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企业金融一体化经营模式研究

2011-01-24 07:01
对外经贸 2011年6期
关键词:保险市场保险业保险公司

高 琨

(上海海事大学经管学院,上海200315)

一、金融一体化经营的基本理论

(一)金融一体化经营的概念

金融一体化经营是指各类金融机构之间或其他非金融机构同时经营两类以上的金融业务,在不同的金融机构之间形成业务交叉和渗透的一种经营模式。金融一体化实质上是一种向消费者或客户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或服务的经营方式,金融机构通过签署市场销售协议、战略联盟或组建综合性金融集团(financial Conglomerate)形式,跟随消费需求的变化,开发“一揽子”的产品销售方案。在这种经营模式下,金融业最终将融为综合性、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公司,向消费者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和多元化的金融产品,而不再分设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或保险公司。金融集团是金融企业为了发掘和利用各类金融机构之间协同效应而将优势结合的一种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与企业集团不同,金融集团一般不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或服务。在金融一体化经营模式下的保险公司本质上是一种混合经营的金融企业。根据核心业务的不同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相互结合的程度和范围的区别,可以将实行金融一体化经营的保险公司或金融机构分为不同的保险集团。

(二)金融一体化经营模式的特征

1.资产规模大,资金实力雄厚

2006年《银行家》杂志在对全球上千家大型银行的资金实力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金融行业前四名的金融巨头(花旗集团、汇丰控股、美国银行、摩根银行)一级资本均在700亿美元以上,紧随其后的两大金融集团:三菱UFJ金融集团(由三菱东京金融集团和日联控股合并后组建)和法国农业信贷银行一级资本均在600亿美元以上。这六大金融巨头占据了千家银行一级资本总额的15%、资产总额的13.1%。

2.收入来源广泛,盈利能力强

在金融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下,金融机构通过广大的客户和服务网络一般都能为消费者和客户提供金融一站式服务,收入来源多样化,总收入水平相对于单一经营模式下的保险企业规模较大,且收入水平稳定,不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同时,金融一体化经营模式下的保险公司通过为客户及消费者提供综合性或多元化的服务,能够迅速有效地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利用盈利率在不同金融业务领域上的差异而产生的规模效应和范围经济,进而获得较高的盈利空间。

3.成本优势明显

在金融一体化经营模式下,金融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其成本领先战略。金融一体化经营能够为金融机构带来极大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减少其交易成本和运营成本。同时,不同的金融服务种类可以组合成多种金融产品,统一的管理使得内部协调成本得到最大限度节约,大大节省了保险公司的成本支出。

二、中国保险企业发展现状

(一)保险市场经营主体增多,竞争日益激烈

中国的保险行业起步较晚,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才有了历史上第一家国有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并长期处于独家垄断的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1980年起我国的保险市场经营主体逐渐增多,外资企业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日渐呈现出多样化的经营状态,并逐步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和所有制形式并存,中介代理机构逐渐介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保险市场体系。

(二)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保费收入快速增长

2002—2007年,我国保费收入年均增长18.2%,是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2007年全国保费收入是2002年的2.3倍,超过1980—1999年20年间全国保费收入的总和。截至2008年,全国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6.6%,保险业总资产达3.2亿元,是2002年的5倍,全国共有保险公司120家,比2002年增加73家。

(三)保险商品结构日趋合理,商品种类多样化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能力的增长,单一的保险商品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保险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这就要求各保险公司保持持续创新的能力,在传统险种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保险产品,并加速保险险种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

(四)保险经营方式多样化

我国于1996年开始实施保险代理制度,近几年来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近三年来,国内的保险代理公司与经纪公司不仅在数量上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保险经营方式也逐渐多样化(见表1)。

表1 2010年底我国保险中介机构状况

三、我国保险企业经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一的保险经营模式令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大

保险是一种风险转移和损失补偿性产品,投保标的一旦发生意外或损失,保险公司就需要向投保人支付一定额度的补偿,通常这笔补偿款要比保费高得多。为满足其理赔和业务支出需要,保险公司会将部分保费收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投资。目前,保险公司主要的投资方式是将钱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一旦银行利率或国债利率下调,保险公司的利息收入无法满足其理赔和业务支出的需要,保险公司也将出现亏损,加大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

(二)单一的经营模式导致保险业盈利水平逐步降低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得到飞速发展,保险企业资产总额迅速膨胀,可运用资金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保险公司单一的资金运用渠道导致资金运用较高收益的压力也随之增大。2007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年末余额达2.7万亿元,资金收益达2791.7亿元,资金运用收益率为12.17%,是2006年的2.92倍。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费资金运用额3.1万亿元,资金运用收益率急剧下降到1.91%。由于投资渠道的有限性,各保险公司无法通过有效的投资组合来实现巨额保险资金的最大增值,以致严重影响了我国保险业的整体偿付能力和承保业务拓展能力。

表2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保监会网站

(三)单一的经营模式阻碍我国金融业的整体发展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单一的经营模式割裂了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明显不能适应当今世界金融证券化、信息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保险公司投资管理渠道混乱的状况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单一的投资渠道使得保险投资高度依赖于银行存款。银行利率的变动直接影响了保险产品的销售和健康经营,严重束缚了我国金融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整体发展。

四、中国保险企业金融一体化经营模式的发展建议

(一)金融一体化经营是适应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全球金融一体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国外成熟金融一体化保险集团已经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加速了国内保险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竞争。在这种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我国保险业必须逐步适应发展潮流,深入分析并研究适合我国发展的金融一体化经营模式。

(二)逐步深入金融一体化进程

金融一体化经营对保险公司的资本实力、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等各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从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保险业各方面的实力尚不足以应付这种需求。我国保险市场长期处于国有保险企业独家垄断的状态,现有的保险集团基本上都是由政府主导的,当前的保险市场还不足以促成这样的保险集团。保险企业在从单一经营模式到金融一体化经营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其经营所处的环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险业与其它行业之间的关系也是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重要保证。

(三)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一体化经营模式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尚年轻,发展规模较小,保险公司目前的实力尚不足以抵抗综合金融风险。中国保险业金融一体化经营需要选择与当前保险运营水平相适合的模式,在公司运营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投资决策机制和风险控制制度。同时,对一体化经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利益冲突、风险传递和关联交易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1]唐运祥.中国非寿险市场发展研究报告[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2]孙立,李晓娜.对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思考[J].金融与保险,2002(1).

[3]张望.金融控股集团的概念界定、特点与规范要点[J].上海金融,2001(8).

猜你喜欢
保险市场保险业保险公司
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之间的停止损失再保险策略选择博弈
不慎撞死亲生儿 保险公司也应赔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保险业:为“一带一路”建设护航
2018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8万亿元
论中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
保险公司预算控制分析
让保险业回归纯粹
百慕大保险市场结构研究
农村女性保险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