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盐碱地角碱蓬籽粒含油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研究

2010-11-20 05:36崔素萍左豫虎魏永全
中国粮油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种籽亚油酸不饱和

崔素萍 左豫虎 魏永全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1,大庆 163319)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免疫研究室2,大庆 163319)

大庆盐碱地角碱蓬籽粒含油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研究

崔素萍1左豫虎2魏永全1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1,大庆 163319)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免疫研究室2,大庆 163319)

研究了黑龙江省大庆盐碱地角碱蓬籽粒含油量及其脂肪酸的组成,采用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分析法对大庆市盐碱地生长的角碱蓬籽粒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进行了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大庆市盐碱地生长的角碱蓬籽粒含油量为 25.34%,其中棕榈酸为 5.71%、棕榈油酸为 2.05%、硬脂酸为 0.07%、油酸为10.44%、亚油酸为 80.03%、亚麻酸为 1.69%,亚油酸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 94.21%。大庆地区盐碱地角碱蓬亚油酸的含量远高于紫苏的含量,与月见草和红花籽油的含量相当,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角碱蓬 籽粒含油量 脂肪酸成分 气相色谱

碱蓬属 (Suaeda)属于藜科,约 100余种,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海滨、荒漠、湖边及盐碱地区,我国有 20种和 1个变种[1]。研究比较多的有碱蓬、囊果碱蓬、角碱蓬、翅碱蓬及盐地碱蓬等,其中对碱蓬属籽粒油的组成成分分析及开发利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研究表明,碱蓬籽粒的脂肪含量高达 36.4%,其中高不饱和脂肪酸与必需脂肪酸含量很高[2]。柳仁民等[3]在研究囊果碱蓬籽油中脂肪酸的组成时发现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 90%左右,其中亚油酸的含量占 75.40%。倍受国内外营养学者高度关注的保健油源植物紫苏和月见草油中,紫苏籽的含油量为25%~40%,不饱和脂肪酸约占 90%,与碱蓬籽油持平,月见草种籽的含油量为 30%,不饱和脂肪酸约占85%,均低于碱蓬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在碱蓬籽油的开发利用上,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是利用碱蓬籽油开发高质量的保健、食用油;其次是利用碱蓬籽油中的高不饱和脂肪酸研制药物或保健品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临床用的降脂降压药常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国外医学家和药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后一致认为不饱和脂肪酸是目前最好的降脂降压产品[4]。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防止细胞老化,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抗动脉粥样硬化[5],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促进肝细胞的新陈代谢、减轻肝脏负荷,保护肝脏有明显效果并能提高脑细胞的活性,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降低生物体脂肪,增加肌肉等作用[6]。因此对不饱和脂肪酸保健和医疗产品的开发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和生命科学的经济增长点。

大庆盐碱地分布着广泛的野生角碱蓬 (Suaeda Com iculata),但关于其籽油的脂肪酸种类、组成及营养功能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拟对大庆盐碱地野生角碱蓬种籽中油脂进行索氏提取,再利用气相色谱仪对其脂肪酸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期为大庆地区的野生角碱蓬资源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2007年 10月中旬,在大庆市盐碱地采集角碱蓬种籽并置于自然通风条件下阴干,储存备用。

1.2 试剂

甲醇、正己烷:色谱纯级,美国 Fisher公司;亚油酸标准品:色谱纯级,美国 Sigma公司。

1.3 仪器

GC-9900气相色谱仪:上海科创色谱仪器有限公司;RE-52型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1.4 试验方法

1.4.1 角碱蓬种籽中脂肪的提取

将角碱蓬种籽烘干至恒重,粉碎过 60目筛后用于种籽脂肪提取。每次取 10 g样品,用乙醚萃取样品中的脂肪,具体方法见文献 [7]。试验重复 3次,取平均值。

1.4.2 脂肪酸的甲酯化

采用NaOH-CH3OH甲酯化法对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取 1.4.1中所得的脂肪和亚油酸标准品各约50 mg,置于 10 mL试管中,加入 5 mL正己烷,再加入0.5%的 NaOH-CH3OH溶液 0.3 mL,于室温下震荡5 min,加入少量无水 Na2SO4后静置 1 h,然后在2 000~3 000 r/min的条件下离心 2~3 min,然后取上清液用于气相色谱分析。

