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

2011-02-20 16:01苏辛
中国远程教育 2011年23期
关键词:全日制章程共识

□苏辛

求同存异

□苏辛

“求同存异”的字面意义很容易理解,是说寻求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具体语境中似乎有不同侧重点,特别强调“存异”或者“求同”,还可以说“存异”意在“求同”,不“存异”往往无法“求同”。在远程开放教育发展进程中,各种意见的交锋和各种力量的博弈注定将贯穿始终,必须充分讨论并充分考虑各方诉求,但要想形成共识和合力,恐怕还得不断地“求同存异”。而且,“求同存异”本身可能就是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还是那句老话,希望各方面都能表现出更多的大局观和前瞻性,破解相关难题需要大智慧,有时候可能还得有所谓“不争论的智慧”。

由“求同存异”可以衍生许多有趣的话题。比如普通高校以不同形式举办的同层次教育,应该求什么“同”、存什么“异”?据说国外高校的远程教育多与其全日制教育实行同样的质量标准,只是教学方式及手段不同,我国高校可能也面临新的选择。高校远程教育有其共同使命及共同特征,但不同高校又应该尽可能体现各自定位,从办学层次到学科优势再到培养模式,都应该保持甚至强化特色。教育部日前印发的《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规定,《章程》应当载明的内容包括“学校实施的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远程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等不同教育形式的性质、目的、要求”。大学章程能否彰显学校个性特色本来就是难题,对远程教育会有怎样的影响现在还不好说。

广播电视大学正在谋求实现向开放大学战略转型,但对所涉及的许多问题还不能说已经形成足够共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国际上对开放大学的性质、功能、特征应该说早就有了明确界定。由于各自国情条件及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不同,各国开放大学必须探索本土模式,但这显然并不意味着对国际共识的“颠覆”。比如总有人不认为开放大学首先应该是大学实体,如果要办的开放大学不是大学实体,恐怕还是不叫开放大学为好。还有作为大学实体的开放大学与传统意义大学的“求同存异”,现在也涉及不少“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有时候需要极力论证“同”,否则不能承认开放大学是大学,也就不可能得到“同等国民待遇”;有时候又不得不极力论证“异”,否则开放大学便失去了存在价值……

电大号称世界上最大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在特有国情条件下形成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在国际上也算“独树一帜”。普遍认为电大的优势突出体现在系统整体功能作用,但近年来其系统优势在不少方面似乎有所弱化,经过数十年发展所“蕴蓄”的变革需求可能也空前迫切。各方基于不同考量与诉求,有不同“路径选择”是很正常的。如何和能否实现“求同存异”,对相关各色人等,尤其是必须作出决断的决策者,看来是个严峻考验。

猜你喜欢
全日制章程共识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商量出共识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Direct calculation method of roll damping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CFD approach*
浅谈全日制专业硕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别让“PX共识”在爆炸中瓦解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