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神调肝针法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疗效观察*

2010-09-06 08:36胡幼平杨丽洁赵征豪
陕西中医 2010年8期
关键词:心脑安神针法

胡幼平 周 睿 杨丽洁 史 艳 赵征豪 丘 峙 吴 节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成都 610075)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premenstrual tension syndrome,PM S)是指妇女周期性的在月经前或月经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生理、精神以及行为方面的改变,症状于月经前 1~2周出现,月经来潮后迅速明显减轻至消失[1]。PMS属于中医学中的“经行前后诸症”的范畴。我们采用安神调经针法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9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 90例均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科门诊患者、妇科门诊患者及学生,均符合本病的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治疗组 47例,对照组 43例,年龄最小 18岁,最大 43岁;平均年龄 26.07岁;已婚 17例,未婚 73例;83例未曾生育,7人育一胎;病程最长 10年 9个月,最短 3个月,平均病程 6年 6个月。两组病例基线分析经统计学检验均具有可比性。PMS患者肝郁气滞型评分平均分值:治疗组 22.54±6.08,对照组 21.12± 6.62;焦虑状况评分平均分值:治疗组 19.06±7.77,对照组 20.67±8.48,其中治疗组患者中严重焦虑者 5例,明显焦虑者 16例,肯定有焦虑者 12例,对照组患者中严重焦虑者 11例,明显焦虑者 10例,肯定有焦虑者 14例,两组分值经统计学检验均具有可比性,P>0.05。

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妇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中医诊断;辨证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符合肝郁气滞型辨证;西医诊断标准:根据《妇产科学》[1]第四版符合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西医诊断。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安神调肝针法,取穴:神庭穴、四关穴(双侧 )、三阴交(双侧)。 操作:神庭平刺,四关穴、三阴交直刺。月经前 14~16d左右开始治疗,1次 /d,每次留针 30min,每 10min行 1次针,平补平泻。至来月经停止治疗,待下个月经前 14~16d开始第2次治疗,治疗 3个疗程。

对照组为中成药组,口服逍遥丸,每次服 8粒,3次 /d,月经前 14~16d开始,至来月经结束,此为 1个疗程,共治疗 3个疗程。

观察时间为 3个月经周期,3个月经周期为治疗周期,治疗结束后可随访 3个月经周期。

疗效标准 分别于总疗程结束后与 3月后随访时进行疗效判定。肝郁气滞型中医征候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993年版)、《中医妇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 5、6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有关内容拟定。焦虑状况参照 HAMILTON焦虑量表(HAM A)。

疗效评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如下:①主要症状疗效评定:治愈:主要症状消失,无周期性发作;好转:主要症状减轻,或主要症状经行 3次内又复发;未愈:主要症状未减轻。②焦虑评定:总分≥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总分≥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总分≥14分—肯定有焦虑;总分≥7分—可能有焦虑;总分≤6分—没有焦虑症状。证候疗效评定:

肝郁气滞型评定 痊愈:肝郁气滞证症状积分比≥90%;显效:70%≤肝郁气滞证症状积分 <90%;有效:30%≤肝郁气滞证症状积分比 <70%;无效:肝郁气滞证症状积分比 <30%。

统计学方法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值小于或等于 0.05被认为是所检验的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 Ridi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秩合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所有数据均采用 PEMS 3.1统计软件处理。

治疗结果 按照临床试验计划和研究方案要求,共 90例受试者入选本试验,其中安神调经针法治疗组47例,口服逍遥丸对照组 43例 。治疗组 1例在治疗过程中搬迁住址,对照组 1例在治疗过程中因其他疾病治疗,中止治疗,其余均按试验计划完成治疗共 88例。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 46例,痊愈 38例,好转 6例,未愈 2例,痊愈率 82.6%,有效率 95.7%;对照组42例,痊愈 21例,好转 16例,未愈 5例,痊愈率50%,有效率 88.1%。经 Ridit检验,u=2.64,P<0.05,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对 PMS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肝郁气滞型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组 46例,痊愈 19例,显效 18例,有效 6例,无效 3例,显效率80.4%,有效率 93.48%;对照组 42例,痊愈 7例,显效 13例,有效 16例,无效 6例,显效率 47.6%,有效率 85.7%,经 Ridit检验,u=3.12,P<0.05。 两组肝郁气滞型临床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对肝郁气滞证型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两组焦虑状况临床疗效对比

表1 治疗前后两组 HAM A焦虑量表评分状况分析对比(;分)

表1 治疗前后两组 HAM A焦虑量表评分状况分析对比(;分)

两组治疗前后焦虑评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经秩合检验),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对焦虑均有疗效。

?

表2 治疗后两组焦虑评分对比(;分)

表2 治疗后两组焦虑评分对比(;分)

两种治疗方法对治疗后焦虑评分差值对比,有显著差异 P<0.05(经秩合检验)说明治疗组对焦虑疗效优于对照组。

?

随访情况 两组治疗后与 3月后随访肝郁气滞症候评分:

表3 两组治疗后与 3月后随访肝郁气滞症候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后与 3月后随访肝郁气滞症候评分比较(;分)

?

