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近代美术期刊与中外艺术设计交流

2011-01-24 12:34陈安云
关键词:展览会报刊艺术设计

□陈安云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由学校教育机构、美术团体和一些重要的出版机构创立的数百种中国近代美术期刊,除了刊载美术作品和美学文章外,还刊登了大量的优秀设计作品和探讨设计理论的文章,注重对设计展览信息的报道,是中国近代设计史重要内容的呈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同时,中国近代美术期刊作为当时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不仅介绍本国的设计发展状况,还十分注重引进西方现代设计,对中外设计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中国近代美术期刊不仅是美术史学的一手资料,也是设计史学的一手资料。然而,目前关于中国近代美术期刊的研究大多从美术史学的角度出发,内容多与绘画、美学相关,从设计学角度出发的文章寥寥无几。笔者试从设计史的角度,用传播学和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近代美术期刊在中国近代设计发展中的媒介作用予以探讨。

一、中国近代美术期刊的兴起与发展

1.中国近代美术期刊的发展线索

中国近代美术报刊的发展经历了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3个时期。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不仅对中国实行军事侵略,还开始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也随之传入中国,西方先进的印刷技术促进了中国近代画报的繁荣和发展,摄影技术的传入也使中国画报印刷技术产生了质的飞跃。中国近代美术报刊正是在这种“西学东渐”的背景中产生的,之后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艺术设计的重要性。1917年蔡元培提出“文学与美术上现实派与理想派兼收并蓄”的主张,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以美育代宗教》一文,将美育视为自由进步的象征和人性的自我解放。20世纪初,随着大批艺术人士和其他文化人士从海外学成归来,西方现代绘画和艺术设计思潮也涌入中国,一场中西思想交锋、提倡以新代旧的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提倡西方艺术形式、反对传统艺术模式的新美术运动也在这个大潮中如火如荼地进行,大量美术社团也随之成立。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美术期刊进入了旺盛发展的阶段。同时,商业经营理念开始融入美术期刊的出版发行,传统的办刊模式开始向现代出版体制转变,从而大大促进了美术期刊的出版传播,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外艺术设计的交流。

中国近代的美术期刊真正发展起来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在提倡新文化、新思想的社会背景下,随着美术院校的先后创办和印刷技术的发展,美术期刊开始摆脱政治工具的地位而走向独立。1919—1928年,美术“期刊出版量达39种,平均每年出版约4.3种,比第一阶段高了10倍。”[1]从1929—1936年,新美术运动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加之当时政治经济各方面的促进,各种不同类型的美术展览纷纷举行,各种美术团体的创办促使美术期刊在这一阶段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同时,从海外归来的艺术家们也开始在美术期刊上刊登大量的艺术设计理论文章和作品,促进了中外艺术设计的交流。

2.中国近代美术期刊的内容分类

中国近现代美术期刊是各种艺术设计思想讨论和发布的重要载体,也是相关艺术设计事件的文本记录者,内容丰富,不仅涵盖大量的美术内容,如中国画、油画、漫画、版画、书法、雕塑等艺术门类,也包括很多设计门类,如陶瓷、服饰、家具、图案、交通工具、建筑、广告等,成为中国近代艺术设计思想交流的平台。其品种前后共计400多种,既有专门的艺术设计门类的美术报刊,还有一些综合性的艺术报刊。如1918年创刊的《中华美术报》,内容分为文录、撰录、杂著、词林、纪事、函椟、名著七大部分;1926年出版的《文艺旬刊》,内容包括广告、消息、文坛、艺苑、杂记等类别;1930年创刊的《艺术文献》和1948年出版的《新艺苑》,内容不仅包括美术和艺术设计,还有电影、戏剧等。还有一些美术特刊属于非卖品,内容一般都是对某次展览会的情况或某个艺术院校的介绍。专门对展览会内容介绍的美术刊物如1929年4月10日创刊、由上海全国美术展览会筹委会出版、全国美术展览会编辑组发行的《美展》,1929年初在上海举办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后出版的特刊《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特辑号》,这些美术特刊都是对相关展览会内容的评述。对艺术院校介绍的美术特刊有1928年出版的《武昌美术专门学校校刊》,1929年出版的《苏州美专己已级毕业特刊》,之后相继出版的《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周刊》《厦门美术学校特刊》《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刊》等。