1.4.3 气相色谱检测条件

用 GC-9900型毛细管气相色谱仪对甲酯化样品进行检测,气相色谱分离条件为:石英毛细管柱15 m ×0.25 mm ×0.33μm,载气 (N2)压力 90 kPa,载气流量 24.4 mL/min,柱箱温度 150℃,汽化室、检测室温度 260℃,进样量 6μL,程序升温 150~180℃(3℃/min)。

2 结果与分析

2.1 角碱蓬种籽中脂肪含量

索氏提取所得的角碱蓬籽油经烘箱加热去除残留乙醚和水分后,为深黄色黏稠的液体,有油脂特有的香味,每 10 g籽粒提取的脂肪平均重量为 2.534 g,大庆盐碱地角碱蓬种籽的脂肪含量为 25.34%。

2.2 脂肪酸甲酯化产物气相色谱检测与分析结果

以亚油酸标样的保留时间为依据,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以亚油酸标样为参照进行对比,对亚油酸的标准品和样品进行气相色谱检测结果见图 1、图 2。

图 1为亚油酸标样中各脂肪酸的出峰时间,各峰分别为棕榈酸 (3.645)、油酸 (5.660)、亚油酸(6.143)、亚麻酸 (6.603)。

图 2为角碱蓬籽油中各脂肪酸的出峰时间各峰分别为:棕榈酸 (3.703)、棕榈油酸 (4.035)、硬脂酸(5.353)、油酸 (5.619)、亚油酸 (6.268)、亚麻酸(6.884)。

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所得亚油酸标样和角碱蓬籽油中各脂肪酸的具体含量见表 1。从角碱蓬籽油中鉴定出 6种化合物,其中有 4种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占脂肪总量的94.21%;有2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和硬脂酸,占脂肪总量的 5.79%;其中,亚油酸的含量最高,达 80.03%。

表 1 亚油酸标样和角碱蓬种籽中脂肪酸的含量

3 讨论与结论

我国 3种主要油料作物中的脂肪含量大豆为20%~22%,葵花籽为 45%~49%,花生约为 50%。大庆盐碱地中角碱蓬籽油含量为 25.34%,超过大豆油含量。据邵秋玲等[8]报道,当土壤含盐量为0.23%~0.98%,经人工栽培后,盐地碱蓬种籽产量可提高 1~2倍,达 3 000 kg/hm2以上。按角碱蓬籽粒脂肪含量 25.0%计算,人工栽培脂肪油产量可达750 kg/hm2。所以大庆盐碱地角碱蓬属植物具有作为油脂资源开发的潜力,应予足够重视。

在脂肪酸性质评价中,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与饱和脂肪酸(SAF)相对含量的比值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9]。现代医学实践证明:当 PUFA/SAF大于 2时,植物油脂才具有降血脂的功能,且 PUFA/SAF值越大,降血脂的作用就越明显。大庆盐碱地角碱蓬种籽油中,PUFA/SAF高达 16.27,因此以盐碱地角碱蓬籽粒油作为食用保健油及药用是非常有价值的。

与牟书勇等[10]研究的新疆盐碱地囊果碱蓬、于海芹等[11]研究的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生长的碱蓬、角碱蓬和翅碱蓬 3种野生植物相比较,大庆地区的盐碱地角碱蓬种籽油中亚油酸含量为 80.03%,明显高于新疆盐碱地囊果碱蓬 (75.40%)和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生长的碱蓬 (56.94%)、角碱蓬 (59.35%)和翅碱蓬(60.86%)。月见草和紫苏因其营养价值丰富而成为油源植物,其亚油酸含量分别为 73.5%~81.9%[12]和 10.43%~16.65%[13],而大庆地区盐碱地角碱蓬的亚油酸含量远高于紫苏含量,可与月见草和红花籽油 (73%~85%)[14]相媲美,可见大庆地区盐碱地角碱蓬的亚油酸更具市场价值和开发价值。

碱蓬属植物是目前所发现的亚油酸含量较高的植物之一,随着共轭亚油酸 (CLA)在抗癌、抗粥样动脉硬化并且参与脂肪分解与新陈代谢等生理活性的确定,因此寻找到优质廉价的合成共轭亚油酸(CLA)原料亚油酸就显得尤为重要。

