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在患高血压病疗养员综合治疗中的运用和效果评估

2010-11-30 08:46310007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徐晓峰张煜王征
中国疗养医学 2010年3期
关键词:生活习惯高血压病危险

310007 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 徐晓峰 张煜 王征

高血压病已成为当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健康管理,对治疗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对在体检中心健康检查的疗养员中11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取得较好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年2月~2009年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患有高血压病的疗养员112例为研究对象,男70例,女42例;年龄48~78岁,平均年龄65.79岁;高血压诊断标准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高血压协会提出的诊断标准[1]。其中Ⅰ期高血压52例,Ⅱ期高血压48例,Ⅲ期高血压12例。排除对象:在6个月内因脑血管疾病住过院、有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疾病、卒中后遗症(肢体肌力在Ⅲ级以下)、严重肺心病和心衰等。

1.2 方法

1.2.1 基本健康信息收集 ①一般情况调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婚姻情况。②现在健康状况、既往史、家族史调查。③生活习惯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对吸烟、饮酒、身体活动状况、饮食习惯及高血压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④血压测量和身高、体重、腰围的测量。⑤相关体检结果:血脂、血糖、心电图、臂-踝指数、左心室厚度等。⑥健康管理2个月,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对高血压知识的认知程度和生活习惯的改善及血压控制情况等。

1.2.2 资料的分析与评估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对生活习惯进行评估,发现主要的危险因素,开展危险分层。结合年龄、性别、BMI,对血压、血脂、血糖的检查结果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风险评估。

1.2.3 健康干预 进行“一对一”的专家咨询,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的概念及其危害性,情绪与高血压的关系,非药物治疗与长期随访的重要性,坚持终身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正确认识高血压药物的效应和不良反应。在15~20 d的疗养期内,每天上午9:00~10:00教练太极拳或太极剑,每天下午3:00~4:00在西湖边进行1次医疗步行,时间40~50 min。由营养师制定防治高血压菜谱,予以低脂清淡饮食。指导生活方式和行为包括限制钠盐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瓜果的摄取,戒烟限酒,适度的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减轻体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指导高血压用药,强调个体化原则,提倡使用长效平稳和对靶器官具有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出院后,每半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健康教育内容的认知程度,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改变情况,血压、血脂、体重的控制情况,服药情况,各靶器官功能情况等。根据随访结果调整健康管理方案,继续下一步的健康管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健康管理前后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及行为改善的比较 健康管理后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有明显提高,特别是对吸烟、酗酒、高脂血症的危害,钠盐与高血压的关系,高血脂危害等知识的知晓率均达到100%。健康管理后患者行为改善(表1),与健康管理前比较,各项数据的百分率经χ2检验,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健康管理前后患者行为改善的比较[例(%)]

2.2 健康管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健康管理后患者收缩压(SBP)下降(23.58±1.10)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DBP)下降(3.23±0.18)mmHg(表2),与健康管理前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健康管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表2 健康管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

注:与管理前比较,*P<0.01

时间 SBP(mmHg) DBP(mmHg)健康管理前 157.71±1.15 79.27±0.81健康管理后 134.13±0.50* 77.14±0.63*

3 结论

根据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2],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18.8%,比1991年增加了近7 000多万人,全国达到1.06亿人。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水平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高血压将呈持续上升趋势。近年的疾病统计表明,中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超过200万,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大的危险因素。尤其值得强调的是,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的第一原因。脑卒中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质量造成很大的威胁。高血压的发生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又与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关,是二者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种族、遗传因素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高血压唯一有效的手段[3]。目前比较公认的导致高血压的生活方式有高盐饮食、肥胖、体力活动过少、过量饮酒、精神高度紧张等,所以高血压的预防及健康管理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而展开。健康教育要使患者能正确认识及对待高血压病。改变生活方式要劳逸结合,动静结合,坚持适度而又规律的体育锻炼,戒烟限酒,合理饮食。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球类运动、健美操等,有助于减轻体重、降低血压和提高机体免疫力。我国传统的运动和医疗保健方法,如气功和太极拳,能增进人体健康,对高血压的防治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吸烟虽然不直接引起高血压,但对我国人群的心血管病致病相对危险均为2倍,但人群归因危险百分比高达32%[4]。肥胖在心血管病的发生中也具有独立作用[5],因此BMI≥25 kg/m2的高血压患者应设法减轻体重,对超重与肥胖的人,减轻体重1 kg,可使收缩压降低1.6 mmHg、舒张压降低1.3 mmHg。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存在的问题都不一样,因此,高血压病的健康管理应强调个体化的原则。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进行分层[6],对每个个体量化管理是高血压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低危险的个体,一般只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对于中危险个体,在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开展药物干预;对于高危险个体,不仅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干预,而且要经常监测患者的心电图以及脑血管的状况,预防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表明,健康管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认知程度,改善生活方式,提高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血压的控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健康管理是长期、持续的管理过程,在开展生活方式指导后的一定期间,应对其实际效果进行评估,一般以2个月为宜,因为无论是营养指导或是身体活动指导,2个月都应该显示其健康效果。这时一方面应询问被检查者生活习惯的改善情况,另一方面检查其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的变化,并和第一次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修正指导计划与指导方法,继续下一步的健康管理、健康促进。要强调的是,即使被检查者仅有较小的改善(生活习惯或体检指标),也要充分予以肯定并大加鼓励,以便被管理者坚持下去,取得较大的健康管理效应[3]。

我国高血压病存在三低现象,即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因此,我们要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筛查出高血压患者及高危人群,尽早进行早期治疗和规范化健康管理,建立管理目标和治疗计划,通过健康评估、咨询、指导、随访和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提高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技能和信心,为患者提供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

[1]张适时,吴时达.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高血压协会(WHO)高血压处理指南[J].心血管学进展,1999,20(3):177.

[2]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综合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3]王培玉,刘爱萍,刘宝华.高血压的健康管理[J].中华华管理学杂志,2007,1(1):18-21.

[4]安宁,谢高强,武阳丰.心脑血管病主要危害因素对其发病和死亡的归因危险[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11(1):42-45.

[5]周北凡,武阳丰,李莹,等.中国成人代谢综合征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1):5-10.

[6]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生活习惯高血压病危险
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
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
喝水也会有危险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拥挤的危险(三)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