治疗组治疗后与 3月后随访肝郁气滞中医症候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经秩合检验 );对照组治疗后与 3月后随访肝郁气滞中医症候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经秩合检验),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 3月后随访均对肝郁气滞有显著疗效。

两组治疗后与 3月后随访焦虑评分:

表4 两组治疗后与 3月后随访焦虑状况评分比较

3月后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肝郁气滞症候评分比较:

表5 3月后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肝郁气滞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3月后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焦虑状态评分比较:

表6 3月后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焦虑状态评分比较

安全性评价分析 治疗组无气胸、血肿、晕针的发生,出血发生率 13.04%;对照组无上述情况发生。两组均无其它特殊不良事件的记录。

讨 论 本治疗方案的特色根据长期在临床上的经验总结,与对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病机研究,我们认为中医理论中“心脑-肾-天癸-冲任-子宫生殖轴”与现代医学的“大脑皮层-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生殖轴”具有相似性,所以对于经前期的治疗可以从心脑、神志入手,抓住 PMS发病中心“脑”这一病理关键环节,首次采用安神调肝针法调节心脑、神志,通过调节“心脑-肾-天癸-冲任-子宫”生殖轴,来治疗 PMS,并试图为临床针灸治疗该病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新思路。

由于 PMS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而目前国内对PMS的诊断缺乏统一标准的现状,我们根据《妇产科学》第四版,《现代中医妇科治疗学》来对 PMS患者进行科学客观的西医与中医诊断,保证了病例的正确纳入。针对目前对 PMS疗效评定标准不够统一的现状,我们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和《中医妇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5、6版)制定了肝郁气滞证型的评分细则,运用国际通行的 HAMA焦虑评分标准,用量化评分的方式客观、科学的评价和验证安神调肝针法治疗 PM S的临床疗效。

根据中医理论: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主要由心与肝二者共同调节完成,与心脑的关系密切。中医认为“心藏神,心主神明”,《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脑为元神之府”,心主神志,藏神明,肝主疏泄,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由心所主,但与肝的正常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肝与心的关系,在五行相生关系中是母与子的关系,本病主要以肝郁气滞型为主,在五行中表现为母实的状态,根据《难经◦六十九难》所提的“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原则,肝实可从治心着手,通过调节心脑功能,达到疏肝的效果。所以有了我们的“安神调肝”理论。

当代医家罗元恺提出了调节女性生殖内分泌的“肾-天癸-冲任-子宫”生殖轴。他指出:“肾气-天癸-冲任-子宫”构成一条轴,成为女性生殖功能与性周期调节的核心。现代医学提出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与此有不谋而合之处。”[5-6]从中医整体观的角度来看,PMS的发病不只是生殖脏器局部的功能的紊乱,而是涉及全身多脏器、多经络,并有天癸和气血参与的整体调节功能的紊乱。

如上文所讲,我们提出的月经调节的中医“心脑-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的新模式,并认为它与现代医学“大脑皮层-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生殖”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极为相似的理论[7],本病的中医主要证型是肝郁气滞型,从脏腑角度来看,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肝的功能失调有关;从宏观、整体、生殖轴的角度来看,本病的发生主要与心脑这个环节有关,笔者从心脑入手,通过调节心脑,而调节肝,形成了安神调肝这一理论,来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我们采用安神调肝针法,从心脑入手,通过调节心脑,而调节肝。神庭:位于脑海前庭,又其位于督脉上,督脉入络脑,又有支脉络肾贯心,故神庭既可调节督脉经气,宁心安神,又可调节肾气肾精,充养髓海。因而针刺神庭既可对症治疗肝郁气滞型月经不调患者常伴见的心烦、失眠症状,又可通过其对心脑、肾的调节,调节“心脑-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功能。四关:“四关穴,即两合谷太冲是也”,首见于《针灸大成》。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可通经活络,活血调经,行气开窍,镇静安神。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即可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又可镇静安神。对肝郁气滞型月经后期患者的心神障碍和气血功能皆有明显的调治效应。三阴交: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能疏肝健脾、调补肝肾,镇静安神。且足三阴经在循行上均经过小腹,并且与主胞宫的任脉和主一身之精血的冲脉相会。因此三阴交与肝、脾、肾、冲任、胞宫均有密切联系,针刺三阴交能调节肝、脾、肾三脏及冲任胞宫的功能。又脾脉属脾络胃,上注于心,故三阴交还可治心之疾患,有镇静安神之功。本套针法中神庭、四关、三阴交皆对心脑有较好的良性调节作用,三组穴位配合,则调节心脑,安神镇静的功效更著。神庭重在调节心脑,兼调肾气肾精,三阴交平调肝、脾、肾三脏,并通过其对精血的调节,有效的调节冲任、胞宫。四关重在调理气血,对十二经脉皆有一定的调理作用,为气血通行的要塞,有较好的全身调节作用[8]。

本研究采用安神调肝针法与口服中药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疾病疗效与证候疔效方面,安神调肝针法均显著优于口服中药疗法。且随访情况表明安神调肝针法组显示出比口服中药组更好的后续效应。充分说明了安神调肝针法在治疗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中的作用和前景,同时也为身心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1]乐 杰.妇产科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4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妇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1994:167.

[3]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药新药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239.

[4]陈佑邦.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6.

[5]张德利,刘志超.467名女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与经前期综合征调查[J].泰山医学院学报,1999,20(4):321-323.

[6]梁香云.中医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60例临床疗效观察 [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1996,17(5):9.

[7]吴 节,蔡雪梅,奎 瑜.安神调经针法治疗月经后期探析[J].中医药学刊,2005,23(7):1214.

[8]雷潇潇.从调节心脑功能论治经前期紧张综合征[J].四川中医,2006,24(7):3.

猜你喜欢
心脑安神针法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醒酒安神,用“五灵脂丸”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分清安眠药与安神药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一测多评法测定心脑健胶囊(片)中6种儿茶素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稿约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养血安神汤治疗失眠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