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临床观察

2010-09-20 02:27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6期
关键词:西医心功能研究组

胡 晓

广东省东莞市石碣医院(523290)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一种较常见的心血管临床疾病,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心悸、咳嗽、心前区有压迫感、上腹胀痛、双侧下肢水肿、少量痰中带血。在中医领域内,慢性心力衰竭被划归为“胸痹”范畴[1],结合采用西医“治”、中医“调”,对患者的康复有着更积极的治疗效果。东莞市石碣医院对2007年6月至2009年3月间收治的共100例患者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00例均为东莞市石碣医院门诊或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疗效的对比判断。

研究组:50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55±2.1)岁;患者病程最短1年,最长25年,平均为(2.3±0.8)年;对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发现Ⅱ级35例,Ⅲ级15例;其中扩张型心肌病26例,缺血性24例。

对照组:50例,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86岁,平均年龄(58±1.8)岁;患者病程最短1年,最长27年,平均为(2.9±0.6)年;对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发现Ⅱ级38例,Ⅲ级12例;其中扩张型心肌病30例,缺血性20例。

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内科学》中对慢性心力衰竭诊断的标准[2]。在选择研究对象时排除了以下情形[3]:①患者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②患者存在高血钾;③入院前2个月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或者是不稳定性心胶痛;④未纠正的瓣膜性心脏病;⑤有阻塞性肺部疾病且反复发作;⑥未控制的心率失常;⑦经测基础心率<60次/min,且收缩压明显低于80mmHg(1mmHg=0.133kPa);⑧患者有常期服用类固醇激素或者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⑨处于妊娠或者哺乳期的女性患者,和部分主观上不愿合作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方面两组患者无差异,均使用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强心剂、抗心率失常类药剂等,并根据个人病情变化以及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差异进行适当的用药调整和剂量增减。

在基础性治疗外,对研究组患者增加中药复方的服用,1剂/d。主要中药药物成分包括三七粉5g、红花15g、人参15g、桃仁15g、赤芍15g、益母草20g、丹参30g、黄芪40g。

两组患者均以1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与比较。

1.4 疗效判定

根据《内科学》标准[2]拟定疗效标准。显效:患者心功能获得改善,改善度为Ⅱ级或以上;有效: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减轻,体征有所改善,心功能的改善程度为Ⅰ级了;无效: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程度不足Ⅰ级,或者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是出现加重迹象;病情加重:患者心力衰竭加重,病情恶化Ⅰ级或以上。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χ2、t检验。当P<0.05时,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个疗程后分别对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显示研究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效和加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76%;两组数据均经过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一种较难治疗的病症,目前西医方面多应用ACEI类药物、利尿剂等进行治疗,并取得一定的疗效进展[4]。本研究主要是在以往西医治疗的基础之上,配合以中药方剂治疗,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可临床推广使用。

心力衰竭的制病机制有很多,通常因多种疾病所致心脏类病征的终末阶段,因心脏功能性或器质性的损伤而进一步引起了心室的充盈和射血功能,从而在临床上体现出一系列综合性的外在病征表现。目前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较高,预后普遍较差[5]。

中医上认为心气的不足是造成慢性心力衰竭的根本原因,而血脉的瘀阴以及水饮停聚则是造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的重要病理环节。本研究所采用的中药成份主要以益气、活血为目的,在对患者基础性西药治疗基础上,加强患者心肺功能的补给和调养,加速血液流动、被气养虚。方中所使用的人参、黄芪具有养气补血的作用;益母草、而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等则具有活血化瘀的效果,从而共同作用达到为患者强心通脉之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不仅仅能够从西医角度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减轻患者病状,还能够利用中医的调理,在较长时期内改善患者因内分泌神经激活而引起的心力衰竭。因此,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用中医辩证施治,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1]李金峰. 46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7,2(16):102-103.

[2]杨立明,官德元.内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5-90.

[3]王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110例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9,5(12):37-38.

[4]施海婷.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4):379-380.

[5]吴茂礼,陈庆英.心脏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新进展[J].临床荟萃,2004,19(21):1253.

猜你喜欢
西医心功能研究组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