胞中表现出抗炎作用,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内皮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糖尿病、肥胖及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ADP水平降低,并与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呈负相关[2][3]。大量研究提示 LP与胰岛素之间存在双向作用,多项实验表明胰岛素是调节 LP表达的重要因素,同时 LP通过内分泌方式调节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基因表达以及细胞凋亡等多方面的功能。 LP还能通过调节β细胞表面离子通道的活性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减少β细胞内葡萄糖的转运及减少细胞内 ATP的浓度[4],从而激活 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使β细胞超极化从而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从以往研究的结果来看,高血糖、高胰岛素、血脂水平升高及炎症状态等多种物质代谢紊乱在中医学归属于热瘀互结范畴。而本研究所纳入病例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胃肠实热、血瘀、燥热征候,因病例数偏少而未能进一步分证进行统计分析,但从总体中医征候来看,热瘀互结证与炎症状态等多种物质代谢紊乱存在一定关系。这些物质大量滞留体内,除停滞于组织细胞之间、损伤血管内皮,还可影响血液运行及其组织间的物质能量交换,推测还可能阻滞物质出入的细胞通道,甚至使细胞表面的受体活性下降、作用异常,如阻碍胰岛素在机体组织间的转运以及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则可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为 MS的发生发展提供基础病理变化。

既往研究证实以泻热祛瘀、益气养阴为法进行组方的降糖三黄片对治疗糖尿病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同时降糖三黄片对改善 MS组分的血糖、血脂均有显著效果,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这一 MS的病理基础,与防治 MS的病理变化相互切合。基于此拓展其临床应用,防治 MS有较好的可行性。本研究结果提示,MS患者血清 AD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LP、FF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与既往文献报道基本一致。经过治疗后,血清 LP、FFA水平呈下降趋势,AD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中医证候积分也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说明降糖三黄片的组方切合 M S的中医病机,因而疗效确切。与拜糖平可能有相似的作用机理,主要与改善炎症状态、脂肪源性细胞因子、调节血脂及其成分有关,同时这几方面的因素又相互有所影响,其具体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祝之明.代谢综合征研究现状和趋势 [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30(8):680-68l.

[2]DONG Yuanyuan,XIAO Xinhua.The effects of adiponectin in type2cliabetes patients with macrovascular pathological changes[J].Int J Path ClinMed,2008,28(5):452-455.

[3]Schnabel R,M essow CM,Lubos E.Association of adiponectin with adverse outcome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atients:results from theAtherogene study[J].EurHeart J,2008,29(5):649-657.

[4]Lam NT,CheungAT,Riedel M J,et al.Leptin reduces glucose transport and cellular AT P levels in IN S-1βcells[J].JMol Endocrinol,2004,32(2):415-424.

猜你喜欢
黄片降糖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快乐降糖“穴”起来
不同厂家三黄片燃烧热检测及质量评价
大叶榄仁叶化学成分及其降糖活性
HPLC法同时测定降糖甲片中9种成分
降糖“益友”知多少
响应面法优化葛黄片提取工艺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自然陈化对红大青筋黄片烟叶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