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编排与体能分配关系的研究
——以长拳自选套路为例

2010-09-26 11:49徐辉丽
武术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长拳套路演练

徐辉丽 王 维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武术套路编排与体能分配关系的研究
——以长拳自选套路为例

徐辉丽 王 维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文章以长拳自选套路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实验法,论述了武术套路编排与体能分配的关系。武术套路编排和体能分配共同作用于套路演练,一方面套路编排受体能因素的影响且应适应体能消耗的规律;另一方面套路编排能促进体能结构的合理组合。体能的提高也为套路编排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武术套路 套路编排 体能分配 长拳自选套路

为了适应现代世界竞技武术比赛的需要,武术套路竞赛规则2003年进行了新的改进。该规则实行裁判分组打分,不仅注重套路的观赏性还增强了比赛评判的客观性。主要是通过增加难度动作(包括动作难度和连接难度以及器械的抛接难度),并对难度动作进行了量化,确定难度等级和分值。因此,现代竞技武术套路运动中,运动员难度动作的完成水平往往是制约运动员最后得分或比赛名次的主要因素。根据项群训练理论的分类,武术套路属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技能起着决定性作用,体能和编排所属的战术都不起主导作用。运动训练“高原现象”表明,经过多年训练后的优秀运动员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1]。武术套路运动员亦是如此,多年训练的优秀运动员专业技术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比赛时已难分伯仲。此时,根据规则的特点,充分发挥体能和战术的作用以运动员体能特点为基础,通过编排和合理分配体能达到在竞赛中稳定发挥以取得好成绩的目的是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新选择。

目前,武术套路的研究集中在套路历史及发展、编排、创编、难度动作对套路编排的影响、套路编排原则、方法等方面。对武术运动员体能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能量代谢特征、供能特点、体力的运用、体力训练[31]方面。然而探讨套路编排和体能分配之间关系的研究目前还未见报道。为此本文在肯定技能充分发展的前提下,以长拳自选套路为例,从武术套路编排与体能分配共同作用于整个武术套路的演练角度出发,旨在找出套路编排与体能分配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在运动竞赛中把套路编排和体能分配和谐的统一起来,展现套路的观赏性、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最佳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20年来有关长拳套路编排和武术套路有关体能方面的研究资料,找出编排和体能之间的矛盾和解决方案。

1.2 访谈法

通过走访资深教练员和一线运动员了解动作编排与体能下降之间的矛盾。

1.3 实验法

采用芬兰生产的Polar 4.0心率表测定武术运动员套路演练过程中的适时心率变化,观察不同动作,不同节奏的编排与心率变化的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套路编排和体能分配的主体性

套路编排与体能分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竞技武术套路的编排是指将武术技术动作按照竞技体育的特征和武术运动规律进行的次序排列,并且使包装武术套路的一切艺术形式与套路演练相协调。把有限的体能根据套路规则的要求和特点进行有效的规划,把套路要表现的技术、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套路中干净利落地完成各个编排动作,这就是体能的分配。

套路编排与体能分配分属不同的主体,编排套路通常是由教练员来完成,而体能是运动员由来支配的,它们因为运动竞赛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竞技武术中,参赛运动员要在赛前做许多准备工作,首先就是要编排一个竞赛套路。在编排过程中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体能状况和套路风格特点来选择和设计动作,使运动员在有足够体能保障下完成动作,又能使运动员技术特点得到充分发挥。这样,套路编排和体能分配最后都共同作用于套路演练。

