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甲骨刻辞中的两组“同义词”
——以搭配关系为考察中心

2010-09-25 12:41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卜辞纪年甲骨

赵 岩

(大庆师范学院 文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甲骨刻辞中的同义词与类义词很早就被学者们所关注,如陈梦家曾对“岁”、“年”、“祀”三个词进行了细致辨析[1] 223-226,杨树达曾对“追”与“逐”进行了详尽的考察[2],但散见于各种著作与论文中,往往由于论述角度的原因对同义词或类义词的异同论述得不够全面。陈炜湛在《甲骨文同义词研究》中考察了甲骨刻辞中的15组同义词[注]陈炜湛归纳的“同义词”有些是类义词。[3]36-58,第一次系统地考察了甲骨刻辞的同义词系统。之后又有学者对甲骨刻辞中的同义词或类义词有系统考察,如赵诚的《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4]一书,按义类来讨论甲骨文中词语的意义,往往有意识地将同义词的条目前后相接,实际上对同义词或类义词多有考述,尤其对同义词差异性的考论多有创见;刘钊对军事词语中的类义词也多有考论[5];李冬鸽则根据花园庄东地甲骨进一步考察了一些动词性同义词[6]178-181。上述学者的研究虽然多有创见,但于一些同义词语的论述尚有可补充讨论之处,本文主要以搭配关系为考察中心,在陈炜湛归组的基础上从共时、历时两个角度考察甲骨刻辞中两组同义词的异同及其演变发展情况,以求教于方家。

一、田,狩[注]初稿中陈炜湛将“省”也归入到了这一同义组,但后来他自己纠正了这一错误的看法。

在甲骨刻辞中,“田”与“狩”构成一组同义词,都有“田猎”之义,这一点陈炜湛有详细讨论[3],我们不再说明。

姚孝遂则认为:“卜辞的‘田’是田猎的通称,‘狩’是一种具体的狩猎手段,二者断然有别,不能混同。”[7]赵诚指出:从卜辞来看,当时的狩不仅指捕捉兽,还指捕捉鱼,……这是和后代狩猎之狩在词义上的不同之处[4]339。陈炜湛则认为:“狩”“田”同义,“狩在武丁田猎卜辞中可说是总名”,“田或狩等田猎名称之后可接地名,也可省去;射、逐、阱、网等田猎方法之后可接动物名,也可省去,但田、狩后决不接动物名,逐、射、阱、网等后决不接地名,区别甚为明显。”[8]陈年福则认为:“狩”当是犬猎,“田”作为总名,这是二者的区别[9]。李冬鸽认为“花东卜辞中常言‘出狩’。……狩在花东卜辞中的用法除上文提到的,还有言‘涉河狩’者。田,花东卜辞多言‘往田’,‘往于田’,而且其后常记有狩猎与擒获的情况,无言‘往狩’,‘往于狩’者。……田与‘田地’、‘耕田’相关,不重过程,狩则注重田猎的过程,所以二者才有不同的引申方向。但从花东卜辞的辞例不易辨别出它们在词义上的区别,仅是用法不同而已”[6]179。

我们注意到甲骨刻辞中二者在搭配情况上有较为显著的区别,或者可以帮助我们厘清上述对二者差异的争论。

(一)“田”的搭配情况

1.“田”常常与地名相搭配,这主要有几种搭配方式:

(1)田+地名

这种搭配方式最为常见。

(2)田+于+地名

……寅王卜贞其田于往来无災 37379

(3)在+地名+田

(4)田+在+地名

(5)田+地名+上一级地名

花东卜辞中还有“田+从+地名”、“从+地名+田”的搭配样式,如:

乙未卜:子其田从乨,求豕,冓(遘)。用。不豕。一二三50(3)

2.卜辞中“田”不能直接加狩猎对象,但可以以“田+地名+狩猎对象”的方式完成搭配,如:

3.“田”在王卜辞中可以与其他动词相搭配。但只有“延”、“狩”等少量动词与“田”连接较为紧密,如:

王其田狩无灾 28771

其中“延”置于“田”之前,“狩”则置于“田”之后。

但花东卜辞中“田”往往与“往”组合,组成“往田”或“往于田”的搭配,如:

(二)“狩”的搭配情况

1. “狩”常常与地名相搭配,这主要有几种搭配方式:

