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蛀干类害虫引诱剂引诱松褐天牛试验

2010-10-24 07:50林高峰巫冬江邓建宇陈绘画
自然保护地 2010年3期
关键词:引诱剂松墨松褐

林高峰 巫冬江 邓建宇 陈绘画



松树蛀干类害虫引诱剂引诱松褐天牛试验

林高峰1巫冬江2邓建宇3陈绘画4

(1浙江省温岭市农业林业局 317500;2杭州市森林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总站310009;3浙江林学院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植物保护系 浙江临安 311300;4浙江省仙居县林业局317311)

报道采用自行配制的松树蛀干害虫引诱剂引诱松墨天牛的试验结果,对引诱剂的诱捕效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诱捕剂单日最大诱捕量为5头/单个诱捕器。雌雄比为1 : 1.02,所诱捕到天牛雌虫60%-80%腹内有卵,藏卵数各地统计,8-40粒不等。引诱剂引诱距离的测定结果,引诱剂在离松林缘150-200m距离内均能引诱到松褐天牛。诱集的虫种中有两种天牛,其中松褐天牛占总虫量35.7%,短角幽天牛占11.6%。

松树;蛀干类害虫;引诱剂;松褐天牛

松褐天牛〔Hope〕是传播毁灭性病害——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已被列为国际国内检疫性害虫。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受到高度关注,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切治理措施应以保护生态平衡和实现可持续控制为出发点。而松褐天牛具有生活隐蔽,世代不整齐,受外界环境和天敌影响小的特点,药剂及天敌难以接触到虫体。引诱剂诱捕天牛作为一种能大面积林间使用的生态无公害的较为有效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杀灭天牛作用,又经济有效的方法;其诱捕的观测数据又可作为相关预测预报的基础数据来源。本文就利用松树蛀干类害虫引诱剂来引诱松褐天牛试验研究做一些综述。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药剂:自行配制的松树蛀干类害虫引诱剂(主要成分为松节油和乙醇)。诱捕器采用锌铁皮制作,由伞形盖,漏斗和诱芯等构成,集虫杯内装入适量清水。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设在杭州园文局玉皇山管理处洋房山、临安锦城街道东湖村、温岭市新河镇长屿山,山脊至山谷,林内至林缘,约为7松3阔,林分基本一至。在第1代羽化期(2008年6月10日-7月10日,2009年6月10日-7月10日),选择试验林地内行走较方便、地势较开阔的林道旁或林中空地,松褐天牛较多的地段作为诱捕器挂放点。共设10个诱捕器,编号分别为1-10。两个挂放点之间相距50m。诱捕器用木棍做成的支架悬挂,用绳绑牢固定,下端离地面1.0m。引诱剂使用时在现场直接装入诱芯200ml,此后每隔7天往诱芯补充引诱剂,各个诱芯补充至200ml。施放引诱剂后,每隔7天检查1次,收集诱捕器集虫袋中松褐天牛和其他昆虫,记录松褐天牛及其他昆虫的数量。

2 结果与讨论

①诱捕器放置在山脊引诱的天牛数量多于山谷,无论林分内还是林缘,只要通风良好、有广大的空间就有良好的引诱效果。每个诱捕器在成虫出现期的诱捕量随林间松褐天牛种群密度的变化而不同,试验中单日最大诱捕量为5头/单个诱捕器。引诱到的松褐天牛中,雌雄数量相差不大,性比(♀/♀+♂)为0.42-0.58。引诱到的雌成虫中98%的卵巢已发育成熟。

表1 松树蛀干类害虫引诱剂引诱活性试验结果

依据在3个诱捕点对389头天牛统计,雌雄比为1 : 1.02,所诱捕到天牛雌虫60%-80%腹内有卵,藏卵数各地统计,8-40粒不等。

根据诱捕的松褐天牛成虫观察统计,部分成虫的卵巢还有未成熟卵。为诱获的雌成虫怀卵量,每头雌成虫的平均怀卵量为9.9粒,其中成熟卵5.3粒。

表2 蛀干类害虫引诱剂对松褐天牛引诱距离测定结果

②引诱剂引诱距离的测定结果,引诱剂在离松林缘150-200m距离内均能引诱到松褐天牛。在山脊处理中离松林缘10m、50m、100m、150m、200m距离处引诱到的松褐天牛数占引诱到的松褐天牛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50%、20.4%、12.0%、10.2%、7.4%,引诱的最远距离为200m。在山谷处理中离松林缘10m、50m、100m、150m距离处引诱到的松褐天牛数占引诱到的松褐天牛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52.9%、23.5%、14.7%、8.8%,引诱的最远距离为150m。

