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酒精中毒对人体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的影响

2010-09-20 02:27杨亚群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6期
关键词:牛磺酸介素酒精

杨亚群

湖南省常德职业技术学院(415000)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普遍的饮品,但是酒精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却极少为人们所重视。长期饮酒容易造成胰腺炎、肝硬化、各种类型的癌症、酒精性心肌病、出血性脑中风、高血压等等。据统计,当前与酒精有关的死亡率居于世界前3位。实际上,酒精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炎症机制方面。文章对此课题进行了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80只健康的体质量在(120±20)g的雄性wistar大鼠,将其在温度为18~20℃饲养房内喂食标准快料和加药饮水5个月时间;选取的主要试剂有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生产的无水乙醇、石家庄市制药四厂生产的维生素C片和牛磺酸粉、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大鼠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定量酶联检测试剂盒;选用的主要仪器设备有上海市生化仪器厂生产的移液枪、福州仪表仪器厂生产的HCTPI巧普通药物天平、赛诺迈德医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SPR960自动酶标分析仪、北京市医用离心机厂生产的LDZS-2低速自动离心机以及枪头真空离心管、真空采血管采血针等少许耗材。

1.2 方法

首先,制备动物模型,即将大鼠分在不同的装鼠龙之中,经过1周的正常食水平衡之后,在其饮水之中加入浓度为2~4g/(kg·d)的Alcohol,浓度为1%的VC,浓度为2%的Taurine,持续时间为5个月;其次,将80只健康的雄性wistar大鼠进行分组,依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成五组,平均每组16只。各组在实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为:一是对照组,在实验中自由食水,没有任何药物加入;二是酒精组,在其每日的饮水中加入浓度为2~4g/(kg·d)的Alcohol;三是酒精加TAU组,在其每日的饮水中加入浓度为2~4g/(kg·d)的Alcohol和浓度为2%的TAU;四是酒精加VC组,即在其每日的饮水中加入浓度为2~4g/(kg·d)的Alcohol和浓度为1%的VC;五是酒精加TAU加VC组,在其每日的引入中加入上述浓度的3种药物。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来分析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两组之间的比较用q检验,多组资料之间比较用χ2检验。

2 结 果

在实验期间结束后,分别对实验以后各组大鼠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定量酶联的结果进行检测,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2.1 大鼠白细胞介素1β定量酶联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酒精组的大鼠IL-1β水平显著增加,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酒精组,加TAU组、加VC组以及两者均加的组别大鼠IL-1β水平显著减少,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后三组之间相互比较,发现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统计数据如表1。

2.2 大鼠白细胞介素6定量酶联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酒精组的大鼠IL-6水平显著增加,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酒精组,加TAU组、加VC组以及两者均加的组别大鼠IL-6水平显著减少,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后三组之间相互比较,发现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统计数据如表2。

表1 不同组别大鼠血浆IL-1βOD值之间的比较

表2 不同组别大鼠血浆IL-6 OD值之间的比较

3 讨 论

3.1 课题研究现状

酒精很早以前即被认为是对肝功能和脑功能有慢性作用甚至是急性作用的有毒物。近些年来,其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一直被研究和探索,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酒者临床发病率逐年提升,其中有很多人有因过度饮酒而导致的心脏异常,如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在酗酒人群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群猝死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大多数饮酒者会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但大多是短暂性的,在禁酒之后可以恢复;中年酗酒者非出血及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也不断增加,饮酒停止之后会有所下降。值得怀疑的一点是轻度或者中度饮酒能够预防冠心病的说法,因为心肌组织对慢性乙醇中度易感,而临床受累器官的区别取决于细胞自身的性质,尤其各种细胞活性物质[1]。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而言,炎症性细胞因子的探究意义重大。

3.2 相关物质机制阐述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显示,白细胞介素在心肌损伤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中,IL-1是具备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多肽物质,目前已经证实其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参与者;IL-6既具有抗炎活性又具有促炎作用,不仅参与炎症的反应过程,而且参与心脏的新陈代谢,血清中IL-6浓度与非稳定性心绞痛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对于牛磺酸,自Read等学者1963年发现其具有抗心律失常的功能后,众多专家学者对其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如Chahine等学者通过对局部缺血的大鼠心脏再灌流实验,证实了牛磺酸对心律失常的调节作用,并指出此保护作用是通过牛磺酸作为氧自由基清除剂、膜稳定剂的方式达成的[2];作为一种水溶性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是血浆之中最为有效的抗氧化剂。如果遇到微量的铜和铁、氧化酶、碱性物质、光、热、空气等均会遭到氧化。还原性是维生素C这种强抗氧化剂的最大特性,正是借助还原作用来使有害氧自由基的毒性得以消除,这种还原型抗坏血酸与氧化剂之间能够互相转变,从而形成某种类型的氧化还原体系,涉及到众多的生理活性[3]。

3.3 本实验的研究成果及不足之处

在本组实验中,选取与牛磺酸等同的饮水摄入渠道,来观察维生素C对炎症的影响程度,观察结果显示维生素C在炎症损伤改善中的作用很大,IL-1和IL-6的血清值显著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0.05);比较牛磺酸组与维生素C组,两组的IL-1和IL-6的血清值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0.05),可见,在炎症损伤调节方面的作用,牛磺酸要大于维生素C;对于第五组的观察,结果显示炎症介质值要低于两者单独使用的组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0.05),表明维生素C与牛磺酸能够协调降低炎症。

综上所述,本实验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证明IL-1和IL-6参与了乙醇导致的心血管炎性反应过程。维生素C和牛磺酸具有降低炎症损伤程度的作用,单独使用牛磺酸的作用要稍微好于单独使用维生素C的情况,但是二者协调使用更能够降低炎症相关指标。本实验尚存不足之处,即整个实验所涉及的具体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生物化学机制尚不是十分明确,是进一步研究应该努力的方向。

[1]王漩,陆征丽,常红等.维生素C、E对体外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5,l1(2):187-189.

[2]王鲁莎,崔鲁宁,何茂德.维生素C对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再通后心肌酶的影响[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2(2):169-170.

[3]翟惠敏,李亚洁.氧自由基对脑损伤的作用和维生素的防护作用[J].南方护理学报,2001,8(1):18-18.

猜你喜欢
牛磺酸介素酒精
牛磺酸真有用吗?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牛磺酸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75%医用酒精
75%医用酒精
牛磺酸, 猫和人都需要的营养素
跟踪导练(一)(2)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酒精脾气等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