2.2 套路编排和体能分配之间的相互关系

2.2.1 套路编排受体能因素的影响

武术套路编排的原则和依据要求考虑体能因素。武术运动包括套路和搏斗两种运动形式。所谓武术套路是以踢、打、摔、拿、击、劈、刺等技击动作为基本素材,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按照一定布局,把数个带有攻防含意的动作组合起来,并在首尾加上起势和收势,使之成为首尾相应,动作成套的固定形式的运动[2]。武术套路的编排并不是几个动作的简单组合,而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依据。中国武术教程中认为武术套路编排的一般依据是:(1)武术套路自身特点;(2)依据不同任务及演练对象的特点;(3)依据体育美学中形式美的法则。其中演练对象的特点一项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体能。不同运动水平的运动员以及同水平运动员之间体能水平和体能结构都是不同的。套路编排要有利于发挥运动员身体条件、技术专长、心理特征等方面的长处。譬如在长拳套路编排中,体力好、灵活性强的运动员就要多安排跳跃和技巧性的动作,如旋风脚、腾空飞脚、后空翻等;柔韧性好的就要多安排腿法和平衡,如扫腿、踢腿等;耐力差的可把跳跃、翻腾等动作放在套路的前段。

完成套路的先决条件是体能。体能是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32]。武术运动主要是以克服自身体重的一种运动形式,要求运动员具有快速起动、快速踢打、快速翻转等能力,以表现出武术特有的快速勇猛、节奏鲜明的特点,因而所有的套路完成都要有一定的体能作为支撑,特别在竞技武术中对难度动作的要求增加了套路的强度,对体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武术运动员的体能就是经先天遗传与后天训练在武术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机体持续运动的能力。体能是完成一切套路、动作的先决条件。

2.2.2 套路编排与心率的关系

体能是一个很难量化的概念,但负荷的大小与体能的消耗通常呈正相关。因而,通过心率的变化可以从侧面反应体能消耗的规律。以长拳自选套路为例,长拳自选套路时间一般不低于在1分20秒。表1所示是一运动员演练1990年长拳竞赛套路时心率情况。

表1 心率情况一览表

图1 长拳自选套路练习时适时心率的变化

从图1中可以看出,运动员演练套路一开始心率就快速上升,达到180次/分钟时,心率仍继续缓慢上升,这与长拳武术套路的特点有关。它具有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动迅静定、节奏鲜明的运动特点,对体能的消耗很大,所以在前半段心率上升迅速。在达到接近最高心率的时候(即心率高于180次/分钟后仍缓慢上升的阶段)与运动员在实践中呼吸加速,脸色发白、感觉动作较先前吃力的情况也是相符的。最高心率基本都出现在套路的结束部分,也就是说从套路开始到结束,心率都在不断增加。

2.2.3 套路编排应依据体能结构

训练学研究表明一般的木桶理论并不能适用于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优秀运动员在比赛取得胜利的关建往往是依靠优势体能的关键技术。优秀竞技运动员经过多年训练,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同样会出现在武术运动员身上。在体能方面,力量、柔韧、速度等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是以人体肌肉的形态、结构机能、生理生化机制的改变为基础,是以神经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与集中,以及相适应的神经过程充分协调为前提而建立起来的各种用力动作的条件反射的结果。所以,在运动员体能训练过程中,当机体对训练方法、手段、负荷产生适应性效果时,肌肉与中枢神经系统对训练的刺激产生适应性“记忆”,也会出现高原现象[33]。在这一时期,体能水平会保持在一个特定的阶段。因而,根据竞赛需要利用套路编排促进体能进行合理分配就显得尤为重要。

编排作为套路演练的第一步非常重要。竞赛中运动员技术水平相当时,体能对套路演练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体能储备十分充足,在高水平竞技中仍出现一些不该有的失误,我们就要从编排上去找原因了。

编排主要是针对每个队员的不同特点和比赛时的需要,去选择相应的难度动作和衔接动作,结合套路的演练风格组成套路。竞赛规则中对难度动作有明确的难度等级划分,但每个动作对体能的要求却是不一样的,例如,在长拳自选套路中后踢抱脚直立和旋子转体720°同属C级难度,可以加0.4分,但二者对体能的要求却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前者侧重柔韧,后者侧重跳跃。如果一个柔韧素质很好而弹跳和灵活性相对较弱的运动员,我们在难度编排上侧重跳跃和旋转而缺少扫转和平衡,这样就会增加失误的机率。所以即使拥有良好的体能也需要依据体能结构特点进行准确地编排才能在比赛中减少失误,发挥个人特点专长,最终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或名次。当然,好的难度动作和衔接动作的编排,无疑会增加套路的观赏性,但如果体能跟不上,动作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就会适得其反,不仅影响难度动作的加分,还会影响动作质量进而影响裁判的打分。可见,在了解了个人体能的特点之后,套路编排应适应体能结构以促进体能的合理分配。