二、中国近代美术期刊在传播西方艺术设计中的媒介作用

一般而言,媒介是负载符号的物质实体,而交流则是借助媒介达到相互沟通的动态过程,因而媒介与交流体现出一种共生关系——如果缺少媒介,交流则不能顺利完成;如果没有交流,媒介也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1.中国近代美术期刊传播西方艺术设计的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各大通商口岸纷纷对外开放,欧洲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等设计思潮随之涌入中国,形成一个中西文化互动的高峰期。在无线电产生之前,印刷媒介是唯一的大众传播媒介,它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对人类的社会交往及文化知识的生产和传播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中国近代美术期刊作为一种重要的印刷媒介,它使与艺术设计相关的信息能大规模地复制而得以广泛传播,在中外设计交流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

在中西艺术设计思想不断撞击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认识到中国的艺术设计思想远远落后于欧美。刊登在1923年9月11日《申报》上的《艺术协会宣言》宣称:“我们的民族精神,如今是腐化到了极点了,创造的灵泉已经消涸,失了水的游鱼只以唾沫相嘘濡……如今不是我们闭关自主的时候了,输入欧西先觉诸帮的艺术,也正是我们的急图,我们要宏加研究,绍介收集宣传,借石他山,以资我们的攻错。”[2]基于这种认识,中国近代美术期刊开始大量介绍西方的现代艺术设计,如1918年由上海图画美术学校出版的校刊《美术》,不仅刊登古今中外美术史,还报道国内外重要美术活动,并侧重于对西洋美术的介绍。1928年创刊的《亚波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不仅刊登国内的画作,更注重对国外艺术设计的介绍,如林文诤的《从亚波罗的神话谈到艺术的意义》、雷圭元的《近今法兰西图案运动》、金公复的《近代意大利美学》等。除了理论文章,它还经常报道国外艺术展览情况,如在第13期上设置了“世界艺坛”专栏,对当时世界各国的艺术展览和博物馆浏览人数等情况作了详细的阐述。中国近代美术期刊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开始大量刊登西方现代主义设计文章或作品的,并在这个不断引进和传播西方现代设计的过程中促进了本国艺术设计的发展。

2.中国近代美术期刊传播西方艺术设计的内容与形式

中国近代美术期刊刊登的西方现代主义设计的内容包括:俄国的构成主义、莫里斯的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分离派等。对西方现代主义设计内容的报道主要有3种形式:西方现代主义理论、设计师和设计作品分析、对国外设计展览的介绍与评述。如由鲁迅和柔石主持的上海朝花社于1928年创办的《艺苑朝花》,在介绍西方现代主义设计时,既有对西方现代主义设计理论及流派的评介,也有对当时重要设计师的介绍及其作品的分析。在该期刊的第4辑《比亚兹莱画选》里,刊有英国画家比亚兹莱的自画像、装饰画、书面画、书插画12幅。鲁迅为之作《小引》,介绍比亚兹莱的生平和作品。鲁迅还在该刊物上发表了一篇介绍俄国构成主义的文章,并认为:构成主义反对艺术的纯粹性,主张把艺术融入生活,倾向于赞颂工业科技带来的成果,并注重设计产品的可行性。1929年的《中央画报》在刊登中国画家画作的同时,对西方的艺术设计也进行了介绍,相关文章有中国工艺美术家刘既漂的《西洋工艺史》《介绍西洋图案》《玻璃之美》等。在《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特辑号》上刊登的金伟君的《美展与艺术新运动》,详细介绍了由莫里斯发起的工艺美术运动。1937年广州青年艺术社编辑出版的《青年艺术》,是一份绘画、雕塑、建筑、应用美术的综合期刊,也非常重视对国外艺术设计思想的介绍,所刊登的相关论文有赵世铭的《希腊古代期的美术》、李慰慈的《俄国彼得大帝前之建筑》等。