(1)狩+地名

贞王其狩区 685正

贞翌丁亥勿狩宁 11006正

(2)狩+于+地名

2. 卜辞中“狩”可以直接连接狩猎对象,如:

但用例甚少。

有时其也以“狩+地名+狩猎对象”的方式完成搭配,如:

戊寅王狩膏鱼擒 10918

3.“狩”可以与“往”、“出”、“涉”、“延”、“令”、“步”其他动词相搭配,这些动词都置于“狩”之前,其搭配方式如下:

贞王往狩 905正

往出狩 6121

戊申卜亘贞勿狩往 英839

王其省……延狩…… 28786

在花东卜辞中,“狩”还可以与“来”搭配,如:

癸酉,子乐(金),才(在)剟:子乎(呼)大子佭(御)丁宜,丁丑王入。用。来伫(狩)自斝。一 480(3)

庚午:擅(酒)革匕(妣)庚二小仪,喿鬯一。才(在)佥,来自伫(狩)。一二 491

4.“狩”可与否定副词连接,主要是与“勿”搭配,如:

勿狩 10579

贞翌丁亥勿狩宁 11006正

但这种情况很少见。

在花东卜辞中,“狩”还可以与“不”搭配,如:

丁卜:不伫(狩)。一二 36(5)

不其伫(狩)。一二 36(7)

综上所述,“田”与“狩”在搭配上的区别如下表:

“田”、“狩”搭配简表

二、年,祀

(一)商代的“年”、“岁”、“祀”

陈炜湛认为甲骨卜辞中“岁”、“年”、“祀”构成一组关于纪年的同义词[3]54-56。而学界多不承认“岁”与“年”具有纪年义。

陈梦家指出:

乙辛卜辞云:“癸丑卜贞,今岁受年,弘吉,才八月,隹王八祀。”(《粹》890)可证到乙辛时代为止,岁、年与祀三者有别。卜辞的年如“受年”、“年”即稔,指收获。年字前加数字者则有如下诸例:“自今十年五,王豊。”(《续》1·44·5)“至於十年”(《粹》1279)“保十年”(侯19)凡此之“年”皆非纪时,它们可能是纪若干个收获季节。前4·7·8武丁卜辞有“年十月用”之语,其义不详。它们的用法略同于“岁”,武丁卜辞云“癸丑贞,二岁其祸”(《甲》2961)“贞其于十岁迺之”金571……岁之言穗,言。……在卜辞中,岁即不作纪时的年岁解,亦不作岁星解。……卜辞有今岁来岁,其辞如下:1.“今岁受年”(《甲》3298);2.“来岁受年”(《乙》6881);3.今来岁……4.下岁(《中大》10)5.今岁……由此可知,岁大多数时关于年成的。卜辞卜年分为两段:一段在1、2、3、4等月,所卜为禾类的收成,一段在9、10、11等月,所卜为麦类的收成,……卜辞的卜年与卜岁都应在收获以前,即每一禾季或麦季的前半段,即种植的时期……卜辞的“今来岁”、“二岁”是一年,“自今三岁”是二年,“十岁”是五年[1]223-226。

姚孝燧等同意陈说[10]。赵诚也对“岁”、“年”纪年持保留意见。他指出:

卜辞的岁,指一个收获季节而言,“今岁”指现在这一个收获季节;“来岁”指下一个收获季节。卜辞的岁,可指夏收,也可指秋收,但所指只是收获季节,不像春、秋那样是明确的季节时间词……卜辞用来指称全年所有谷类的成熟与否,近似于后世讲的年成[4]266-267。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看待一些辞例中“年”或“岁”前出现数字的情况。陈炜湛认为这种情况说明“年”或“岁”表示纪年,张秉权也认为这种情况“是纪年的痕迹”[11]。而陈梦家等则有不同看法。我们认同陈先生的意见,即“年”与“岁”在甲骨卜辞中并不用来纪年。

陈炜湛举出5条辞例来论证“年”用来纪年,其中《续》1·44·5与《粹》1279陈梦家已指出数字加年“纪若干个收获季节”,这里不再说明。另外3例如下:

受来年黍?十一月。 《龟》2·4·6

我们认为陈先生对这些辞例中“年”的理解不够准确。第1、2例如陈梦家指出“凡此之‘年’皆非纪时,它们可能是纪若干个收获季节。”[1]223第4个例子也与之类似。第3个例子在“受黍”间插入“来年”,应是卜辞常见搭配“受年”、“受禾”的变体,其中的“年”应该也是表示“收获季节”。

