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的应用研究①

2011-02-10 16:37刘小艳李艳云
中外医疗 2011年23期
关键词:置管穿刺针生理盐水

刘小艳 李艳云

(北京昌平区医院 北京 102200)

彩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的应用研究①

刘小艳 李艳云

(北京昌平区医院 北京 102200)

目的探讨彩超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12例静脉充盈不良的病人在彩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结果12例病人置管一次成功,成功率达100%。结论在彩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病人的痛苦,是一种实用、安全的置管方法。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彩超引导置管 护理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1]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国内医院对行PICC置管患者的血管选择方法有2个,即肉眼观察[2]和超声引导。采用肉眼观察行PICC置管的都是局部血管状况良好的患者,但对于那些局部血管条件差,即使扎上止血带后只能摸得到但是肉眼不可见的患者只得采用盲穿法,成功率较低。如何提高PICC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是临床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2008年1~10月我科与彩超室联合采用在彩超技术引导下PICC置管12例,全部置管成功,这项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穿刺的准确性,减少穿刺针在组织间潜行对外周组织的损伤和局部刺激,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置管并发症,取得了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10月在我科住院患者,腺癌5例、食道癌3例、肺癌4例,需行PICC置管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标准均为肥胖患者、危重病人,局部血管条件差,扎上止血带后,血管只能摸得到而肉眼不可见,或即看不到又触摸不到符合盲穿的条件。根据患者的局部血管情况在B超引导下置管。

1.2 仪器和材料

使用的仪器为:西门子512彩色超声诊断仪1台,配高频血管探头,材料中心静脉导管为:美国arrow导管,导管内径为4F。

1.3 操作方法

(1)首先在患者平卧于超检查床上,在彩超引导下仔细观察肘部静脉的位置、走行、宽度、血流情况及有无解剖变易,测量臂围(肘上2寸)及穿刺长度(穿刺点至胸锁关节至第二肋),穿刺上肢与躯干呈90°,确定最佳穿刺路径。

(2)常规消毒,带无菌手套,铺一次性无菌治疗巾2块,在穿刺部位皮下注射局麻药形成皮丘。

(3)准备好所有穿刺的物品,注射器内吸满生理盐水,将PICC穿刺导管内充满生理盐水,去除PICC导管尖端的保护套,将导管放置在无菌区域内。

(4)将吸满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连接可撕裂鞘的穿刺针,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将穿刺针和可撕裂鞘一起向前送,直到可撕裂鞘很好的到达血管内。

(5)松开止血带,推出穿刺针,拿住导管外无菌保护套,沿可撕裂鞘送入导管,当导管尖端到达预定部位时,让病人把头转向插管的上肢方向,并将下颚贴在肩部,继续送管到预定的位置,向回拔出可撕裂鞘,拿住可撕裂鞘的两个侧翼将鞘完全撕开。

(6)检查导管的位置,彩超定位导管的位置(上肢贴在体侧时,导管位于上腔静脉内,第二肋间隙水平;上肢外展90°,导管尖端应位于上腔静脉内,第三肋间隙水平。)抽出导丝,连接肝素生理盐水注射器向回抽吸,直到可以看见血液。然后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管腔,以保证没有残留血液,接可来福接头,无菌纱布加压包扎穿刺部位。

2 结果

12例病人在彩超引导下经肘部静脉(头静脉3例,贵要静脉9)置管全部一次成功,成功率达100%,高频超声均能在皮下脂肪层内找到清晰的浅静脉,经超声定位引导穿刺后,清晰显示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内表明穿刺成功。置管后无局部青紫、肿胀等组织损伤和血栓形成。

3 讨论

(1)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我科已广泛应用,如外周静脉条件很差的患者,需连续应用抗生素2周以上患者,需输入高渗性溶液,输入刺激性强的化疗药物或毒性药物及癌症晚期需营养支持的患者等。PICC导管头部定位于中心静脉,血流量大,能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及药物浓度,可长期输入高渗性及刺激性药物,保护外周血管不受损害,尤其适用于肿瘤化疗病人,可有效成减轻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静脉炎及静脉硬化,减少化疗药物渗出所致的周围管坏死的危险,同时病人可以自由活动,导管维护方便,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2)在使用彩超引导以前,经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及患者的血管情况,成功率达95%以上,

对于那些肘部血管差,肥胖或静脉不充盈的血管,往往会增加静脉穿刺的次数,一方面损伤血管,增加机械性静脉炎的机率;另一方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最终以失败告终。而在B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前臂静脉的走形,宽度,血流情况。操作者可以准确地将穿刺针送入血管腔,通过12例病人的操作已达到100%,提高了一次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提高此方法损伤小、安全、穿刺成功率高、缩短了置管时间、减少了血栓的形成。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特别是对于外周静脉状况差的患者,更能体现其实用性和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1]李于凡,崔其亮,陈丽萍,等.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插管注意事项[J].现代护理,2003,9(4):304.

[2]郭丽娟,张鸿雁,赵晓玉,等.超声技术在预防PICC所致血栓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5,20(13):33~34.

R472

A

1674-0742(2011)08(b)-0168-01

刘小艳:女,1964年出生,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

2011-07-08

猜你喜欢
置管穿刺针生理盐水
Physiological Saline
生理盐水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0.9g/dl生理盐水稀释解决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方法研究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
硬膜外麻醉置管前注药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观察
静脉壶插入法在血透结束后穿刺针拔除时的应用
穿刺针针头锋利度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应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