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评估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治疗情况

2010-09-20 02:27王翠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6期
关键词:淋巴结炎肠系膜例数

王翠霞

内蒙古锡盟西乌旗医院(026200)

高频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较高的诊断率,且能动态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的二维图像及多普勒的变化,以判断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内蒙古锡盟西乌旗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240例,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及淋巴结大小分布上具有可比性(P>0.05),男132例,女108例,平均年龄4.5岁。患儿均有脐周或右下腹疼痛,持续性或阵发性,轻重不一;71例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感染症,185例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35例伴低热,体温37℃~38.5℃。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LOGIQ 7、LOGIQ 9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MHz;对深部的淋巴结,选用探头频率8MHz或6MHz,淋巴结内血流信号易于显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诊断指标:①在脐周及右下腹肠系膜分布区域发现肿大淋巴结,边界及内部结构清晰,呈多发性集簇分布,偶见单发;纵径多在1cm~2cm之间,部分达2~3cm,横径大部分>0.5cm,纵横比>2,淋巴结最大截面指数>1.2[1]。② 彩色多普勒表现:肿大淋巴结内均见血流信号,根据血流信号的多少分为三型[2]:Ⅰ型(少血流型,其内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Ⅱ型(较丰富血流型,其内可见点条状血流信号)、Ⅲ型(丰富血流型,其内可见呈树枝状分布的血流信号,自淋巴门向淋巴结内延伸,称“门样”血流)。

淋巴结最大截面指数:在脐上20mm处,做腹主动脉横切面,在M型图上测量腹主动脉收缩期末内径D(最小前后径);用淋巴结最大长轴切面面积(椭圆面积πAB/4)除以腹主动脉收缩期末切面面积(圆面积πD2/4),方程简化后,得出截面指数I=AB/D2。

入选患儿,治疗前最大淋巴结的纵径平均为(1.5±0.1)cm,横径平均为(0.7±0.1)cm,淋巴结最大截面指数平均值为(2.9±0.5);血流信号为Ⅱ型或Ⅲ型。治愈时最大淋巴结的纵径<1.0cm,横径<0.5cm,淋巴结最大截面指数<1.2;淋巴结内未见血流信号。

24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120)和观察组(n=120),均接受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治疗1周,观察组治疗2周。对比组内和组间临床治愈和超声治愈的例数、时间、淋巴结最大截面指数及半年内复发例数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临床治愈:采用儿科医师自拟的以临床症状消失为标准。

超声治愈:参考国内常用的以淋巴结最大截面指数<1.2为标准。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治愈时间、淋巴结最大截面指数采用t检验,治愈例数及半年复发例数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治愈与超声治愈的比较结果分别见表1、2。

临床治愈例数大于超声治愈例数,治愈时间临床治愈小于超声治愈,淋巴结最大截面指数临床治愈大于超声治愈,半年内复发例数临床治愈大于超声治愈。临床治愈和超声治愈的例数、治愈所需的平均时间、治愈淋巴结的最大截面指数、及半年内复发例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临床治愈和超声治愈的治愈例数分别多于对照组,治愈所需的时间大于对照组,淋巴结的截面指数小于对照组,半年内复发例数小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治愈和超声治愈的例数、治愈的平均时间、最大淋巴结的最大截面指数、及半年内复发例数差异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对照组临床治愈与超声治愈的差异比较

表2 观察组临床治愈与超声治愈的差异比较

3 讨 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好发于3~7岁儿童,因此期处于生长发育期,机体免疫系统活跃,免疫功能旺盛,另一方面,由于儿童机体发育尚不完善,各种肠道细菌、病毒、毒素等都可能透过肠黏膜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

过去由于检查条件限制,临床医师常凭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诊断和治疗,但许多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因症状及体征不典型,有时不易与慢性阑尾炎、肠痉挛等疾病相鉴别,可能造成误诊而延误治疗,甚至行不必要手术。

近年来有许多学者通过临床实验研究,证实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比单纯用西药的治疗效果好,能缩短疗程。许多患者短期疗程临床症状便能消失,但复发率较高。

应用高频超声简便、准确、重复性好,患儿无痛苦,无创伤,容易接受并配合检查。可直观显示淋巴结的分布、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能够为临床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可靠的依据[3]。

对同一患者来说,治疗前后淋巴结长、短轴的变化可以衡量淋巴结体积变化,但直接用长、短径线测值和面积来判断是否肿大,受年龄及体形的影响较大,用腹主动脉内径作参照物,以指数方式作判断标准,则可以用统一标准而忽略年龄及体形的差别。用收缩内径是因为腹主动脉扩张内径随身体状态变化范围较大,收缩内径变化较小。本研究以淋巴结最大截面指数作为淋巴结体积大小的判断。

本研究总结发现,临床症状的减轻、消失与淋巴结回缩并不同步,肿大淋巴结的回缩比临床症状的消失明显滞后,与有关报道相符[1]。所以,根据临床症状的减轻、消失来判断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愈是不准确的,疗程较短,复发率高。本研究资料总结治疗1周时临床治愈率是76%(91/120),半年内复发率是69%(63/91),治疗2周时临床治愈率是100%,半年内复发率是30%(36/120);治疗1周时超声治愈率是35%(42/120),半年内复发率是45%(19/42),治疗2周时超声治愈率是85%(102/120),半年内复发率是10.8%(11/102),可见延长疗程和用超声判断治愈能明显降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复发率。本研究以疗程为2周,淋巴结最大截面指数<1.2为治愈标准,较为合理,效果明显,复发率明显降低。

高频超声能评价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用其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疗程能降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复发率。

[1]戚胜杰.超声评价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效果[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2,8(4):249-250.

[2]梁燕,李汉文.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2):41-42.

[3]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971-972.

猜你喜欢
淋巴结炎肠系膜例数
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治疗药物的药理学与护理学作用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探究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