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低排放为特征的建筑体系

2010-09-14 07:59孙克放
中国房地产业 2010年10期
关键词:被动式住宅建筑

孙克放

建立以低排放为特征的建筑体系

孙克放

2009年9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讲话。他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迫切又长期的任务,事关人类生存环境和各国发展前途,需要各国进行不懈努力”。 2009年12月8日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我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是我国向世界各国的庄严承诺!低碳减排已成为国家行动!这关乎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我国的国际形象。

一、低碳减排是历史的使命,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我国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1、加强节能、提高能效;2、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3、增加森林碳汇;4、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已成为中国人民的共识。

2009年8月1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中国将培育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增长点,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

中国将培育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增长点,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

发展中的中国属于“高碳经济”行列。据报道:2007年我国消费煤炭约23亿吨,碳基燃料共计排放C02达到54.3亿吨,居全球第二。2009年中国的GDP占全球总数的8.3%,但我国工业废物的排放密度,是德国的20倍,是意大利、韩国、美国、日本的10倍。空气污染是法国、加拿大、瑞典的7倍,是英国。澳大利亚的4倍。我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0.8吨C02;每生产一度电,要释放1公斤C02;每燃烧1升汽油,要释放2.7公斤C02;因此,在2008年的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有21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就我国目前供热采暖能耗而言,供热采暖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耗能的10%。城镇建筑供热用能折合标准煤1.3亿吨,占我国城镇建筑总用能的52%。与同纬度的发达国家相比,单位面积供暖能耗高出2-3倍。如果继续目前的建筑能耗状况,到2020每年将消耗4.1亿吨标煤;如严格执行节能标准,到2020年每年可节约2.6亿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846亿吨。可见,节能减排工作做和不做效果大不一样!低碳是指低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其核心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这不仅成为经济效益层面的优选考量,而且还代表全球时代正确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方向。并由此产生了“碳汇与碳源”、“碳税”、“碳交易“、“碳足迹”、“碳中和”和“低碳建筑”的一系列概念和理论。

纵观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住宅发展的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二战后发达国家重点解决数量问题。建立了工业化的住宅建造体系,提高生产效率,满足住房的快速增长要求。第二阶段,上世纪60~70年代后发达国家住宅建设的重点转向住宅质量和性能。第三阶段,上世纪能源危机之后,大约在9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住宅建设及产业化重点转向节能降耗、减轻对环境的压力以及资源循环利用方面,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英国是最早提出低碳概念的国家,为此出台了以《英国低碳过度计划》为纲领的三个配套文件,即《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可再生能源战略》及《低碳交通计划》,目标是要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34%。英国也是较早提出“零能耗”住宅的国家,在贝丁顿建立的小区现已成为全球的典范。鉴于住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英国全国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7%,“英国的《可持续发展住宅规范》制定了走向零碳住宅的三个步骤:到2010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5%,到2013年减少排放量44%,到2016年达到零碳排放 。

加快“建立以低排放为特征的建筑体系”

地处北欧的瑞典在马尔默市建设了文明于世的“Bo01 住宅示范区”,这个小区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幅度的降低碳排放量,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1、建设 2MW风力发电站 ,可满足小区99%的用电需求;2、安装120 m2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系统,1400 m2的太阳能板,可满足小区1%的用电需求;3、利用地源热泵解决冬季供热,夏季制冷问题,可满足小区85%的供热需求,可满足小区100%的供冷需求。显然,低碳住宅建筑已经逐渐形成发展的潮流。面对这个大趋势,中国住宅产业必须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要突破国外住宅产业发展“分三步走”的模式,实施“三步并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尽可能缩短住宅增长方式的转变时间,实现中国住宅建设的跨越式发展,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二、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住宅建设模式

发展低碳经济,不是应付世界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推广低碳技术,也不是短时期的炒作,而是经济发展与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以石化能源为基础的工业遭遇发展上的一系列瓶颈。包括资源瓶颈、环境瓶颈和技术瓶颈;支撑传统工业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已缺少创新动力;以传统工业支撑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中国也面临同样的考验和挑战!