大庆盐碱地角碱蓬种籽的脂肪含量为 25.34%,从角碱蓬籽油中鉴定出 6种化合物,其中有 4种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占脂肪总量的 94.21%;有 2种饱和脂肪酸为:棕榈酸和硬脂酸,占脂肪总量的 5.79%;其中,亚油酸的含量高居首位 (80.03%)。

大庆市的盐碱地面积达 495万亩,分布有大面积的碱蓬、角碱蓬和翅碱蓬植物群落。目前,除少量的碱蓬、角碱蓬和翅碱蓬的籽粒被当地群众用作精饲料外,大量碱蓬、角碱蓬和翅碱蓬的种籽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并且有关这 3种碱蓬属植物籽粒中的脂肪酸及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未见报道。盐碱地蕴藏着丰富的耐盐碱野生植物资源,这些野生植物资源具有非耐盐碱植物不具有的抗逆性和生长特性,许多植物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对盐碱地植物进行研究开发利用,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创造了新的途径,是保护盐碱地生态环境,提高盐碱地生态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大庆盐碱地角碱蓬籽油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25(2):115

[2]中国油脂植物编写委员会.中国油脂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92-94

[3]柳仁民,张坤,崔庆新.碱蓬籽油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及其GC/MS分析[J].中国油脂,2003,28(2):42-45

[4]吴时敏.功能性油脂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82-94

[5]Kritchevsky D,Tepper SA,W right S,et al. Influence of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on establishment and pro2 gression of atherosclerosis in rabbits[J].Journal of the A2 merican College ofNutrition,2000,4(19):472-477

[6]WestD,DelanyJ,Camet P,et al.Effectsof conjugated linole2 ic acid on body fat and energymetabolis m in themouse[J].A2 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1998,275(3):667-672

[7]谢因,屈小英主编.食品分析[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44-46

[8]邵秋玲,谢小丁,张方申.盐地碱蓬的人工栽培和选育的初步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1):47-49

[9]李晓莺,曹有龙,何军.5种油脂植物种籽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分析[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6,7:58-60

[10]牟书勇,程争鸣,包群,等.GC/MS法分析囊果碱蓬种籽油中脂肪酸组成[J].干旱区研究,2006,23(3):475-477

[11]于海芹,张天柱,魏春雁,等.3种碱蓬属植物种籽含油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0):2077-2082

[12]吴广礼,王喜君,李军,等.月见草的开发与展望[J].农业与技术,1994,3:19-22

[13]崔凯,丁霄霖.中国紫苏属植物种子含油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研究[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1998,17(1):78-81

[14]沈立荣.国际流行食药保健油—红花油[J].今日科技,1995,11:5.

Fat Content and FattyAcid Composition of Suaeda corniculata Seeds Produced from DaQing Salina

Cui Suping1Zuo Yuhu2Wei Yongquan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Heilongjiang August FirstLand Reclamation University1,Daqing 163319)
(Lab of Immunology,HeilongjiangAugust FirstLand Reclamation University2,Daqing 163319)

Soxhlet distilling method and gas chromatography were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fat and fatty acid contents ofSuaeda corniculataseeds produced from Daqing Salina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Results:The fat con2 tent ofSuaeda corniculata seeds is 25.34%,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s palmitic acid 5.71%,palmoleic acid 2.05%,stearic acid 0.07%,oleic acid 10.44%,linoleic acid 80.03%,and linolenic acid 1.69%.Linoleic acid is the main fatty acid,and the total unsaturated acids account for 94,21%.The results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Suaeda corniculataproduced from DaQing Salina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Suaeda com iculata,fat content of seeds,fatty acid composition,gas chromatography

Q946;Q949

A

1003-0174(2010)01-0074-04

黑龙江省大庆市科技计划项目(SGG2007-043)

2009-01-17

崔素萍,女,1968年出生,教授,博士,食品生物化学

左豫虎,男,1965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植物病理学

猜你喜欢
种籽亚油酸不饱和
母性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或能降低子女患Ⅰ型糖尿病的风险
NH3和NaCl对共轭亚油酸囊泡化的影响
种花的邮差
母源性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或能降低子女患Ⅰ型糖尿病的风险
n-3多不饱和脂肪酸改善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
Teens Eating Better and Getting Healthier
超声场中亚油酸共轭反应的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三维亚油酸胶丸Ⅰ中维生素E含量
响应面法优化山核桃亚油酸碱异构化研究
种花的邮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