中国近代美术期刊除了刊登国外现代主义设计的理论文章和对设计师的介绍外,还及时报道国外的艺术设计展览和最新的艺术设计动态。为了及时掌握国外艺术设计动态,还特地聘请驻外编写人员,如1926年创刊的《艺术界》,为了“广通声气及时调查近代国际艺术界情形,特延请得国外特约撰术员多人,如:在美国纽约,有良友公司经理伍联德君;在法国巴黎,有季志仁君;在意国罗马,有陈之藩君;在日本东京,有高剑父君等,随时将供给新颖材料于艺术界读者”[3]。可见中国近代美术期刊十分注重把国外的艺术设计思想和最新的艺术设计动态介绍到国内。《艺术界》的“新闻”一栏专门介绍国外最新艺术设计动态和展览情况。该刊在第1期上就刊登了《日本商工省最近工艺美术展览会记》,第8期介绍了安东尼·高迪的建筑(见图1),在第14期上,《最新意大利艺术界新闻》不仅介绍了威尼斯法朗取底美术馆开幕情况,还对法尼斯别墅的建筑特点和内部珍藏作了详细介绍。《亚波罗》这一综合期刊十分注重报道西方和日本的艺术设计展览,在该刊第13期中出现的“艺术艺坛”专栏,详细论述了当时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设计展览会情况,如布鲁塞尔的现代书籍装订美术展览会等。

中国近代美术期刊对国外艺术设计家的介绍、对国外现代设计理论的解读和对国外设计展览的报道,引起了当时中国艺术界对本国设计水平的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设计的发展。如1928年创刊的《艺苑朝花》等一些美术期刊对西方新艺术运动中重要的设计师之一比亚兹莱的大量报道,使黑白线条和颓废风格对中国当时的书籍装帧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叶灵风就受到比亚兹莱的影响,制作出了大量的比亚兹莱风格的插画,获得了“东方比亚兹莱”的称号,由此可见中国近代美术期刊对西方现代主义设计传播的广泛性和对中国设计深刻的影响力。

图1 《艺术界》1926年第8期介绍的安东尼·高迪的建筑

三、中国近代美术期刊对外传播中国艺术设计的媒介作用

1.从美术期刊的创刊宗旨看中国艺术设计的对外传播

通过中国近代美术期刊这一媒介,国外的现代设计广泛传入中国,但是期刊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其传播的作用是相互的,在输入的同时必然也伴随着输出,所以中国近代美术期刊在把西方的现代艺术设计思想传入中国的同时,也把中国的艺术设计传播出去。中国美术期刊的创办宗旨反映了中国近代美术期刊十分注重把中国的艺术设计向外传播。如1918年由上海图画美术学校出版的《美术》,在第1期上发表了刘海粟的发刊词:“愿本杂志发刊后,四方宏博,意本此志,抒为宏论,有以表彰图画之效用,使全国土风咸能以高尚之学术,发扬国光,增进世界文明事业,与欧美各国竞进领顽,婢美术前途隆隆炎炎兮如旭日之光,蓬蓬勃勃兮如阳春之景。”[4](P9)再如1934年创刊的《国画月刊》,该刊的《发刊语》中写着刊物出版的两大使命:“一、提倡绘画法度,改善作风,二、沟通会员消息,推进会务。”“除于役于此两大使命外,而我文化立场上又须尽其一大职责。其职责之效用,即发挥固有艺术之精神提高国际艺术地位。”[4](P113)可见中国近代美术期刊从创刊开始就立志宣扬中国的艺术设计,以提高其国际地位,所以中国近代美术期刊把中国的艺术设计向外传播是必然的。

