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四亚型与AT-Ⅲ相关性探讨

2010-09-13 08:19杨军辉周小青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34期
关键词:抗凝血酶亚型抗凝

杨军辉,周小青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007)

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辨证分型临床上以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痰浊血瘀、阴虚血瘀四亚型较为常见。本实验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与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常见的四亚型的相关性,现将实验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受试对象主要来自于2005年1月~2008年3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一医院、附属二医院及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抽取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所获取的病例按本文采用的中医证候辨证标准进行诊断,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的满足各项条件的病例共有172例,分为6组,其中,健康对照组(A组)30例,冠心病非血瘀证组(B组)30例,冠心病血瘀证气滞亚型(C组)25例,气虚亚型(D组)28例,痰浊亚型(E组)30例,阴虚亚型(F组)29例。见表1。

1.2 诊断及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2.1.1 冠心病心绞痛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1]。

表1 受试对象的来源及分布(例)Tab.1 The source anddistribution in thedata(case)

1.2.1.2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断标准按照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辨证分型标准拟定。①主症:胸闷心痛,痛如针刺,心悸气短;②兼症:面色晦暗、口唇青紫、爪甲发青;③舌象:舌质紫暗、舌有瘀斑;④脉象:涩、结代;⑤主症1项,为冠心病心绞痛;⑥主症1项+兼症2项+舌脉1项,为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⑦冠心病心绞痛中排除是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的均属冠心病心绞痛非血瘀证。

1.2.1.3 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各亚型分级量化表:按照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医诊断学第6版教材,由导师组织咨询相关专家拟定。临床上,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出现单一亚型很少,一般夹杂多种亚型,本课题采取以哪种亚型所占分数较多则属于该亚型为原则。见表2。

表2 各亚型分级量化指标Tab.2 The index ofgrade and quantization in subfamilies

1.2.2 纳入标准

同时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和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诊断标准;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年龄55~75岁;在检查前15d内没有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伴随病史主要以糖尿病和高血压为主。

1.2.3 排除标准

意识不清,不能表达主观不适应症状;合并肝、肾、消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及精神病患者;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1.3 实验方法

1.3.1 材料

主要实验仪器:DKZ-2型电热恒温振荡水槽(上海宏精实验设备有限公司);Sunrise Remote酶标仪(奥地利Teean公司);EBA21离心机(德国Hettich公司)。试剂盒(上海船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产品编号:BM030,灵敏度<40%),试剂盒组成包括25×缓冲液、凝血酶(FT)、发色底物、标准血浆、终止液。

1.3.2 方法

静脉采血,置于含有1/10体积0.109 mol/L枸橼酸钠抗凝液的试管中,3 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上层液(血浆,黄色)。-70℃保存;采用发色底物法(Assay)检测。操作步骤见试剂说明书。根据标准品A405对AT-Ⅲ标准品活性各组数据在SPSS 13.0统计软件上得出线性方程Y=0.000 8X-0.027 8,相关系数R=0.964 8,待测样品AT-Ⅲ活性可从公式中计算出。

1.3.3 结果分析

1.3.3.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以描述性分析对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年龄 43~76岁,平均(63.15±3.25)岁;纳入研究的病例中50~70岁人群发病率相对较高(60.0%);发病前有明确高血压病病史的患者占49.4%,有明确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占32.0%,见表3。

1.3.3.2 各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各组性别、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1.3.3.3 各组病史伴随情况 各亚型间,对有无糖尿病病史进行四格表χ2检验,各亚型组间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见表6。AT-Ⅲ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A组>E组>B组>D组>F组>C组,与A、E组相比,其余各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B组相比,除D组外,其余各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C、D组相比,除F组外,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3 一般病例资料Tab.3 Thedata of the paitents

表4 各组分布情况Tab.4 Thedistribution of eachgroup

表5 各组病史情况分布(例)Tab.5 Thedistribution of medical history in eachgroup(case)

3 讨论

抗凝血系统主要包括抗凝血酶系统和蛋白C系统,其主要物质是AT-Ⅲ、蛋白C、蛋白S等,其中AT-Ⅲ最为重要。肝脏产生的AT-Ⅲ对活化的凝血因子和凝血酶有强大的抑制作用,但该作用依赖AT-Ⅲ与肝素结合后才能发挥其抗凝作用,在生理条件下,与肝素结合后可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并使凝血因子Ⅱa、Ⅳa、Ⅴa、Ⅶ灭活。在病理条件下,血浆AT-Ⅲ的缺乏可导致血栓的形成[2],由于AT-Ⅲ占血浆总抗凝血酶活性的50%以上,因此AT-Ⅲ减少则引起抗凝功能减弱,血液凝固性增高而易于形成血栓[3]。AT-Ⅲ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家族的一个成员,是肝脏产生的凝血系统中最重要的抗凝因子,凝血酶的灭活70%~80%由它实现,同时也抑制其他活化因子等的活性,在体内起着重要的抗凝调节作用[4]。

