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研究

2010-12-08 12:11孙忠良
关键词:概论中国化讲授

孙忠良

“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研究

孙忠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简称“概论”)承担着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骨干人才的重要任务。目前,“概论”课程的课时分布及所讲授的教学内容较多,教师和学生的负担都很重,并且其教学内容还在不断地进行补充和调整。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和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必要对“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使之能够更好地符合教学规律,更好地调动教师教学主体和学生学习主体的两个积极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内容;整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当代大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认识各个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承担着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自觉性,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骨干人才的重要任务。目前,“概论”课程的课时分布及所讲授的教学内容较多,教师和学生的负担都很重,并且伴随着最新的中央会议精神和形势政策的变化,其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进行补充和调整。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和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必要对“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使之能够更好地符合教学规律,更好地调动教师教学主体和学生学习主体的两个积极性。

一 关于“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的若干问题

1.在教学定位上没有明确把握。

2005年新方案将1998年版的《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整合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8年,该门课程名称又调整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新课程要求在教学中既要反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又要分别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各理论成果的基本原理。但是由于在短时间内,教材几经修改,导致不少授课教师在教学中无法适应新的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只能按照原来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的讲解,甚至还有仍按照原来的《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两门课程要求进行教学安排,导致课程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内容顺序安排混乱,忽视了新教材与原有教材的区别与联系,导致“概论”课程的教学定位不够准确,从而使其时效性大打折扣。

2.在教学内容上有增无减,有所重复。

“概论”课程作为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新课程的核心课程,在新时期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课时安排与教学内容都是最多的。十五章的内容设置包罗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防、党建、外交和祖国统一等多个领域。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后,“概论”课程中的第一章、第八章和第十二章等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并且可以预见到随着中央会议精神的陆续出台,课程内容还会有所调整和增加。而且,“概论”课程中的一些理论知识,大学生其实早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了。在大一阶段中已经开设过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某些教学内容也与“概论”课程中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内容有所重合,所以有必要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使之在教学实际操作中更加科学。

3.在教学过程中重点难以突出。

因为“概论”课程是由原来的两门课程整合而成,加上教学内容比较庞杂,所以教学重点的选择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有的章节涉及的重点较少,比如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等,但有的章节涉及的重点则很多,比如第一章,第八章和第九章等。这些重点较多的章节,若不能很好地梳理,在讲授的过程中,就常常会有所疏漏或不够突出,加之内容较多堆砌,使得一些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常常摸不着头脑,搞不清楚重点内容到底在哪里,这会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重心,无所适从。

4.在教学效果上学生收获甚微。

因为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的繁多,加上某些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使得部分大学生对“概论”课程的实际实用价值的态度有所偏差,有的不置可否,有的甚至是全盘否定。在实际调查中,有结果显示,有相当大比例的大学生认为学习“概论”课程对自己的帮助不大或毫无意义(参见表1)。

表1 关于“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调整的调查

(调查时间:2010年3月 调查人数:118人 调查地点:吉首大学)

在当代大学生群体和某些学院领导中,重理轻文、重技术轻素质的意识还大量存在,而“概论”课程重在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的成长作用呈现隐性状态,导致部分大学生认为与其花费时间来学习不那么“有用”的“概论”课,不如多花费时间去学习对将来找工作有直接帮助的英语和专业课程等。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若它们对“概论”课程的态度是反感和排斥的,那么将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呈现出恶性的“互动”态势,那么“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了,其教学效果也必将收效甚微。

二 关于“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的总体思路

“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共有十五章,涵盖了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到内政、外交、国防、党建、祖国统一,以及革命、改革、发展、稳定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宝库。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对这门课程开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加上各个高校安排课时的限制,有必要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这样既能保证“概论”课程体系的合理和结构的完整,又能保证“概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精炼,从而提高授课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1.专题讲授,精炼内容。

在对学生进行的调查中发现,约占75.42%的学生认为“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太多,约占63.56%的学生赞同专题授课,多人主讲的教学方式(参见表1)。专题讲授的方式,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提法,在某些高校也曾创造出良好的授课效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很多高校因为某些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教学的效果不佳。为此有必要对这一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优化。

第一,严格贯彻专题讲授原则。

“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共有十五章的分布,我们可以把其确定为十五个专题,或将某些章节的内容合并,确定为更少的专题。确定专题的原则要以教材为根本依据,不能无原则地脱离教材而天马行空,要以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基本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以精讲适用,精益求精为根本准则。具体在讲授每个专题时,还需进一步加强其针对性,结合实际讲清原理和理论,切中要害,以此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兼顾政治课程的理论性,强化思想教育的严肃性,确保教学目的的明确性。

