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36例脑出血患者的经验总结

2010-09-20 02:27唐秀梅赵凤珍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6期
关键词:肢体脑出血显著性

唐秀梅 赵凤珍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511400)

脑出血的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1]。随着疗效水平的提高,脑出血的病死率在逐步下降,但其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遗留,不利于患者健康,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等负担。

本文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的积极作用,经过研究发现,其疗效比较显著,能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很好的改善,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在2006年8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36例,其中男 23例,女13例。年龄49~77岁,平均61.7岁。所有患者依据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颅CT确诊[2],无昏迷,失语和认知障碍和心肝肾等器官疾病,血压比较稳定。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种评分指标对比

根据出血部位分类:基底节区28例,丘脑5例,脑干2例,脑叶1例,出血量为(20.6±12.4)mL。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出血量及部位上没有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急性期进行脱水,补液等对症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如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没有感染,压疮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出现,行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基本思想是加强基础护理,定时轻轻更换体位,注意皮肤的干燥清洁,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瘫痪肢应注意保持于功能位置,按摩及被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具体方法为:于第一周对患者的瘫痪肢体进行良肢位摆放[2],按摩和进行被动运动。按摩2次/d,20min/次。被动运动涉及肩、肘、腕、手指、髋、膝以及足趾等关节。对其进行伸屈,内收,外展等运动,幅度逐渐增大,一般以患者不感觉疼痛为准;第2周在第2周治疗的基础上加床上适当的主动运动,如翻身、肢体平移、抬高及抓握等。第3周行床上坐起,行肢体运动。第4周进行站立,行走训练。如果患者肌力不够,可先使用减重步态仪进行辅助运动。同时,根据自身的特殊性,采用不同的自我护理,而且实行心理辅导,健康教育[3]等。鼓励,帮助患者进行训练,坚定训练的决心,逐渐使其全部自理。

1.3 疗效评判标准

患者在入院和治疗1个月后由同一医务人员对其进行功能评定。神经功能缺损使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NIHSS总分为45分,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肢体、语言、认知功能的评定分别于入院后24h、2周、1个月,2个月进行一次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使用BI[5]法进行分级,ADL>60分为良;41~60分为中,其功能有障碍,稍微有依赖;<40分为差,功能障碍和依赖非常明显,或完全依赖,其评定时间为:入院后24h、2周、1个月、2个月。肢体运动功能使用FMA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收集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检验,P<0.05界定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FMA,BI评分相比,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的FMA和BI评分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一般为:常规治疗:①保持安静、绝对卧床,应在当地进行抢救,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以免加重出血,给予脱水,对症治疗;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吸除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同时,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以防进一步出血的重要措施,但不宜将血压降得过低,以防供血不足;如合并消化道出血或有凝血障碍时,可使用止血药和凝血药;预防及治疗并发症,重症病人应特别加强基础护理,定时轻轻更换体位,注意皮肤的干燥清洁,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6],瘫痪肢应注意保持于功能位置,按摩及被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

本文使用的早期康复治疗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过程,可促进脑的可塑性[7]。通过康复治疗,使得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得到充分的重建,也可促进脑皮层血流量的增加,减少肌肉萎缩,使得关节活动度大大增加,这是一般常规治疗所不能及的。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当注意:①康复应在早期进行,只要患者神智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同时康复训练量由小到大[8];②要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对康复治疗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9];③应当康复与治疗并重,不得轻视康复训练。④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患者出院后也必须坚持进行康复锻炼,巩固已取得的康复效果。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康复训练,结果显示其对神经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及ADL等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因此应当予以推广。

[1]谢琼英,黄海,宋淑琴等.脑出血的早期康复治疗[J].实用临床医学,2005,6(12):45-46.

[2]孙毅鸿,王明,刘若阳.脑出血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8,8(1):64-65.

[3]李晓燕,胡仁典,侯水珍等.脑出血早期康复治疗60例疗效观察[J].现代康复,1999,3(9):1107.

[4]李春雷.脑出血早期康复治疗300例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1):48-49.

[5]易善清,姜波涛,武衡.脑出血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生物学进展,2008,8(4):792-793.

[6]刘学文,高大松,闵连秋等.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1660.

[7]佟德启.25例脑出血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1):11.

[8]王英.脑出血早期康复治疗的预后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0A):2018-2019.

[9]金晓红,叶茹.老年脑出血的早期康复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5):60-61.

猜你喜欢
肢体脑出血显著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肢体语言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一种基于词袋模型的新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图像序列的显著性目标区域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