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退药情况分析及管理措施

2011-01-24 06:47邓苏平
中国药业 2011年2期
关键词:药房办法处方

邓苏平,喻 旻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我院退药情况分析及管理措施

邓苏平,喻 旻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目的探讨减少退药的方法,减少医、药、护人员的重复劳动。方法通过对医院2008年全年退药情况进行统计及原因分析,制订出医院《退药管理办法》于2009年元月开始实施。结果实施《退药管理办法》后,退药处方数与上年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退药管理办法》行之有效,减少了退药,提高了合理用药水平及用药安全性。

退药情况;分析;措施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指出: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还。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1],不能机械地执行此规定。因为在有些情况下不退药,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造成浪费;或者由此造成医疗纠纷,影响医院声誉。所以在保障药品安全的前提下,退药也在情理之中。但如果毫无制约,退药会增加药房、收费工作人员的负担和医疗风险。为此,我院制订了《退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高退药门槛,逐步减少不当退药,督促医生合理用药,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用药。笔者在此主要对比医院《办法》实施前后的退药情况。

1 资料与分析

1.1 退药情况统计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我科的退药登记本。《办法》实施前,登记项目有退药患者姓名,退药名称、批号、有效期,退药原因,执行退药药师签名,统计2008年1月至12月的记录。《办法》实施后,登记项目增加了退药科室、处方医师、办退人员签名,统计2009年1月至12月的记录。因门诊和住院病房退药原因有差异,故分别统计。《办法》实施前,门诊退药处方334张,住院处方1 729张;《办法》实施后,门诊退药处方187张,住院处方846张。《办法》实施前后退药处方数比较,门诊和住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结果见表1和表2。

1.2 退药原因分析

计算机输入错误:如临时医嘱输为长期医嘱,对计算机规格设置不清楚,输入错误较多。如我院中成药设置为整包装,西药设置为拆零包装,如医生想输入规格为36片/盒的中成药,但却输成了36盒,只能退掉多输入部分。收费人员对药品名称、规格陌生,也会出错。但这些错误只要细心就能避免,故在《办法》实施后此类错误减少,退药处方也相应减少。

药品不良反应:有开具数盒或几天的药量,在用药1次或数次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只好把未用的药退掉。这是不可预知的,但医生通过询问患者,了解患者过敏史也能减少此类退药。

表1 《办法》实施前后门诊退药情况

表2 《办法》实施前后住院退药情况

药物禁忌:药师在审核处方时发现配伍禁忌;或患者取到药物后发现有不适合自己的情况,如糖尿病患者开含糖的口服药,或输液时溶剂为葡萄糖;肝肾功能不好的患者开有损伤肝肾的药物。如果医生多了解患者的情况,就会减少此类退药发生。

家中已备:医师所开药品患者家中已备,特别是电子处方实行后,患者对所开药物不清楚,等到取完药后才发现。医生如果在开药时多问患者一句,就能减少重复开药。

开药过多:所患疾病已愈,所开药品尚未用完,患者要求退掉剩余的药品;患者认为医生所开药物过多,或嫌药品价格过高,拒绝领取所有药品。

患者拒用:患者取到药后,认为医师所开药物不对自己的病症,提出退药。如医生为乳腺增生患者开具疏肝颗粒,经常遭到患者的质疑,有的患者坚决不用。另有对儿科患者开具了不便服用的剂型,而要求退药。这需要医生在开药时和患者讲清楚,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

改变治疗方案等:患者取药后,因病情变化需要住院治疗,因此治疗方案有可能发生变化,门诊开具的药物要求退掉,这在儿科和急诊科表现较突出;因病情变化,或依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因长期医嘱尚未执行完毕,患者出院或转院而退药;个别患者不能按期手术或取消手术,为手术准备的药品不得不退。

患者死亡:因患者病情严重,治疗或抢救无效而死亡,期间准备的大量抢救药品和治疗药品需退回。

药房库存不足:药房因各种原因导致断货,或换药品规格,药品不能及时供应。特别是每次药品招标结果刚开始执行时,这种情况尤其严重。

其他:如电脑故障、诊断错误、扎不上针等。

2 《办法》规定

2.1 允许退药的情况

用药后确有不良反应的,医师必须填写不良反应登记报告表,凭不良反应报告表及退药处方办理退药手续。

住院患者需退药的,由住院医师开具退药处方,科主任或护士长审核同意签字后到药房填写退药登记表,办理退药手续;门诊患者凭处方医师开具的退药处方到药房办理退药手续,退药处方必须用红色字迹写明患者姓名、科别、住院号/门诊号,所退药品、规格、数量,退药原因。

计算机输入错误,要求药房办理退药手续的,需开退药处方,并请护士长签字后到药房填表,登记,退药;虽输入错误但尚未取药,或药房库存不足无法取药者,无需填表审批,电脑直接退掉即可。

2.2 不能退药的情况

冷处保存(0~10℃)的药品;拆零分装或裸露的口服药;包装不完整的口服药;中药饮片;药品批号与所售药品不符;取药时间超过1个月;特殊管理的药品;其他不能保证药品质量的情况。

2.3 退药程序

门诊:医师开具退药处方,患者带药品到药房,经药房工作人员检查药品,核对批号同意退药的,药房人员填写退药登记表,并在收费收据上签字,找回退药发票,电脑点击退药,交由患者到收费处退费,收费时间超过3 d的,须由财务科长签字后方可退费。

住院:医师开具退药处方,退药手续齐备后,护士带药到药房,药房人员检查药品同意退药,护士填写退药登记表,护士和药房人员均在登记表上签字后,电脑点击退药。

2.4 促进《办法》执行的措施

每月临床药学组依据退药登记表对退药情况进行统计、排序,对退药科室和退药医师居前3名的进行公示并予经济处罚。

3 讨论

退药原因比较复杂,有的是不可避免的,如患者死亡、药物不良反应等;有的是可避免的原因,如输入错误、药物相互作用及禁忌等[2]。《办法》的制订,使医生不能随便开药,因此开药时就较认真仔细,并在开药时增加了与患者的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用药禁忌,加强了医生的责任心,减少了用药失误;为了减少退药,医生也改变了以前的一些开药习惯,患者即将出院就及时停医嘱,对病情变化较大的患者少开长期医嘱。同时,药库也增强了服务意识,对需换规格、停用的药品及时和医生联系,发放停用药品通知单和新药通知单,让医生及时了解药品信息。

减少退药发生,药师也责无旁贷。首先,药房及药库应尽量做到药品供应不中断,如果出现招标等原因停止供应或更换药品规格、产地等情况,要及时与医生沟通。临床药师要做好新药知识及合理用药宣传,辅助医师选用药物,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对不良反应较多的药物及时通报医生。同时,药师应做好工作,消除患者的疑问,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从《办法》实施前后比较可看出,退药办法实施后退药情况明显减少,这说明《办法》确实行之有效。但要做到合理用药,减少退药现象发生,尚需多方齐心协力,增强责任心,才能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1]钱存荣,闫双银,赵冬莉.门诊退药事件的原因及其对策[J].医药导报,2006,25(7):708.

[2]孙惠娟,孙 艳,段丽萍.451例住院患者退药情况调查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7,16(4):238 -240.

R969.3;R451

A

1006-4931(2011)02-0067-02

2010-04-08)

猜你喜欢
药房办法处方
人间处方
最好的办法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我们有办法
想办法抓住水
处方
药房托管
陈勇:我不看好这样的药房托管
药房托管 好还是不好
药房托管动了谁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