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科生毕业课题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1-02-17 15:48金越孙慧君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16期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课题

金越 孙慧君

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116044

关于本科生毕业课题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金越 孙慧君

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116044

毕业课题的设计、实施与毕业论文的撰写是大学本科生毕业之前的最后一个实践的环节,也是大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可以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动手动脑的能力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开始思考自己将来工作的发展方向。应该说,大学生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大学生活最好的总结;是考察一个学生是否具备专业技能与知识,是否善于观察和思考,是否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一场考试。因此,在这场没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中,指导老师的角色非常重要。笔者是一名走上教育岗位不算很长时间的青年教师,在指导本科生做毕业课题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以此为自己将来工作的指导原则。

一.明确目的,认真选题——关于课题设计

做好毕业实习,课题的选择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一个合理并具有创新意义的课题,不仅仅代表了指导教师的水平,更决定了学生能否完成实验并顺利毕业。毕业课题的选题要具有以下特点:

1. 立题新颖。大学生是中国科技的新生力量,因此大学生毕业课题的选择也应该跟上现代化科技发展的步伐。指导老师需要多方面查阅文献资料,并根据自身教研室的实验条件和设备,确定课题计划,切忌“炒冷饭”。

2. 可行性强。课题计划以创新为亮点,同时应具备极强的可行性。学生的毕业实践需要指导老师和学生一起脚踏实地来完成,妄想筑造完美的“空中楼阁”是毫无意义的。

3. 符合学生的心理预期或者将来的职业规划。在确定课题之前,指导教师需要与学生沟通,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或意见。本科生走出校园后,去向各不相同,有的要继续读研,有的要走上工作岗位。因此学生对毕业课题的要求可能会不一样,会希望更偏向基础研究一点或者更偏向实际应用一点。笔者是一名医学院校的老师,还曾遇到过有学生要求不要安排动物实验的情况。所以,立题之前的沟通很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题的关注程度以及学生在整个毕业实习期间的情绪和态度。

二.言传身教,有放有收——关于课题实践

确定了课题之后,接下来就要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完成它。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学生的理论知识大都比较丰富,但是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要薄弱得多,而毕业前的课题实践正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同时巩固书本知识的良好途径。如何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充分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教师在指导课题完成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在这个阶段中,教师既要以身作则,又要大胆放手。以身作则,指的是教师要身体力行,当好表率,做到言传身教。学生初步接触到从未做过的全新实验,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些不知所措,这就需要教师拿出一定时间来亲自上阵,手把手地教授学生。一个良好的开始足以预示成功的比例有多大,因此这实践的第一步非常重要,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耐心与关注,初步培养起学生对实验课题的兴趣以及规范的实验操作技术。有一句俗话,叫做:师傅领进门,操行在个人。然而,在我们对学生的课题指导工作中,要辩证的运用这句俗语来指导,做到“有放有收”。在实验的初期,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要领,但是其分析事情和解决事情的能力仍然比较有限,当实验遇到难题的时候,需要教师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以及指导方案,“有放有收”是教师在指导学生攻克难题时候的中心思想。当学生向教师求助时,也许他的提问很幼稚,也许他的问题很容易解决,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遵循有放有收的中心思想,不要去直接干涉、破坏学生的想法,而是提出几条可行的路线,鼓励学生都去尝试一下,寻找最为可靠的解决方案。“放”指的是教师需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思考与动手;而“收”指的是教师同时要掌握学生对实验的想法以及操作进程,当偏离实验正常运行轨道时及时纠正。在这个既“放”又“收”的过程中,很可能会花费一些时间,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挫折,但是对学生来说,这个过程却难能可贵,因为他能够从中学会思考和分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勤能补拙,精益求精——关于论文撰写

由于本科学生的课题完成时间大都只有半年,所以对整个课题的理解可能并不深刻,指导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最好能先拟出大概的书写提纲以及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需要查阅许多的资料和参考文献,所以教师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查找所需的中、英文文献以及正确的引用方式。论文写作是一门科学,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熟练掌握的,指导教师一定要始终坚持勤能补拙,精益求精的原则,把论文多读几遍,多看几遍,大到通篇布局,小到标点符号,都要认真修改和校对。论文撰写是学生完成毕业课题的最后一步,但却是衡量课题完成情况的金标准,浓缩了课题的所有精华。如果论文写得质量高,完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交流沟通,良师益友——指导中心原则

有一个中心原则,需要贯穿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始终,那就是教师需要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学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本科学生在毕业的最后半年,通常面临着考研或者找工作的压力,难免会对毕业课题产生厌烦情绪。这时,教师除了给予学生课题上的指导之外,还要学会倾听、理解和宽容。此时,教师应该兼有老师和朋友的双重身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态度观。狄更斯说过:“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如果学生能够在指导教师的关怀下顶住压力,战胜困难,那么这个学生无疑是幸福的,因为他此时形成的这种健全的心态能够成为他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毕业课题的完成是高校毕业生交给母校的最后一份答卷,也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跳板和桥梁。如何让学生出色地完成毕业课题并从中获益,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不断的探讨与完善。本文以提高指导教师自身素质为出发点、以更好地完成学生的毕业课题为最终目的进行初步探索,希望能够给广大的青年教师与大学毕业生一些启示。

10.3969/j.issn.1001-8972.2011.16.105

金越(1979-),女,大连市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心血管药理,分子药理。

猜你喜欢
本科生毕业课题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我们今天毕业了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