2.2.4 体能的发展为套路创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体能是经过刺激——适应——刺激的过程慢慢增长的,武术训练中因为套路对体能要求很高,经常是以练代训即以套路练习代替体能训练。现代竞技武术中许多教练已经意识到根据现有规则需要难度动作的高质量完成才能拿到好名次或取得优胜,所以套路编排时难度动作靠前,而且为了求稳,C级动作难度和连接难度都较少选用。这样就造成了套路的头重脚轻和大量雷同现象,大大降低了套路的观赏性。要求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在创新上下力气,把新颖的难度动作编排进来并相对均匀的分布在整个套路中,这是对体能全面发展的要求。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应注重体能的全面提高,这样高、难、新、美的武术套路追求才能最终实现。

3 结语

(1)套路编排和体能分配是共同作用于套路演练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运动员参加一次竞赛中,为了取得好成绩和比赛名次,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考虑,不能偏废其一;

(2)套路编排时要充分考虑体能结构,利用规则对难度的划分,取长补短以期取得好成绩。

(3)套路的高、难、新、美发展要依靠体能的全面发展。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343.

[2]施 翔.武术套路发展的动因及其启示[J].常熟高专学报,2001(4):108-109.

[3]肖红征,马敏卿,曾于久.论竞技武术套路的技术发展方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8):79-82.

[4]单锡文.大型武术(套路)竞赛编排方法讨论与实践[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4(3):71-75.

[5]花家涛,周 晓.论竞技武术套路编排的现状及其发展走向[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4):108-109.

[6]韩英甲,王兴臣.全国武术锦标赛男子枪术套路编排及难度动作选用状况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5(1):4-6.

[7]席饼嗣,杨焕峰. 浅谈新规则难度动作对套路编排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06(3):43-45.

[8]张 秋.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女子长拳难度动作完成情况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6):876-877.

[9]曹琼瑜.对十运会武术套路比赛的观察与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6(12):33-35.

[10]高楚兰.武术新规则在长拳竞赛中应用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7(2):94-96.

[11]赵秋菊,李立杰.对高水平女子长拳自选套路难度动作编排现状的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1):119-121.

[12]潘 冬,李 治,陈 琳.不同运动状态下武术套路运动员无氧供能水平的实验研究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6)93-96.

[13]冯 燕,张 娟.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心理及技术状态与比赛成绩的相关研究 [J]. 中国体育科技,2007(6):75-78.

[14]周君来,李爱春.武术运动员的身心素质对比赛成绩影响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6):79-82.

[15]李志雄,梁京红,周 攀.长拳类自选套路的供能特点与耐速训练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8(3):106-110.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ushu Routines Arrangement and Physical Power Distribution——taking free-style routine of Changquan as an example

Xu HuiliWang Wei
(College of P.E.,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79)

The paper takes the free-style routine of Changquan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ushu routine arrangement and physical power distribution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interview and experiment.Routine arrangement and physical power distribution mutually act on routine performance.Routine arrangement is infection by physical power and must suit to the consumption rule of physical power.At the same time routine arrangement is helpful to distribute and improve physical poewr.The improvement of physical power provides a broader space for routine arrangement.

Wushu routine arrangement of routine physical power distribution the free-style routine of Changquan

G85

A

1004—5643(2010)05—0043—03

1.徐辉丽(1984~),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长拳套路演练
首次演练
浅谈长拳发展的历史流变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未雨绸缪演练忙
眼下有套路
129式太极拳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