第二,科学设计专题讲授教案。

专题讲授的方式,其实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学理论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如何科学地、精心地设计专题讲授教案,可以说是专题讲授方式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教案的设计要符合专题讲授的特点,要根据专题讲授的内容对原教案内容进行优化和补充。每个专题集中讲授几个重点问题,然后进一步化解难点,突出重点,并做到繁简适当,使大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准确地了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过程和在各个阶段所产生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从而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坚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

第三,准确捕捉专题讲授重点。

专题讲授,毋庸置疑有其一定的独立操作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专题之间是完全割裂的,专题与专题之间须有一定的关联性,要用课程的主线将其串联,使之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明确凸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同时,专题讲授凸显精讲原则,因为捕捉讲授重点是十分重要的,若重点不够突出,那专题讲授无疑等于失去了灵魂。如第一章的教学内容可作为一个专题讲授,讲授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为这一专题可谓是“概论”课程的主线,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较多,因此不要有所遗漏。重点之一是阐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中国化的问题;重点之二是讲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各个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内容体系和指导意义。教材内容本来是按照各个理论成果形成的时间先后分为四个小节讲解,专题讲授可以摒弃小节的划分,将其整合和优化,从而使其重点更加突出,理论成果之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第四,精心选择专题讲授教师。

“概论”课程的课时设计较多,授课任务也较重,因此,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团队来说,一般都设有从事“概论”课程教学的教研室,老师人数也比较多。专题讲授的方式可以集中发挥从事“概论”课程教学老师的专业优势,将每个专题与每位任课老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专长相结合,如有的老师可能主要从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方面的研究,就可以承担起第九个专题的讲授任务;有的老师可能对于国防外交理论比较有兴趣,那就可以承担起第十三个专题的讲授任务。通过精心选择专题讲授教师,可以更好地发挥集体智慧,优化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需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由专家、同行、学生等对所讲专题进行评分,提出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2.课堂讨论,答辩点评。

传统的“说教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了,根据当今大学生的接受习惯和学习特点,采用学生参与的“开放式”教学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开放式”的教学方式需抓住问题的核心,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精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结合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可根据讲授专题的内容需要,组织大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大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主张。通过讨论辩论,一方面能够使大学生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精髓。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强和锻炼大学生主张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使其在学习中立于主动地位,从而促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性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理论成果的理解。

第二,专题答辩培养学生能力。

采取专题答辩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理论运用到社会实践的能力。专题答辩与课堂讨论和课堂提问有所不同,课堂讨论主要是在学生之间进行的,而且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可以重复性地发言,全体学生都围绕同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来进行总结。课堂提问相对而言则比较简单,一般以基础知识为主,具有临时性、灵活性、知识性和随意性的特点。专题答辩则是通过教师出题,单个学生回答,在学生答辩时教师可以随机提问,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且专题答辩在专题讲授的过程中,是由教师事先选定的辩题,具有特定性、稳定性、理论性和目的性的特点。

第三,学术点评开阔学生视野。

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针对理论界、学术界对“概论”课程某些具有争鸣性质的问题,可以进行学术点评。这种点评最好是依据案例,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缜密的论证。学术点评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使学生能够真正信服,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视野,将教材进一步延伸。

[1]寇淑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内容整合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2009,(3).

[2]贾立臣,郭元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精讲设计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09,(2).

[3]李维昌,黄艳.试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设计——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

ResearchontheIntegrationandOptimizationoftheIntroductiontoSocialistTheory

Sun Zhongliang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s and Socialist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bbreviated as “ Introduction” ) i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quality of political theory, strengthen students’ belief of socialism and enable students to become the backbones in socialist construction.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assignments in the teaching periods and the teaching contents . Based on previous practice of teaching and the learning , the paper proposes it is necessary to integrate and optimize the content of the “Introduction Course”. The purpose is 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Socialist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eaching content;integration

ClassNo.:G642.0DocumentMark:A

孙丽萍 蔡雪岚)

孙忠良,博士,讲师,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吉首。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邮政编码:416000

2009年—2011年吉首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和优化的研究与实践》(序号:59)

1672-6758(2010)06-0019-3

G642.0

A

猜你喜欢
概论中国化讲授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