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2011-02-21 01:27王英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13期
关键词:师生交流情境

王英娟

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王英娟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过程,这种互动的学习不仅具有工具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它的目的性价值。对于教师来讲,教学的目的不是为“教”,而是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命空间,不断实现心灵转换,不断创造新的自我;而对学生来讲,师生互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的体现,通过师生交流、沟通,学生不断汲取一切有利于学业发展的知识信息,通过自我组织,改变自己的心灵和行为方式。因而在师生互动的学习中,教师和学生角色行为规范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至高无上的知识权威,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有了更多对话和商谈的机会,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感受到教学带给自己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先进的教学观念是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的先导和灵魂。要建立一种合理的教育体系,必须首先选择科学的学习心理为理论基础。故此,应该十分重视理论的指导。要提高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必须体现好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有效地应用情境实施教学,必须扮演好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必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新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与学生共同研究,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体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教师鼓励学生“做”数学,在“做”中体验数学,让学生不仅获得对数学的深刻理解,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得到较多的发展。

根据数学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师生互动,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引入、阅读、讨论、练习、小结5个环节,但非机械操作,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而定,突出重点,合理调换环节顺序和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保证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顺利进行。具体实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完成。

1)优化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气氛。在实施课程研究过程中,注重为学生创设轻松的情境、良好的人际气氛,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处于和谐、宽松的气氛中,突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和探究,与学生一起做数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表己见,教师应全身心地热爱和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力求呈现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之间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使学生在欢乐愉快中学习。

2)有效互动的课堂里,教师要善于捕捉素材,创造适宜学生领悟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进入角色,亲身体验“做数学”,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并从中有所感悟,进而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创设过程中,应当关注的是数学实质,形式仅仅是为数学内容服务的,情境应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鲜活生动又科学合理,避免华而不实,哗众取宠。情境的创设还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便于学生参与,促进师生互动活动。

3)在有效互动课堂里,教师应尽可能地把提问的机会给学生,精心设计教师问学生、学生问教师和学生互问的教学环节,通过教师的引领,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应尽力提供互动探究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预设好如何互动引入,何时互动,怎样互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促进师生互动。

4)在有效互动课堂里,应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新课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能力的培养者、人生的引路者。学生是有独立思考和意志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教师讲、学生学的过程。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实质是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与活动。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趣、体验与观念,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种新型的教学观能够使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出来,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表现,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不断地得以增强。同时,这种教学观也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促进者,并且在教学中与学生学习的同时使自己得到提高。

5)科学的分组,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第四中学)

10.3969/j.issn.1671-489X.2011.13.057

猜你喜欢
师生交流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此交流,太暖!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