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

2010-09-13 08:19文图韩同伟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34期
关键词: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医师

文图/本刊记者 韩同伟

日前,“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2010年会)暨首届亚洲神经调控大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大会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CNS)携手亚洲神经调控学会筹委会、世界神经调控学会中国分会举办。由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三博脑科医院、北京天坛医院、清华大学共同承办。本次会议不仅是一场跨学科、国际化的医学盛会,也是一次规模超前的学术盛宴,更是开中国神经调控领域学术交流的时代先河。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世界神经调控协会主席Simon J.Thomson教授、《Neuromodulation》杂志主编Robert M.Levy教授及世界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学会主席Takaomi Taira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以及卫生部科教司何维司长,中国科学院潘际銮院士、韩济生院士,首都医科大学王晓民校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王保国院长、首席专家栾国明教授、刘兴洲教授等。参会人员还有来自韩国、印度、新加坡、泰国、日本等国的多名神经外科专家、学者,他们与到会的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几百名神经外科知名医师齐聚一堂,进行广泛而深刻的学术交流,共同分享了国内外著名神经调控领域专家在该领域的最新成果,一同探讨了临床与科研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发展方向。

会议正式宣布成立“世界神经调控学会中国分会”暨“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CNS)”,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三博脑科医院首席专家栾国明教授当选为本届委员会主席。会议的核心主题为:神经调控的基本原理及机制、神经调控治疗癫痫、神经调控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神经调控技术治疗慢性疼痛的方法 (DBS、CS、SCS)、神经调控治疗精神性疾病、神经调控与植入性设备、神经调控治疗心绞痛和肠易激综合征以及视听觉障碍性疾病、神经调控刺激器的开发及应用等多个神经调控医学领域。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对我国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致辞。他指出,神经调控治疗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新领域,它涉及多个学科疾病的电刺激治疗和化学泵植入的药物治疗,在国际上正日渐发展。我国医学也紧紧跟随国际医学的脚步而发展。电刺激治疗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用于震颤和帕金森疾病,以后陆续用于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肌张力障碍、强迫症和抑郁症、抽动秽语等神经精神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它不仅用于脑脊髓疾病,还应用于各种疼痛、心绞痛、肠易激综合征、泌尿括约肌重建、人工视觉和耳蜗助听器等周围神经与器官疾病所致的功能障碍。

栾国明教授在欢迎词中指出,在中国,神经调控对于众多医师及相关人士而言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它涉及到神经科学的多个学科领域。他表示,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作为世界神经调控学会(INS)中国分会,其成立意义深远,是我国首次在神经调控治疗领域层面,整合相关学科,为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小儿神经科、疼痛科、麻醉科、心内科、康复科等学科医师建立了一个多学科的协作和交流平台,使之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知识与当前发展水平,共同推动神经调控治疗在我国的发展,并与世界接轨,探讨更多、更新的治疗手段。因此,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的建立是中国神经调控事业发展的起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宗旨为:“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监督、管理”职能;致力于加强神经调控专业医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维护本专业医师的合法权益;为国内和国际业界人士提供一个专业的学术交流平台,以加强国内、国际合作,促进中国神经调控事业的进步,从而推动世界神经调控事业的发展,造福于广大患者。

本次会议内容新颖,涉及广泛,层次高端,几乎涵盖了当今世界神经调控发展的最前沿科研精粹,使所有到会者感受到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并领略到神经调控事业的风采,预示着中国及亚洲神经调控事业的发展前程似锦。

猜你喜欢
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
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
预防医学专业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特点研究——以首都医科大学为例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
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两种置胃管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