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决议》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011-02-19 07:30程中原
中共党史研究 2011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式决议讲话

程中原

对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历史的具体分析,作出全面科学的回答,以指导全党继往开来,开拓前进,这是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的一个显著特点。其中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最突出的体现之一。

众所周知,在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即要求“以苏为鉴”,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第二次结合”,“努力找出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①参见吴冷西《十年论战》,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23—24页。,并为之进行了艰辛、曲折的探索。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他领导和主持制定的中共八大文件和各种工作条例,是实行“第二次结合”的产物,为找出一条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提出了“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目标、任务。他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63页。这是邓小平对新的历史时期继续进行“第二次结合”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随后,邓小平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不断进行充实,并在他主持起草、经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由叶剑英发表的《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这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了初步的理论概括。讲话指出:工业、农业、科技、国防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讲话提出:“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相当完整地确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并进而提出要走出适合中国道路的问题:“我们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情况和特点的实现现代化的道路”。①《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33—234页。

“一条适合中国情况和特点的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是什么样的道路呢?邓小平主持起草、1981年6月经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作出了具体、明确的回答。这个回答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对中国目前所处历史阶段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总结新中国成立30多年正反两方面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鲜经验的基础上的。《历史决议》第一次指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的阶段”②《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838页。。在此基础上对“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是什么样的道路,从主要矛盾、工作重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民族政策、外交政策和执政党党风建设等方面,第一次作了阐述。《历史决议》共讲了十个要点:(1)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努力做到各经济部门按比例地协调发展,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有利于生产的发展。(4)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既要反对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又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5)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巩固人民民主专政。(6)努力提高教育科学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7)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继续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8)加强现代化的国防建设,把人民解放军逐步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9)继续坚持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和经济文化往来。(10)加强执政党的党风建设,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具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的党。这十个要点概括了中国新道路的内涵,勾画了中国新道路的图画。它虽然还没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条新道路命名,但已经呼之欲出了。

正是在上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讲话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再到《历史决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现实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在1982年十二大开幕词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科学命题:“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猜你喜欢
中国式决议讲话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的经验启示
中国式民主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注水”讲话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国旗下的讲话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男朋友
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