第5例中的“年”吴其昌理解为殷代祭典之一种[12],这也是不正确的,我们认为这里的“年”仍可解释成“年成”,是通过“燎”、“卯”于的祭祀行为来祈求年成。卜辞中有类似的辞例,如:

此例即是通过“燎”、“卯”动物等来祭祀王亥,以祈求年成,只不过与14770中的“年”位置不同罢了。

商代金文中有一例使用“年”,

或解释为“通作‘积’,向国家交纳的农产品实物赋税”[注]值得注意的是此例似与粹1279有近似之处,字或是字的异体。[13]。可见此处的“年”仍可指年成,即缶所受赏赐为5个年成的农产品。但其纪年的因素已初露端倪,应该已接近于表示纪年。

(二)商代之后的“年”、“岁”、“祀”

周代金文中我们才看到“年”表示纪年的准确辞例。

隹(唯)王令南宫伐反虎方之年,王令中先。西周早期 中方鼎

之所以认定上述西周早期金文中的“年”已表示纪年,是因为其出现在“万年”、“某事(非农业收成)年”、“某年某月”这样的结构中。这些辞例中“年”已抛弃了“收获季节”义中“收获”相关义素,完全表示纪年了。

至于“岁”字,考之西周金文,“岁”出现4例:

赏(偿)曶禾十秭。遗十秭,为廿秭,[乃]来岁弗赏(偿),(则)付秭。 西周中期曶鼎

利簋中的“岁”指“岁星”,“曶鼎”中的“岁”则沿用了殷商时期的用法,指“收获季节”,毛公鼎中的“岁”用如动词。即西周金文中的“岁”还不具备“纪年”义。直到战国时期“岁”才出现在“万岁”、“某事(非农业收成)岁”的搭配中,具有纪年义,如:

□□为甫人行盨,用征用行,迈(万)岁用尚(常)。春秋早期 为甫人盨

“祀”在甲骨卜辞中表示纪年只出现在“王+数字+祀”的搭配中。这一搭配在西周早期出现了7次,西周中晚期也有所使用,如:

隹(唯)王廿又三祀。 西周早期 大盂鼎

唯王十又 (四)祀十又一月丁卯。 西周中期段簋

唯王十又七祀。王才(在)射日宫。 西周晚期訇簋

春秋金文中“王+数字+祀”的搭配未见。但在战国早期楚系金文中仍有使用,如:

晋系金文中甚至省略了“王”,直接用于“数字+祀”的搭配,如:

但作“纪年”讲在战国晚期金文中已不见,说明其这一义项在战国晚期已消失。

由以上两组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从共时与历时的视角考察词语搭配情况,有助于我们考察同义词或类义词的差异。词语搭配无论是作为词义的外在表现,还是仅仅是使用习惯使然,都对我们认识同义词或类义词的差异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 杨树达.积微居甲文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3] 陈炜湛.甲骨文同义词研究[C]//陈炜湛.甲骨文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4] 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9.

[5] 刘钊.卜辞所见殷代的军事活动[C]//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中华书局编辑部.古文字研究:第16辑.北京:中华书局,1989.

[6] 李冬鸽.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所见之动词同义词[J].河北学刊,2007(5).

[7] 姚孝遂.甲骨刻辞狩猎考[C]//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四川大学历史系古文字研究室.古文字研究:第6辑.北京:中华书局,1981:41-42.

[8] 陈炜湛.甲骨文田猎刻辞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1-20.

[9] 陈年福.甲骨文动词词汇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1:69.

[10]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M].北京:中华书局,1996:1441.

[11] 张秉权.殷代的农业与气象[C]//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编辑委员会.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42本第2册.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0:277.

[12] 吴其昌.殷墟书契解诂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73.

[13] 马承源.商周青铜器铭文选[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7.

猜你喜欢
卜辞纪年甲骨
《故太师铭石记》纪年小考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古代的“干支纪年法”
殷墟非王卜辞的再整理与研究
释甲骨文“衁”字的几个异体
再谈卜辞中的“/又史”及相关问题
说甲骨新缀所见的“南孟”与“奠子方”
甲骨释字四则
稀里糊涂大纪年(下)
稀里糊涂大纪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