表6 各组AT-Ⅲ水平比较(±s)Tab.6 Comparison of AT-Ⅲ in eachgroup(±s)

表6 各组AT-Ⅲ水平比较(±s)Tab.6 Comparison of AT-Ⅲ in eachgroup(±s)

与A组相比,**P<0.01;与B组相比,▲P<0.05;与C组相比,△P<0.05,△△P<0.01;与d 组相比,☆P<0.05;与 E 组相比,★★P<0.01Compared withgroup A,**P<0.01;compared withgroup B,▲P<0.05;compared withgroup C,△P<0.05,△△P<0.01;compared withgroupd,☆P<0.05;compared withgroup E,★★P<0.05

组别例数 活性(%)A组B组C组D组E组F组30 30 25 28 30 29 73.206±9.437★★▲△☆46.963±5.285**★★△36.001±10.161**★★▲42.214±7.938**★★△59.394±8.714**▲△☆38.033±6.093**★★▲

近年来,冠心病心绞痛高凝状态的发生愈来愈受重视,多数学者认为血栓形成是CHD的主要病理过程。已发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体内凝血功能亢进,抗凝功能降低,引起血液凝固性增高,易形成血栓,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生[5]。刘聪[6]在急性心肌梗死与脑血栓形成患者中发现AT-Ⅲ在发病前后均降低,提示AT-Ⅲ减少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Chan等[7]认为AT-Ⅲ可预防血管壁的附壁血栓并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CHD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由于冠脉狭窄,内皮细胞损伤严重,内皮下层、中层胶原纤维的裸露,从而激活了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的大量生成,AT-Ⅲ等因与其结合而致血液中浓度明显下降,有学者通过对CHD患者抗凝血系统改变与中医证候关系的研究表明,反映抗凝系统功能的主要物质AT-Ⅲ有显著降低,此外有报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时AT-Ⅲ活性降低[8],因此,认为CHD血瘀病理与抗凝系统的改变密切相关。本项研究亦表明,CHD心绞痛血瘀阻证患者血浆AT-Ⅲ浓度明显低于CHD心绞痛非血瘀证组和健康对照组,支持抗凝血指标的变化与CHD心绞痛血瘀病理具有相关性的论点。对于CHD心绞痛血瘀证不同亚型之间的区别,本研究显示,阴虚血瘀<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浊血瘀,提示虚证较实证抗凝血酶功能更低下,更存在发生血栓的危险。

本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四亚型与AT-Ⅲ单个指标间均有一定的关系,这与我们临床所见基本一致。我们以往的临床观察表明,气阴两虚、痰瘀痹阻是临床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证型,这与现代高糖、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及中医所论“人过四十而阴气自半”致肝肾阴虚、血脉不畅是密切相关的。因此,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是对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常用的治法,临床疗效上也收到显著的效果[9]。

借助高度发达的医疗技术进行中医学微观化的研究,是目前的趋势,而将中医证候与现代检测指标及实验室数据融为一体是实现中西医结合的一条重要途径[10]。从冠心病血瘀证入手,研究各亚型与临床常用且常规检查的有关客观指标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不失为中医辨证客观化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1]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76.

[2]刘静,金建生.P-选择素与糖尿病肾病[J].医学综述,2008,14(9):1379-1381.

[3]叶跃红,李兴禄.抗凝血酶Ⅲ活性在几种易栓症疾病中的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4,29(2):208-210.

[4]彭黎明,邓承祺.现代血栓与止血的实验室检测及其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

[5]Rentrop P,Blanke H,Krasch KR,et al.Selective in intracoronary thrombolysi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unstabte angina pectorls[J].Circulation,1981,63(2):307-317.

[6]刘聪.血浆抗凝血酶Ⅲ和蛋白C活性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J].辽宁医学杂志,2001,15(4):189-190.

[7]Chan TK,Chan V.AntithrombinⅢ,the major modulator of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is synthesized by human endothelial cells [J].Thromb Heamost,1981,46(2):504-506.

[8]Gao BB,Chen X,Timothy N,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the vitreous proteome indiabetes withoutdiabetic retinopathy anddiabetes with proliferativediabetic retinopathy[J].J Proteome Res,2008,7(6):2516-2525.

[9]刘建和,江劲波.生脉陷胸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兼痰热瘀滞型)36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6,38(7):43-44.

[10]吴元胜,朱华宇.证候研究是实现中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中医药学刊,2005,21(8):1296-1297.

猜你喜欢
抗凝血酶亚型抗凝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肝硬化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Ⅲ活性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浆抗凝血酶Ⅲ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腹腔感染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Ikaros的3种亚型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
ABO亚型Bel06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HeLa细胞中Zwint-1选择剪接亚型v7的表达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