2.对外传播中国艺术设计的内容与形式

中国近代美术期刊在“发扬国光,提高国际艺术地位”的宗旨下,开始注重对本民族艺术的宣传,主要传播方式是对当时一些艺术设计展览情况的报道。如在1918年创刊的《美术》第2期上刊登了刘海粟《参观法总会美术博览会记略》,该博览会是由英国的马咯丽夫人在上海环龙路法国总会举办的美术博览会,博览会中有“中国图案作品十余副,其中包括建筑图案(均为中国之寺院建筑)、工艺图案,均精细美观”[5],该刊还报道了“民生女学美术展览会”,展览会的地址在法租界内,并报道第一天到场人数就有200多人。在《亚波罗》第8期上刊登了大量的由林风眠发起的艺术运动举办的第一次展览的情况,并描述此次展览是“把东西艺术向更广的国际间表示”。在《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特辑号》中刊登的德国“支那美术展”,由“东洋美术研究会与德国联邦书院所主持,除建筑而外,并收集我国之美术品,如雕刻、陶瓷器、硬玉、七宝漆器、绘画等”。《美术生活》第2期中介绍了“中国参加芝加哥博览会政府专馆模型”(见图2),第38期刊登的玉器展览,是“我国为参加巴黎博览会起见,特搜集全国玉器精品以宣扬我国的玉器文化”。《艺术旬刊》在第3期还刊登了《“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会”的意义》,提出要注重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才不会被“他人掠夺和消失”,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国艺术的国际地位。

中国近代美术期刊正是通过对这些展览会的报道,一方面使国人认识到提高国内艺术设计水平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让人们意识到把本国艺术设计向外传播的必要性。此外,当时的美术期刊不仅提供给国人阅读,也开始在海外发行,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中国艺术设计向外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如1922年创刊的《支那美术》,当时已经开始在海外发行,内容不仅包括绘画、书法、金石等,还包括瓦当、建筑等设计工艺,在向外传播中国艺术设计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27年创刊的《湖社月刊》以其精美的印刷质量和高质量的美术著述,远销到日本、新加坡、吉隆坡、仰光、加拿大、古巴、檀香山等国家和地区[4](P41)。可见中国近代美术期刊在把中国的艺术设计向外传播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图2 《美术生活》1934年第2期介绍的“中国参加芝加哥博览会政府专馆模型”

四、结语

中国近代美术期刊一方面引进了国外的艺术设计,另一方面也把中国的艺术设计向国外传播,在这个中外设计交流的过程中既促进了中国近代设计的发展,也提高了中国艺术设计的国际地位,所以中国近代美术期刊是中外艺术设计交流的重要媒介。当然,在中外设计交流上,除了报刊的传播作用,其他一些媒介也起到了相应的影响,如书籍、电影、广播等。但中国近代社会处在工业刚起步、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的阶段,电影和广播还未得到普及,报刊作为一种相对廉价的消费品,更能为当时的人们所接受。相对于报刊,书籍则因其更具专业性并针对特定的受众,传播的力度没有报刊广泛。所以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较,美术报刊在传播中外设计交流的过程中具有更强的广泛性和渗透性。

中国近代美术报刊作为发表现代艺术设计作品的重要媒介,有专门的艺术设计人员和著名的艺术设计家,其整体设计水平相对其他报刊更具有专业性和时代性,特别是中国近代美术报刊的现代设计思想逐渐发展完善,通过近代美术报刊的开拓,对后世的报刊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中国近代美术报刊具有开放的学术精神和包容的编辑思想,在中外设计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给后世报刊的创办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其次,近代美术报刊定位准确、个性鲜明,并注重期刊的品牌化,引导了后世报刊的创办理念。再次,这也是最为重要的,近代美术报刊不仅注重对艺术设计思想的宣传传播,而且在促成中国现代报刊美学现代化的过程中,其整体设计的形式感和画面感都越发朝着现代设计的方向发展,本身亦是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一个缩影。可以说,没有近代美术报刊对外国现代艺术设计思想的引进,以及对中国艺术设计走向国际的重视,或许中国艺术设计的现代化进程还要向后推迟。总之,中国近代美术报刊在发展过程中不仅担当着中外艺术设计交流的媒介角色,其本身的发展亦是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 郑利权.民国绘画期刊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2] 乔志强.美术期刊与中国近代美术史学的发展[J].美术研究,2008(2):71.

[3] 同人消息[J].艺术界,1926(13):15.

[4] 许志浩.中国美术期刊过眼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113.

[5] 刘海栗.参观法总会美术博览会记略[J].美术,1918(2):5.

猜你喜欢
展览会报刊艺术设计
2021国际花卉展览会
2021年中国际铝工业展览会
百强报刊
《星.云.海》
《花月夜》
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第二届铝车轮展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