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四逆汤配合针灸、放血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2011-02-11 02:12史默怡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6期
关键词:阴陵泉阳陵泉委中

史默怡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

下肢静脉曲张中医归“瘀证”、“脉痹”范畴。笔者跟随高权国教授临床实习,通过临床观察以当归四逆汤基础方配合针灸、放血疗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50~70岁;病程2~10年。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肢静脉迂曲、肿胀,患者自觉患肢麻木不仁。

治疗方法

1.当归四逆汤组成:当归 15 g,桂枝 10 g,白芍10 g,细辛5 g,通草 5 g,大枣 5枚,甘草10 g,鹿角片10 g。辨证加减。

功用:此方药里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鹿角片以温经通阳。瘀血重者加全蝎3 g、蜈蚣1条以攻毒散结,通络止痛;虚者加黄芪15 g、党参 15 g以益气;腰腿软者加川续断10 g、桑寄生10 g、熟地黄10 g,补肝肾强腰膝;寒痰湿盛者加半夏15 g,天南星10 g。水煎服,每日1剂,7剂为1个疗程。

2.针灸、放血疗法:①治则:活血止痛,祛瘀生新。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为主。主穴: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各突起结节处。配穴:委中、阳陵泉。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分别为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穴,可健脾益气,化湿祛痰,助气血化生,且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调理三经气机,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委中、阳陵泉疏通肢体经络。②操作 :用捻针进针法,以产生酸麻胀痛针感为度,各结节突起局部宜深刺,留针30 min,每10 min捻针一次以加强刺激。突起结节放血处拔针时以出血为宜。每隔3天针刺1次,连续治疗15次后停针10天。

治疗结果

观察病例45例,经中药配合针灸放血治疗。重型病例12例,经2个疗程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其他33例为轻型或中型患者 ,经1个疗程治疗后隆起静脉大都平复,症状消失。

典型病例

患者,男,52岁,2007年6月 15日初诊。自诉病史10年,未给予重视。一天浸入凉水后,晚上自觉小腿胀甚。就诊时下肢青筋暴露,静脉迂曲突起结节如蚯蚓,膝下肿胀明显,如象皮腿,有瘀斑,皮肤青暗干燥,有脱屑现象,触之发硬,皮肤发凉。自觉两腿疼痛,麻木不仁,长时间行走胀甚。脉弦,舌淡红苔白腻。证属寒凝经脉,治以温经散寒、活血祛瘀生新。中药当归四逆汤药量同上,加鹿角片10 g,全蝎3 g,蜈蚣1条 ,牛膝 10 g,熟地黄10 g,砂仁10 g。针灸选穴: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委中、阳陵泉、各突起结节处。结节处针刺放血,放血时可见血成暗红色。三种治法联合治疗1个月,自觉疼痛麻木减轻,水肿消失。继续上述治疗 2个月,患者好转,自觉下肢轻松,下肢发凉好转,皮肤转温,治疗至第3个月时隆起经脉大部分平复,但稍有色素沉着,行走无障碍,随访3年无复发。

体会

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属中医“瘀证”、“脉痹”范畴。病因多认为由外感、损伤、饮食、情志致正气亏虚,筋脉失养,因虚致瘀,瘀血阻滞经脉循行,日久交错而成。当以温经通脉、活血祛瘀生新为治疗原则。笔者以为寒湿瘀结、气血凝滞为标,阳气不足为本。治疗以温经通脉、活血祛瘀生新为法。针刺放血法有活血祛瘀生新的作用,用此法治标;当归四逆汤为仲景方,方中桂枝、细辛温经散寒止痛;当归、白芍养血和营;通草通行血脉;甘草、大枣补益中气。全方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而治本。针刺放血与中药治疗标本兼治,两者协同,疗效更好。

猜你喜欢
阴陵泉阳陵泉委中
彭氏分筋推拿手法中所取“委中下”的定位依据及优势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脏腑图点穴法》中“阴陵泉”的定位探析*
解你难言之隐按摩妙穴少女痛经不痛
“四按”是指按摩4个特效穴位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腰酸背痛找委中
拍打委中穴,健腰更护肾
委中穴的临证应用初探*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