③试验林地蛀干类害虫种群组成结构

对诱捕的蛀干害虫种群的2年观察统计,结果显示为鞘翅目(Coleoptera)5科15种,其中天牛科Cerambysidae 2种,象甲科Cureulionidae 3种,小蠹科Scolytidae 4种,吉丁虫科Buprestidae 1种(表1)。另外还有半翅目等其它虫种昆虫,不能确定是由于引诱剂的作用而进入集虫杯。

表3 诱捕器内蛀干害虫种群组成结构 (2008-2009)

表3中,林间天牛科有2种,占总量的47.3%,其中松褐天牛占35.7%,短角幽天牛占11.6%;象甲科有3种,占总量的16.4%,其中马尾松角胫象占12.8%,松瘤象、多瘤雪片象分别占1.2%和2.2%;小蠹科4种,占总量的34.1%,其中马尾松梢小蠹28.3%。

④对引诱剂来说,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在轻度受害的地区广泛使用效果良好,从引诱杀虫防治的观点看,引诱杀虫能减轻下一年的松褐天牛密度,尤其在病区边缘使用,可降低病害向外扩散速度和发病程度。利用引诱剂在监测松褐天牛种群方面有利用价值,值得推广。

[1] 姜凤丽,汪鹏,唐宇力等.利用引诱剂防治松墨天牛的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 1998,18(6):23-25.

[2] 梁细第,朱建国,周关校等.几种诱杀松墨天牛方法的效果比较及评价[J].林业科学研究.2000,13(4):366-369.

[3] 张连芹,宋世涵,黄焕华等.深圳地区松墨天牛综合防治的研究[J].昆虫知识,199517(1):21-26.

[4] 柴希民,蒋平主编,松材线虫病发生和防治[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5] 徐福元.国内外松褐天牛的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1998(3):41 – 45.

Pine borer attractant to lure

Lin Gaofeng1Wu Dongjiang2Deng Jianyu3Chen Huihua4

1.Th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Bureau of Wenling,Wenling Zhejiang 317500 China 2.The Forest and Wild Animal Conservation General Station, Hanzhou, 310009 China 3.Department of Plant Protection, Schoo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Science,Linan Zhejiang 311300 China 4.The Forestry Bureau of Xianju,Xianju Zhejiang China

the paper reported that a pine borer attractant was used to lure pine sawyer beetles. The effects of the attractant was anali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ttractant can collect maximum 5(MA)by one trap in a single day. The sex ratio of MA traped was 1 : 1.02, 60%-80% the female MA carry eggs, the egg quantity from 8 to 40 varied in different sites. The lure distance was also tested, the attractants can lure MA 150-200m from pine forest. 2 kinds of longhorned beetles were lured, MA was consisted of 35.7% in the total lured insect individual,was consisted of11.6%.

pine borer attractant pine sawyer

S763.3

B

1004-7743(2010)03-0029-02

2010-06-11

猜你喜欢
引诱剂松墨松褐
鼓山风景区松墨天牛种群监测及松枯死木发生浅析
四种草地贪夜蛾测报型性引诱剂的诱捕效果对比
南安市松墨天牛诱捕数量与气温变化关系研究
不同引诱剂与林分因子对松褐天牛诱捕效果的影响
松墨天牛对树种取食差异和林区分布情况的影响以及防治
利用诱捕法监测松墨天牛种群动态及气象因子的影响
APF-1诱捕器林间诱捕防治松褐天牛的试验研究
F2型和APF-1持久型引诱剂对松墨天牛的林间诱捕效果比较
释放天敌防治松褐天牛技术研究
两种新型松褐天牛引诱剂不同空间位置诱捕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