2010年5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国发〔2010〕12号文件),要求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同时,要按照我国政府的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要求,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下更大决心,花更大气力,大好节能减排攻坚战。

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快“建立以低排放为特征的建筑体系”,这个体系应从建设的全寿命周期为出发点,着眼于每个生产环节和项目建设的每个阶段,有效地控制和降低碳排放,并形成可循环的持续发展模式。为此,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产业发展和技术委员会初步编制了《低碳住宅产业化技术体系框架及减排指标》,为开发企业建设低碳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提供技术支撑。低碳住宅产业化技术体系分类包括8个方面:

(1)低碳设计(主要包括规划设计、建筑设计);

(2)低碳用能(主要包括能源供给系统、可再生能源系统);

(3)低碳构造(主要包括墙体系统、门窗系统、屋面系统、遮阳系统、楼地面系统);(4)低碳运营(主要包括建筑设备系统、配电照明系统、运行管理系统);(5)低碳排放(主要包括优化给排水系统、再生水利用系统、绿化景观用水系统、室内外环境保护系统、、垃圾收集处理系统);

(6)低碳营造(主要包括建筑结构系统、建筑装修系统、建筑施工系统、既有建筑改造系统);

(7)低碳用材(主要包括废料循环利用系统、新型管材、新型墙材、保温隔热材料、新型防水材料、就地取材);

(8)植绿碳汇(主要包括绿化种植系统、屋顶与垂直绿化系统、坡地绿化系统);

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处于放任状态,自发的、分散的、无序流动的状态,尤其是市场供求不均衡、交易秩序不够规范、行业法制和政策不完善、租金收益率偏低。

低碳住宅技术体系框架全方位地诠释可持续发展住宅的技术内涵,并为技术整合和技术创新提供了简明的系统平台,便于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具有普及性和广泛的适用性。本技术体系具有可持续的延展性,在不断细化丰富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与住宅部品的对接,进而形成有机的住宅质量保障体系。低碳住宅技术体系实施的根本意图就是在房地产开发领域和建筑材料住宅部品制造领域,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房地产的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要在广大普通老百姓中树立“低碳化消费,高品质生活”的理念,引导新的消费意识和新的生活模式。

三、实现低碳居住的有效途径——大力推广被动式住宅

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欧洲近年流行的“被动节能建筑”代表了低碳建筑的发展趋势。

被动式住宅技术集成示意图

被动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德国著名金融中心城市法兰克福。这类住宅主要通过住宅本身的构造做法达到高效的保温隔热性能,并利用人体和家电设备的散热为居室提供热源,减少或不使用主动供应的碳基能源,即便是需要提供其他能源,也尽量采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源水源能量等。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5000座被动式住宅,其中德国已经建设4000—6000座单元住房。根据德国的建筑节能要求,新建住宅能耗应控制在90kwh/m2以下,而被动式住宅能耗仅为规定的15—20%,有的甚至降到20—50kwh/m2。2007年笔者在德国考察期间,看到德国在既有高层住宅和公共建筑改造中都吸收了被动式住宅的设计理念,取得了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因此,面对中国量大面广的高层住宅,如何推广被动式住宅技术实属是一项攻关的课题,但这毕竟是我们实现低碳居住的有效途径。

就现阶段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水平,在经济发达或较为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建设“被动式高层住宅”是完全可能的,起码能做到以下几点:1、加厚外墙屋面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层厚度。如在北方地区采用150公分的聚氨酯材料,一步达到节能75%以上要求。2、增加外窗的气密性和绝热性。如在北方地区采用三层玻璃的节能窗。3、严格控制窗墙比。北向窗开窗宽度满足采光低限为宜;南向窗户避免设计飘窗和落地窗。尤其在北方地区,在南向大玻璃窗下一定要留出30—40公分的低窗台,以便安装通长的散热器,有利于加热从窗户渗透进来的冷空气。以上三点是建立被动式住宅的先决条件。4、在外窗增设遮阳设施。北方地区宜采用带保温材料的铝合金百叶卷帘或木制百叶窗。5、采用高效采暖末端设备,并实现分户计量控制,应季应时调节室内温度。6、增加新风置换系统。北方地区宜采用可进行热交换的新风设备。7、采用太阳能分户供热水或集中供热水系统,节约用电,减少燃气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8、采用光伏电池供电系统,解决高层公共区的照明和室外环境照明。9、采用中水回用、雨水收集技术,节约用水。10、采用垃圾生化处理技术,实现垃圾就地减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以上十项技术有些已作为普通成熟技术在推广,有些则需要增加投入才能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一般来讲,被动式住宅的建造成本比普通住宅要高出10—20%,但后期运营的成本极低,换算下来,大致5—10年之内收回投资。从可持续发展和低碳减排的长远角度考虑问题,建设被动式住宅是值得的

要实现中国住宅建设“低碳化,高品质”的目标,住宅产业必须跨越三大门槛。1、中国的住宅全部达到低耗能的节能标准,其中包括既有住宅;2、中国的商品住宅一定要告别毛坯房,实现全装修;3、住宅建造必须实现构件化的集成装配。我们需要时间去完成这些跨越,我们更需要理念勇气和不懈的努力。只要将节能减排真正付诸行动,我们才能真正生活在一个绿色低碳的国度里!(本文作者系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产业发展和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猜你喜欢
被动式住宅建筑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Jaffa住宅
被动式节能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被动式低能耗建造技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